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紅
摘 ? ?要: 觸摸歷史溫度,感受人性光芒,把人的教育和發展作為終極目標,是歷史課的靈魂。以“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辭——近代篇”歷史探究活動為活動主題,通過此次歷史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如何尋找史料、如何運用史料,對歷史人物有新的認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關鍵詞: 歷史 ? ?史料研習 ? ?歷史核心素養
新時代新課標下歷史教學活動的改革勢在必行,歷史教師應該守住怎樣的課堂靈魂呢?黑格爾曾說,歷史是一堆灰燼,當我們把手伸進灰燼時,依然能夠觸摸到它的余溫。觸摸歷史溫度,感受人性光芒,把人的教育和發展作為終極目標,這才是歷史課的靈魂。如何將“觸摸歷史溫度,感受人性光芒”的思想貫徹歷史教學;為把人的教育作為歷史課堂的靈魂,踐行于歷史教學活動,我做了基于史料研習“感動中國歷史人物頒獎辭——近代篇”歷史學科探究活動。現主要結合這次探究活動談談自己實踐與思考。
一、探究有義
以“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辭——近代篇”歷史探究活動作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活動實現以下目標:
1.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發展眼光,讓學生適當接受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了解高中課程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作為目標的。
2.學生以課本知識為依托,以課外史料為重要補充,通過對近代歷史人物的全方位解讀,學生超越對歷史人物刻板化與符號化的印象,學會以唯物史觀的方法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努力運用可信史料還原歷史真實。
3.全方位解讀中國近代百年歷史,在學習和探究歷史中,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現實問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探究有序
歷史探究活動必須科學有序,有步驟、有分工、有過程,有可具體操作的探究過程,為以后的探究活動提供恰當合適的借鑒。本次活動過程如下:
1.教師推薦有關近代論述較好的文本資料,供學生研讀。如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郭廷以的《近代中國史綱》、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費正清的《劍橋中國史之晚清史、中華民國史》、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余英時的《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陳旭麓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等。這些作品都是史學專家嘔心瀝血之作,視野開闊、格局宏大、觀點獨到。
2.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擇致敬的某一人物作為研究對象。在人物選取上盡量多樣化,可以涉及眾多領域,如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藝術、軍事等。除了大人物外,也可以選擇一些小人物(通過研究小人物,可以了解在民族和國家危難時,普通人是如何表現自己的拳拳愛國之心的)。在選擇好致敬人物的基礎上形成研究小組,組內根據成員特長合理分工,進行資料搜集、真偽辨別、科學取舍,進行史料具體研習活動。
3.在相關文獻資料閱讀和研究的基礎上,由專人撰寫頒獎辭。寫作要求、頒獎辭內容要體現相關歷史人物的歷史史實、自己獨特的解讀視角和情感價值選擇。
4.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生通過模擬“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活動”展示自己的探究活動成果。此次頒獎活動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主設計完成,學生自己配圖片、背景音樂,找主持人、致辭人,找同學扮演歷史人物來領獎。通過實際展示活動讓研究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歷史真實感,形成情感共鳴。
三、探究有果
在探究活動中,學生撰寫了上百篇演講詞。這些作品文筆流暢、語言感人、史論結合。現節選部分學生撰寫典型頒獎詞:
李鴻章:你背負了太多罵名,你承受了太多詰難。避戰求和賣國賊,固守傳統維封建,但你依然苦苦支撐。你強勢,創辦洋務開新局;你睿智,各方斡旋尋支持;你精干,整頓海防強國力。你忍辱負重,希望孱弱中國能自強,奈何國運難抗拒,最終無可奈何花落去。你淡然與大氣的背后,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痛苦和無奈,誰又知曉呢。
