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劉逢春
摘 ? ?要: 高中到大學的過渡階段是人生中極其重要的階段,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的目標是考上一所好大學,大學生則要樹立起新的目標,為自己的未來做出規劃,高中英語和大學英語教材的良好銜接可以保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大學英語課堂中。
關鍵詞: ?高中英語 ? ?大學英語 ? ?教材銜接
我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英語教學,從小學開始英語學科就一直是學習重點,英語教學取得了非常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高中英語和大學英語教材銜接中還有很多問題,很多高中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只是“啞巴英語”,而不能進行實際的對話交流,這個問題影響了我國英語學科教學,不利于素質教育的貫徹執行,大學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要求更高,大學生會更多地面對實際實習和模擬場景等,而高中教學模式使學生難以直接過渡到實際英語場景的應用,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熱情,產生懈怠不自信感,所以銜接好高中和大學英語教材是需要重點關注的。
一、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教材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大綱銜接不協調
高中和大學兩階段對英語教學的大綱規劃有所不同,導致高中和大學英語銜接很不協調,高中英語教學的宗旨是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因為高考中閱讀和寫作占很大比分,學習策略中可能有各種猜題技巧、寫作模板,這些都需要學生強行記憶,目的就是考試拿到高分。而大學英語教學的宗旨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技能,并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鍛煉實際口語交流能力,了解其他英語國家文化,提高自己的綜合英語素養。
(二)教材編排銜接不協調
教材之間編排的銜接性非常重要,不僅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習慣,而且要有科學性、具體性,很多大學教材盡管掌握了其中一些要點,但是沒有做到和高中教材緊密銜接,上了大學以后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知還保留在高中階段,和大學英語教材不匹配,沒有連貫的知識體系,中間產生了斷層,沒有連貫的知識結構。高中英語學習基本上就是重復,通過重復不斷加深英語單詞短語等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而大學英語教學基本上是教完就完了,老師不會再過多重復教過的知識,需要自己復習鉆研,這和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符合,在學生的認知中老師是會復習的,所以缺乏主動性,導致最后知識沒有得到很好地鞏固,學生感到很大的壓力,學習起來力不從心,不適應大學英語學習過程。
(三)學法和教法銜接不協調
一直以來,我國高中教育都是應試教育,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高中英語教學模式以老師講解為主,學生單方面被動地聽老師講課,學生對學習英語的印象就是不斷地背單詞、記短語、背課文、記作文模板等,對于沒有止境的習題練習很厭煩,每天都在題海戰術中掙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還是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學生會喪失英語學習興趣,失去積極性,某些大學在沒有很好地改革的情況下,繼承了高中傳統教學方法,沒有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學生主動學習能力不高,英語教學受到影響。
二、認知理論
認知理論認為認知的過程是個體認知活動的信息加工過程,即個人對接觸信息的一系列獲取儲存加工提取關鍵和化為己用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序。現在高中和大學英語教學存在很多不合理和斷層現象,比如一些高中不重視聽力練習,而大學對聽力的要求和對其他題型技能的要求一樣高,導致學生的聽力學習出現信息量斷層的現象,給大學英語聽力教學造成了困擾,導致一些學生能力低下,詞匯要求方面也有不合理性,不符合學生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的語言習慣和認知規律。
認知風格是個體習慣化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作認知方式,認知風格是個體在長期學習認知活動中形成的,和個人偏好有關,這種偏好甚至是個體沒有意識到的,學生高中接受的是填鴨式教學,形成了被動的強迫式認知模式,而英語學習認知模式應該是個性化、自主式的,需要學習者有個性化和自主式的認知方式。所以,高中和大學在認知方式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需要對高中英語和大學英語進行合理銜接,幫助學生完成認知風格的轉變。
三、如何做好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教材的銜接
