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意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過程。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是一種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數學思維活動來發展能力的過程。在農村小學由于教學設備簡陋或缺乏,加上農村學生見識少,數學思維不足等原因,以致造成大多數教師只重視教學學生解答問題,不重視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而我們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啟迪學生的思維,給學生一把思維的鑰匙。因此,數學課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尤為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培養農村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談談粗淺的體會。
農村小學生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少,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夠,常常處于被動思維狀態。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上課時創造情境,把學生的情緒引入與學習內容有關的情境中,激發學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讓他們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主動地獲取知識,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數學的思維,為培養農村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教學“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半徑”時,我用故事形式把數學題表現出來。在復習舊知后,先向學生講一件事情:老師昨天在操場的一棵大樹底下聽到兩個同學在爭論一個問題:“如果不截斷這棵樹,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這棵樹的主樹干的半徑是多少。”然后設問:“同學們,你們也想一想,應該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經老師這么一問,整個教室充滿一種積極思考、主動探求知識的氣氛。接著教師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到學校的操場觀看大樹,最后回到課室上小組合作完成。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形成懸念,讓他們到實際生活解決問題,啟動學生主動思維。又如教學“求總價”知識時,教師可設計讓學生演“在商店買東西”小品,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到數學知識,使他們知道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達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思維,自然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學活動之中。
在現實中,有不少教師見題說題,只是講清練習題的答案,造成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會解答,過一段時間就不會解答課堂上已講過的知識,原因在農村小學生知識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濃,而關鍵的原因在于學生不懂得解決數學知識的思維方法,長期以來,他們數學思維能力得不到發展,由此造成農村小學生數學成績差,甚至影響到初中、高中等階段的數學學習。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很重要,它關系到學生的未來。小學生從小培養了數學思維能力,以后在生活中也會思考問題,從而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如教學“一個圓錐體形的沙堆,底面直徑是3米,高是1.5米。已知每立方米沙重500千克,這堆沙重多少千克?”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這道題求什么?(這堆沙重多少千克)從哪里去考慮?(每立方米沙重500千克)這樣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圓錐體積,再求沙堆重量)”做到有目的地設計問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從而培養小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問題,又培養了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生活中要建造一棟樓房,你就必須先知道樓房的面積、建造的單價、所需的材料等問題,這就運用到小學數學知識的“逆向思維”。
農村小學生往往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家長又不能及時加以指導,造成他們不能用語言完整清晰地敘述思維過程,特別是數學語言更是缺乏,嚴重阻礙思維發展。教學大綱指出:“逐步培養學生能夠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因此,訓練農村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對他們進行數學語言訓練和發展思維十分重要。農村的小學生對數學語言訓練要從一年級開始,教師要耐心聽學生說,鼓勵學生敢說,培養學生會說,引導學生說好。教師要長期地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要強調學生對每個算理的正確表述,規范學生的語言,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敘述模式。如用“首先……然后……最后……”,“之所以……是因為……”等句式去說。學習應用題時,強調學生敘述思路,可按照“已知……和……,可以求出……”,或“要求……必須先求出……”的句式去敘述。而學習一些規律結論計算公式時,要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有序地表述的能力。如教學“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當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后,教師可啟發學生看實物圖用準確簡練的數學語言,有條理有根據地敘述公式的推導過程:把一個圓柱體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體的底面積,高就是圓柱體的高,因為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 ×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時,要加強復述,讓學生多說,讓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讓學生完整地敘述獲取知識的過程。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學生既會說又會想,通過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從而達到發展小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的目的。
有些農村小學生缺乏變通能力,思維較單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精選習題,要鼓勵學生多思考,抓住關鍵字眼,讓學生提出各種問題,產生各種解法,并注意從各種解法中對比分析,找出靈活的簡單的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如“男生有20人,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4:5,你能想到什么數學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哪句話最重要?從“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4:5”這句話你想到了什么?學生就會回答:“(1)女生人數是男生的(或80%);(2)男生人數是女生的(或125%);(3)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多(或25%);(4)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少(或20%);(5)女生人數和總人數的比是4:9;(6)男生人數和總人數的比是5∶9;(7)總人數是男生人數的……”這樣,讓學生提出不同問題,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拓寬思路,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達到培養農村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的目的。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