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 ? ?要: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就如何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問題,提出要在六個方面下功夫,給廣大教育者指明努力方向。其中奮斗精神,是習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的。奮斗精神培養是“基礎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理解奮斗精神的含義?奮斗精神在當今高職學生中體現為哪些方面?如何致力于高職學生奮斗精神的培養?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厘清上述問題,是“基礎課”一線教師切實落實習總書記“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重要講話的關鍵。
關鍵詞: 奮斗精神 ? ?“基礎課” ? ?高職學生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奮斗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站在新時代的開端,作為知識型、技能型、素質型的高職院校學生,更應該繼承偉大的奮斗精神,明白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是需要一代一代年輕人開拓創新、勇于進取才能實現。
一、奮斗精神的含義
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艱苦奮斗在我國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一直傳承至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正是這種奮斗精神推動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文明進步。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擔當,歷經戰爭時期、建設時期、改革時期,我們始終志向高遠,在困難面前敢于擔當、進取有為、自強不息,支撐我們的民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偉大的勝利和成就。
奮斗精神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工作和學習作風。對處于新時代的高職學生來說,艱苦奮斗首先是一種生活態度,要求高職學生不能僅僅追求物質上的滿足,不能沉溺于休閑游戲中不能自拔。即使身處物質條件極大豐富的今天,也要心存憂患意識,時刻讓自己保持努力刻苦的精神、自我克制的能力;艱苦奮斗還是一種工作和學習作風,要求高職學生不能拈輕怕重,不能畏懼困難,要做到在挫折面前不消極退縮,敢于迎頭而上,發揮積極能動作用,善于改革創新,最大限度地解決工作和學習中的問題,提升自己。
二、奮斗精神體現在四個方面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以下簡稱為“基礎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培養的重要陣地,有大量內容是關于學生奮斗精神培養的,下面我們將結合“基礎課”教學內容、當前高職學生奮斗精神狀況和我校實際情況,從四個方面談談高職學生奮斗精神的體現。
(一)奮斗精神,體現在志向高遠上。
志向高遠,宏觀層面上,是說要立大志。高職學生要做到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結合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高職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理想信念是否堅定關系到祖國未來的走向,關系到他們能否成長成才。培養高職學生“時代新人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意識,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將其素質高低和本領強弱與民族復興的進程聯系在一起,激發主人翁意識,促進高職學生自覺學習、勤奮探索,在社會實踐中增強本領、全面發展,擔起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
志向高遠,微觀層面上,是說要立長志。高職學生要把個人理想想明白了,確立一個較長遠的人生理想為當前學習和生活提供動力支撐。“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格言聯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惰性,有各種各樣的客觀因素阻礙既定的行程,而長志會提供源源不絕的力量來源。在忙碌于現實的瑣碎時,長志可以指引年輕人不迷失、不忘初心;短暫的成功后,長志會促使年輕人不滿足于現狀,繼續前行;一時的失敗后,長志會激勵年輕人不屈服于一時一地的困難和挫折,振奮精神再出發。長志就像一座燈塔,指引高職學生人生前行的航線,撥開重重迷霧,一往無前。
(二)奮斗精神,體現在敢于擔當上。
敢于擔當,首先是社會角色責任的承擔。高職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首先明確自己作為不同社會角色承擔的職責,并擔當起相應的責任。如作為學生,清楚自己學業為重的職責,刻苦學習;作為公民,明確權利義務,具備主人翁精神,做遵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作為社會成員,嚴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錘煉個人品德,學會處理個人與集體、國家的關系;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明白歷史使命重任在肩的擔當。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所屬的社會角色,明確相應的職責,是高職學生敢于擔當的首要之義。
