江素華
計算教學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教學地位,它貫穿于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直接關系到學生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也關系到學生各項數學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新課程標準賦予計算教學新的內涵,使計算教學充滿了生活氣息。展開“生活化”計算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學習計算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能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自主探索計算方法,培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
在計算教學中,巧妙地設置一個相適合的生活情境,可以提高計算教學的趣味性。教師要善于把生活中的現實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其觀察生活,收集有關信息,激發他們的已知沖突,促使他們自主地去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知識的價值。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單純的計算教學是枯燥的,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生活情境教學,能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符合兒童“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與感性經驗相聯系,具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的數學學習特點。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一)捕捉生活問題,引入新課
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問題。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一些發生在身邊的,學生喜聞樂見的題材來設計并表現計算內容,這樣更容易被學生接收,喚起他們原有的經驗,激起學習的興趣,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模擬生活畫面,弄懂算理
計算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才有利于激活學生探究的熱情。教師若能創造性地將數學計算知識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畫面,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倍感親切、自然,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現有的教材中都有相應的情境圖,在計算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圖,創造性地運用生活情境,使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正確分析題目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弄懂其中的算理,真正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操作體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親自動手,親自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奧妙。有意義的課堂活動,能讓學生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們有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置身其中,親自用數學、學數學、感悟數學。
要想讓教學內容真正成為學生趣之所在、志之所往,就必須把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因為應用才是學好數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可以引導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甚至自己去觀察體驗身邊的數學,用“慧眼”去觀察、讀懂世界中的數學,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吸收運用計算知識的習慣,調動孩子們創造性應用數學計算的積極性。
(一)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事物
怎樣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呢?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聯系生活實際,在生活實際中提煉數學知識,從而使學生明白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處處帶著數學的眼光看事物,體驗數學的實用價值。如四年級學習“估算”后,讓學生說說估算的實用價值:估計一篇文章的字數、估計停車場里自行車的總數、到公園時估計游玩的人數等等。從而培養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培養學生自覺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
(二)用計算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實踐證明,計算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使它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體現數學計算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課堂上,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啟發誘導;在課外,要積極運用數學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數學計算的能力。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