張謇:沒有人比你執著,勤學苦心幾十載,學成恩科狀元歸。你滿腹經綸,然國運維艱,沒有人比你有魄力,毅然踏上實業救國路,大生紗廠驚艷世界。沒有人比你“富有”,370多所學校,甘愿傾其所有,再走教育救國路。你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無大權,又無巨富,卻是一腔赤誠的實業先鋒,更是無數人景仰之人物。
孫中山:你一介書生卻胸懷天下,大道為公。你曾幻想改革救國,你曾相信醫術救國,最終情定共和,立言三民主義,踐行救國革命,民主共和蕩帝制,締造民國綻榮光。走向共和多坎坷、復興之路亦艱難。夢想一次一次遠離你,你也曾彷徨,也曾迷茫,但你從不退縮,您堅信國家會強大、民權有保障,民生計天下。你用畢生奮斗告知國人:壯志未酬仍努力,復興中華待后人。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你棄醫從文,延用手中的筆不斷戰斗,這支筆是天下無雙的利器,有干將莫邪之銳,直刺世間魑魅魍魎;“俯首甘為孺子牛”,你一生吶喊,對于國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你治病救人,給眾多靈魂動手術,讓有志青年團結起來沖破“鐵屋子”。你是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民族英雄。
秋瑾:秋風吹不彎一身鐵骨錚錚,秋雨澆不涼滿懷報國熱情。加入同盟,跨關山萬里為救祖國沉淪;遠渡日本,漂天涯千度不計自己無家。醒獅之前驅,你豪氣干云,生死一事付鴻毛;文明之向導,你掙脫桎梏,三從四德為何物。志在革命,胸中自有千里浩然之風,心念家國,腹里豈容客里閑度春風。無欲則剛,拯斯民于衽席,奠國運如磐石。你雖為柔情花一朵,展枝亦可護家國。
小人物:你們是男耕女織下頭白不出門的泥腿子,你們曾面對外界仍然故步自封,你們曾面對強者采用精神勝利法。但你們,更是不甘壓迫敢為天下先的揭竿者,是面對外侮拿起鋤頭的愛國者,是追隨革命打破舊世界的改造者。你們沒有豐功偉業,沒有叱咤風云,但你們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用平凡之軀造就了中國的偉岸。
四、探究有益
通過此次歷史探究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如何尋找史料、如何運用史料,對歷史人物有了新的認識,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現將探究活動收獲梳理理如下:
視野廣度:在本次探究活動中,最重要的就是尋找相關歷史人物的史料。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們了解了史料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在對多種史料的研讀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原來對同一歷史人物,記載竟然是多樣化的。當史料面廣、信息量大時,學生選取史料、甄別史料、解讀史料、運用史料能力就會提升,學生在“史料研習”教學活動中就能高屋建瓴、如魚得水。學生從多樣化的史料研習中開闊了視野。
思想深度:歷史史料進行相互印證、取舍,對人物進行史實論證。學生能進一步能運用唯物史觀核心理論,將歷史事實置于特定的時空,運用史料實證的方法認識、理解、闡釋歷史,科學理性地對待過去。對于發生的史實能做出客觀的評價。更重要的是學生從多個維度、不同立場評價歷史人物,超越對歷史人物刻板化與符號化的印象,顯現出歷史的原貌,挖掘出思想的深度,透露出人性的善惡。
情感溫度:每個歷史人物既屬于研究者的當代,又屬于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每個人身上烙著時代印記。時代的溫度,身軀的熱度,那就是一個鮮活的豐富的立體的人。學生在對史料取舍的基礎上,對人物有了感觸,行文必然會注入情感,實現了讓學生真正與史料對話,還原歷史原貌,與史料的作者進行內心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產生思維的火花,達到情感的升華。學生就真正懂得了史料中的近代人物是有溫度的,在民族危機、國家災難面前,優秀的中國人或隱忍或慷慨,或委曲求全,或舍生取義,他們卓越的遠見、斗爭的智慧、愛國的摯誠、信仰的堅定,這些人格魅力品質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用青春、用熱血、用擔當撐起了大大的人字,也撐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最終體現在情感價值上,學生能從歷史角度認識國情,明確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正是歷史學科應有的思想品質及獨特價值魅力,學生從多層次的史料對話中感受到情感溫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基金項目:本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基于史料研習的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2370)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