(一)教材種類的銜接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依據,是教學依托的基礎工具,所以選擇優秀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選擇的教材一定要與時俱進,和時代發展變化相適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完整性、系統性,還要與所教學生的身心特點相適應,大學英語教材種類繁多,有綜合性的教材也有各個題型分開訓練的教材,比如視聽說教材、泛讀教材、寫作教材和翻譯教材等,雖然選擇具有多樣性是一件好事,但是這給選擇正確優秀合適的教材帶來了壓力,大學教材應該盡量配套,涉及每一種需要訓練的英語能力,讓更多人參與教材的選擇,綜合大眾的意見,比如對老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使用的教材進行評價,有利于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銜接,真正掌握學生的高中學習情況,教材種類要和高中教材相合。
(二)教材內容的銜接
高中生面臨的教學內容就是每天不斷地做題,有著高考這根指揮棒,老師和同學只會對高考題型和涉及考試范圍進行講解,而不會講對考試不太重要的知識,卻可能對英語實際學習很重要,比如口語練習不夠。高中可能比較重視語法知識講解,從語法分析句子,再得出答案,但是大學階段更重視的是對知識的應用,不會繼續講高中講過的知識,大學老師會默認高中已經學習過,在大學英語課上只會簡單地提及一下,再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和學習新知識。大學英語教學需要慢慢將學生一直通過做題提高自己的想法打破,使學生拋棄原來的學習方法,學會實際英語應用知識,可以用英語和其他人交流溝通,同時掌握一定的詞匯量,詞匯是英語學習的重點,只有詞匯量擴大了,才能在其他方面有更好的提升。高中英語在詞匯方面的學習就是每天重復地記背,大學老師不會像高中老師那樣每天督促學生記單詞,需要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老師可以適當在教學內容中加上一些好玩新穎的單詞,在課堂上教學,提起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詞匯,從而從高中的每天重復背誦詞匯中過渡到大學自主學習詞匯上。
(三)教學方法的銜接
除注意高中英語和大學英語教材的銜接之外,還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銜接,光有書面教材的銜接也是不夠的。高中英語學習中,教學方法一般都和高考制度相適應,這是現實情況導致的客觀存在,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學生往往采用題海戰術通過反復練習記憶解題技巧和學習英語知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能會被磨滅,靈活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會變得遲鈍,老師趕鴨子上架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失去學習主人翁的地位,只是被動地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性,導致學生沒了老師就不會學,但教師應該只是學生學習的輔助。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老師不會過多地擠占學生的時間,學生有大把時間自主學習,不會出現高中那樣被動地被老師帶著學習的情況,但是一些學生已經習慣那樣的學習方法,一時間沒有辦法改過來,這時就需要大學英語老師在剛開始教學大學英語時稍微對學生多一些提點,然后將大學英語學習和高中英語學習的不同講給學生聽,讓他們有一個過渡階段,先做好心理準備和建設,更好地進入大學英語學習,接受大學英語教學方法。
大學英語教學要注意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和高中英語教學緊密結合,高中英語教材和大學英語教材的結合可以使學生堅定學習英語的信心,產生積極性,主動面對英語學習中的困難,清除掉英語學習中的障礙,還有助于突破傳統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具實際應用能力,更好地提升英語綜合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我國英語人才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沈秀,丁建華,劉嘉林.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銜接研究——高考外語改革背景下的新思考[J].教學研究,2015,38(03):115-120.
[2]張敬雙.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下高中到大學英語教材銜接問題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7):83-84.
[3]詹靜.基于語料庫的高中與大學英語教材文體和話題銜接問題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1):364-365+372.
[4]程春松,趙金貞.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教材銜接研究——概念語法隱喻視角[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1):105-109.
[5]張海彥.認知視角下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教材銜接問題之探析[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3,30(01):84-86.
[6]詹靜.基于語料庫的高中與大學英語教材詞匯銜接問題研究[J].海外英語,2012(22):50-53.
[7]劉好,徐朝.從詞匯的角度論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教材的過渡與銜接[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15(05):102-104.
[8]張倩.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和大學英語課文教學的銜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