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權
高中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學校作為重要的教育組織,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志向,指導學生與家長提前做好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讓學生朝著更高更遠的方向發展,為新時代社會發展作出貢獻。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高考中更注重考查學生綜合能力。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應盡早學會職業決策,并依據自身職業目標來制定相應的計劃,接受教師的專業指導,從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水平進行探索,以期可以有效引導高中生學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形勢下更加注重知識經濟;同時,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大學畢業生大批涌入勞動力市場,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凸顯,短時期內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難以得到緩解,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高中學校應組織、引導高中生盡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在奮斗當中不斷完善自我,激發自己的潛能,縮短自己與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差距。高中生處在個性形成與自主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高中生有比較獨立的自我意識和價值觀念,經常關注與自己相關的職業興趣、職業角色、職業理想等方面信息。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樊富岷教授曾言:“中學階段是學生認識自我的重要時期,職業規劃要與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相一致”。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和職業體驗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未來進行科學規劃,讓學生較為清晰地了解不同行業的特點,并結合自我興趣、能力等進行判別,以促進學生更為全面與個性化的發展。
1.整合教學資源,建設專業團隊
目前,在我國的教師團隊組織體系中,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領域的專業人才,因此,必須建設一支專業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加強對全體教師關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素質與能力方面的培訓,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頭腦,要求教師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不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評價的關鍵指標,而是更看重學生綜合素質。同時,應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確保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指導。為了提高高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學校要與社會聯手,擴大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健全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機構,完善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體系。整合教學資源,爭取優秀企業與社會組織機構的支持,為高中生職業規劃教育搭建多元化的教育與發展的平臺。
2.完善課程體系,分階段開展教育活動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要重視鄉土資源,每個區域都有其自身的本土特點及優勢,學校在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活動時也應考慮此情況,整合資源信息。老師應通力配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職業規劃教育。學校應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納入必修課程中,以得到學生的高度重視。學校要切實做好調研與考察工作,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妥善的計劃與教學安排,高一年級主要是意識方面的教育,初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高二年級主要是職業道德和知識方面的教育,可適當為學生開展職業體驗活動,豐富學生的日常體驗;高三年級重在對學生的考前心理輔導以及后期的高考志愿填報的指導等方面,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增進職業生涯規劃和決策能力。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與活動要明確目標,將重點內容擺在前列,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定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程的實效性。
3.豐富情境體驗,感受職業特點
高中生往往對職業存在模糊概念和片面的認識,他們只有在真正的職業崗位上實踐以后才會發現自身的認識誤區。要想真正讓高中學生認識自我、了解社會,光靠傳統的授課方式遠遠不夠,需要與實踐體驗活動相結合,學校要構建起系統的實踐培訓模式。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支持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狀態;學校應主動與工商企業、機關單位、基層社區等單位聯系,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提供實踐平臺。在實踐之后,要求學生撰寫總結報告,以此作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隨著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不斷深化,學校應引導學生不斷地調整與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更好地貼近實際。學校要建立評價體系,各班可組織建立貫穿高中三年的成長記錄手冊,用于記錄學生日常的表現與成長的變化情況,制定標準化的活動評價體系。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