敢于擔當,其次是大事難事上的承擔。在關系到個人利益、集體利益的大事上,在人人畏懼、爭相推諉的難事上,是否能迎頭而上,敢于做挑擔子的人、愿意做有犧牲奉獻精神的人,是體現高職學生擔當的又一重要方面。如在我校今年“基礎課”實踐活動中需要團隊協作完成一件作品,有些團隊成員從不斤斤計較個人私利的多少與得失,不糾結自己是否比別人多做了事情,每個人盡力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最終團隊取得理想的成績。而有些團隊相互推卸責任,不愿多付出一點,生怕自己吃虧,最終團隊作品一塌糊涂。由小見大,在今后學習和工作中,在大事難事上,高職學生只有愿意擔當,不相互推諉,才能同心同力地完成任務,取得好成績、新進展。
(三)奮斗精神,體現在進取有為上。
進取有為,表現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高職學生要形成認真、務實、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才能正確認識、處理學習和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要把高遠志向變為現實,將大志、長志進行到底,要求高職學生現在就養成務實不虛的奮斗精神,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干好工作。
進取有為,表現為認真嚴謹地對待學業。學好每一門課,練好每一項技能,積極主動地吸取對自己有用的專業知識、文化知識,發揮刻苦鉆研和努力拼搏精神,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上課不遲到不早退、成績不得過且過,注重課堂學習質量和效果,不簡單敷衍。
進取有為,表現為樸實向上的生活作風。生活勤儉樸實有節約意識,不鋪展浪費,不崇尚名牌;能吃苦耐勞,不一味貪圖享受安逸,不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不前,生活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整體狀態。
(四)奮斗精神,體現在自強不息上。
自強不息,要勇于直面困難挫折。人的一生總是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無論是來自家庭環境、經濟壓力、學習難題還是人際交往,都需要高職學生用自強不息的精神一一克服。“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雖然飽受挫折卻始終能薪火相傳,尤其是近現代從積貧積弱慢慢走到今天的富強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直面困難挫折、永不放棄、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高職學生想要成長成才,必須自強不息,勇于直面人生中的種種困難挫折。
自強不息,要勇于改革創新。要取得突破性發展,不能固守思維,還要在工作和學習中充分發揮改革創新精神。改革創新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也是我國時代精神的核心,作為時代新人的高職學生,尤其是設計院校的學生,只有具備不甘落后、突破陳規、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充分發揮創造能力、新穎創意,贏得市場的認可,迎接時代挑戰,贏得個人長足發展。
三、高職學生奮斗精神的培養途徑
(一)發揮“基礎課”課程作用,增強奮斗精神教育實效。
充分利用“基礎課”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在各章節涉及奮斗精神的部分展開富有實效性的教育環節。如人生的青春之問篇中,提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使高職學生認識到“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理想信念篇中,大學生要認識到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中國精神篇中,講到中國人民的偉大奮斗精神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成就,作為肩負歷史使命的高職學生必須具備奮斗精神;革命道德篇中,無數革命先烈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終生、拋頭顱灑熱血等,使學生在具體事例中感染艱苦奮斗精神。可見,奮斗精神是“基礎課”培養大學生必備素質之一,要充分發揮這一教育環節的作用,使學生養成奮斗意識,自覺用奮斗精神要求自己。
(二)開展實踐活動,以實踐促奮斗精神的養成。
配合學校團委工作,繼續大力推進暑期社會調研活動,提高思政課教師參與度,擴大學生覆蓋面,在更大范圍內擴大社會調研活動的影響,使更多學生在腳踏實地的調研中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
(三)推動課程思政進程,在專業教育中鞏固奮斗精神。
結合學校當前課程思政工作,發揮各專業課程教育重要,大力培養學生奮斗精神。如在各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重視“工匠精神”中包含的奮斗精神,著重講授,著力培養,使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中繼續接受奮斗精神教育,鞏固強化奮斗精神培養效果。
(四)宣傳典型,營造良好的奮斗精神培養氛圍。
加大學校或省級、國家級“自強之星”活動宣傳力度,讓學生認識到奮斗精神、奮斗榜樣就在自己身邊,發揮榜樣作用,形成良好的帶動效果,在班級乃至學校中形成良好的奮斗精神培養氛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N].新華社,2018-9-10.
[2]李天安.在培養大學生奮斗精神上下功夫[N].重慶日報,2018-10-18.
[3]黃核成,胡緒鵬,吳敏筱.論習近平艱苦奮斗思想的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4]張海防.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培養——談思想政治課與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實效性[J].品牌,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