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美先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提升與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手機。不可否認,手機的使用給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學習都帶來了一定便利,但同時也使得學生玩手機問題逐漸嚴重,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也造成了極大影響。如何正確、合理地處理學生玩手機的問題,已然成為教師、家長普遍思考的一大難題。
(一)頻繁使用手機,損害身心健康。科學實驗表明,頻繁而長時間地使用手機,會對人體帶來一定危害。主要表現(xiàn)為眼睛近視、記憶力下降、睡眠紊亂、心理煩操、頭痛、免疫功能失調(diào)等。
(二)亂交朋友,情感糾紛不斷。由于手機的使用,特別是QQ、微信的使用,增加了交往的私密性,成為很多男女學生交往過密的幫兇,為早戀提供了條件。而QQ群、微信群的使用又使學生之間容易發(fā)生是非和矛盾。此外,還容易與社會上的閑雜人員有聯(lián)系。
(三)考試作弊,敗壞考風學風。在學業(yè)成績檢測時,有的學生通過手機舞弊,弄虛作假,欺騙家長、老師,自欺欺人,嚴重危害教學秩序,敗壞考風學風。
(四)破壞校紀,影響教與學。在我國大部分中小學校都有規(guī)定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但依舊有部分學生會偷偷把手機帶到學校,帶進課堂上來。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嚴重破壞校紀,影響聽課效率,蔑視教師勞動,影響了教與學。
(五)親情疏遠,教育空缺。
經(jīng)我多年的調(diào)查分析,學生在家里喜歡玩手機,主要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父母忙于工作,缺乏親人的陪伴,沒有玩伴,更沒有人正確地引導、帶領他們該如何有意義地度過自己的節(jié)假日。而祖父母等老人過于溺愛,管教不嚴,聽之任之等等,都導致初中學生沉迷于玩手機。
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首先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更多的是因為課堂教學無法吸引他們的興趣。與枯燥、單調(diào)而抽象的課堂學習相比,他們更愿意通過玩手機來獲取樂趣。課堂教學難以長時間吸引學生興趣和注意力,也難以令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但玩手機卻能容易地獲得樂趣,成就感得到滿足。
(一)讓學生在家不玩手機的教育策略
為了讓學生放學后及節(jié)假日在家少玩或不玩手機,教師可以適當布置一些家庭作業(yè),并且上學后嚴格檢查完成情況,讓學生有事可做。但更主要的是家長要做好管教孩子的職責。
1.盡量不要給上中小學的孩子買手機,特別是智能手機。如果因為某種必要原因已經(jīng)給孩子買了智能手機,便要與孩子約法三章,規(guī)定使用手機的內(nèi)容、時間、地點。比如,手機只能用來給父母、老師打電話,可以上網(wǎng)查找資料,不能用手機玩游戲,不能上微信、QQ,不能在手機網(wǎng)頁上查看含暴力、色情的視屏、圖片和文字等;晚上睡覺前要把手機交給父母保管;做作業(yè)時不要把手機帶在身邊;上學時不能把手機帶去學校。
2.孩子在家時,父母也盡量少玩或不玩手機,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最重要的是要和孩子商量、規(guī)劃安排好節(jié)假日時間,要讓孩子安全地充實地度過節(jié)假日。只要讓孩子的生活里都有很多重要的愉快的有趣的事情可做,就不會想著去玩手機,或者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玩手機,便能杜絕孩子在家愛玩手機的毛病。
(二)讓學生在學校不玩手機的教育策略
1.在每一個學期開學伊始,學校和班主任就要宣布嚴厲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紀律,并反復強調(diào)。如果一旦抓到學生違規(guī)使用手機,便要嚴肅處理,從重處罰,以起到震懾的作用。
2.召開一次主題班會,讓學生討論手機的利弊,自覺遠離手機危害。通過主題班會可以了解學生對手機的看法,全面而深刻地探討出手機的利弊,加強學生之間的監(jiān)督,約束部分同學的行為。
3.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主要是因為課堂教學無法吸引他們的興趣。我建議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所思所想,了解學生的興趣與喜好,將大量與學生興趣相關的內(nèi)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另外,教學方法應多變、新穎、合理,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就能減少學生玩手機問題。
4.靈活教育及處理。雖說通過制定校規(guī)班紀,優(yōu)化課堂等方式,能夠有效減少學生在校玩手機的現(xiàn)象,但仍不能完全杜絕。在學生玩手機問題出現(xiàn)后,除了按校規(guī)班紀處罰外,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及時對個別學生進行合理教育引導,準確、詳細了解學生玩手機的原因,徹底幫助學生改掉玩手機的壞習慣。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