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輝
摘 要:激發濃厚的興趣和引起正確的動機是信息技術的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和從事活動的一種認識傾向。一個人對某件事物感興趣時就會對它格外注意,對該事物觀察敏銳,記憶深刻,思維活躍。人們之所以對一個對象發生興趣,是由于它能滿足需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性地設計一些教學環節來激勵學生,使其產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信息技術;趣味;激趣;課堂
以前在信息技術課中,一些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往往偷偷地做些小動作,覺得上課知識和操作用不上,只想打游戲。這說明這堂課對他來說缺少了興趣,如果教師的調控能力以及學習環境的感染力已經達到一定程度,這些學生就會被吸引到學習中來,不會做一些小動作。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注意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律,讓“趣味”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在平常的教學中結合現在新教材新內容,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情境化教學,創設課堂情趣
在“下載圖片”教學時,從網上下載了學生喜歡的秋天落葉圖片設置為桌面,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哇,好美啊!”接著我會將準備好的美麗圖片展示給學生,同時配上優美的旋律,讓學生從中欣賞美、感受美。這樣就推動學生積極思維的驅動力,調動了學生的激情和主動。又如在教學“插入圖片”時,從網上下載了一段“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視頻,學生對視頻的吸引,一個個都跟著哼了起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我抓住時機由此引入灰太狼和喜羊羊斗智斗勇的場景來制作漫畫,再引入如何在Word中插入灰太狼和喜羊羊的圖片,制作出四格的幽默漫畫作品。這調動了學生的激情和主動性,為接下來的教學埋下了一個很好的伏筆。
二、安排課堂任務玩出激情
任務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來說,開始是模仿,制作出與教師的“成品”一樣的作品,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接踵而來的便是豐富多彩的創造作品,這就是由“任務”引發的學生的無窮的創造力。如學生在畫一幅《我的家鄉》時,我們就要求學生把自己的家鄉畫得漂亮點,要畫得有特色,下課時就要把作品上交給老師,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學生就表揚他們,并作為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和平時成績加分。讓學生帶著任務創造出作品,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
三、聯系生活實際激趣
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結合實際,把我們日常身邊遇到的事情記錄下來,更能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比如:畫一畫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美麗的校園》;又在學習Word軟件時,設計一張“節日賀卡”送給老師或同學;也可以制作一個有趣的小動畫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只要是感興趣的練習,學生不僅樂意去寫,而且能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的效果會非常好。
四、組織課堂小競賽激趣
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小組競賽形式活動,會激發學生的成功欲望,學生會想方設法地去解決問題,不甘落后,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各種小競賽活動,讓學生有獲得成功的享受,從而鞏固學習效果。小競賽的開展,可以在四人一個小組、相鄰的同桌之間,小組的分工合作體現了平等原則,每個學生,不分優劣,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小組活動的過程更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創造精神和探究精神。例如在熟練掌握Word里的“電子小報”后,很多學生就像出黑板報一樣,做得比較漂亮,有自己的個性,老師就讓學生上交作品用多媒體廣播展示出來,讓學生跟老師共同來評比,評出一到三等獎,并作為平時成績加分,學生都非常認真,學得特別有“趣味”。
五、自主實踐激趣
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他們自主探究的時間,學會合作學習、學會看書,在此過程中,給學生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在實際操作中,學會發現和處理許多問題。例如在“讓文字多姿多彩”教學過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Word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師直接出示兩種不同的文章讓學生觀察和比較,然后根據書本的要求自主學習,同桌位兩人之間可以合作完成練習,學生對照書本一步一步操作,最后老師將學生完成的作品經過多媒體廣播系統展示給其他同學欣賞和參考。一些比較快操作完成的學生,還可以做小老師,主動幫助周圍的同學解決不懂的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方法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松,教學效果必然明顯提高。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式多樣性、方法靈活性,把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樂之”,需要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這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而且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就會感覺上信息技術課“趣味”十足。
參考文獻:
[1]池方浩.教育研究文稿的寫作[M].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8).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04.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