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新課改倡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德育在小學學校教育方面扮演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小學語文德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如何將德育滲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作者深有體會,特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同時積極借鑒同行優秀教學成果,從以下兩點進行深入剖析,權做引玉之磚,以期為德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貢獻微薄之力。
一、德育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針對于小學生而言,個體認識和道德徘徊在較低層面。作者認為:小學生道德水平處于低級和服務定向階段。本階段學生道德認識比較膚淺。本階段學生評價好壞的主要依據是行為產生后果和對自身利害關系影響。那些道德水平高的學生會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這些學生通過對周圍事物感悟來陳述己見,以自身視角看待道德問題,然后遵守社會秩序。這些學生主要集中在小學高年級段。小學語文德育資源比較豐富。集中體現在一些名篇佳作中。比如:一些文學名著和歷史題材的課文,都是實施德育的良好素材。小學語文德育是由語文學科特點決定的。語文教學極大豐富了學生文化知識,學生道德素質起到潛移默化影響。因此,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性不容小覷。
二、德育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舉措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的理論自帶。教學活動依賴于教師對教材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這是實現小學語文德育的有效舉措。深度研究教材內涵,挖掘富含的德育素材,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同時對學生實施德育。彰顯語文教材的豐富性和現實性實施德育,逐步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比如:在講解某篇課文時,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師要充分利用語言內涵,促使學生透過表面語言文字深入到課文本質,幫助學生提高道德水平。學完課文后,教師要開展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的活動,結合課文內容,促使學生突破教材束縛,深入到生活中提高感受和加深體會。
2.構建特定情境滲透德育
一種適宜的學習情境是高效課堂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更應如此,為此,教師要構建一種特定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實現高效課堂。情境教學是實施德育一個有效舉措,可促使學生獲取專業知識同時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打造適宜語文學習的情境,促使學生自然接受德育。比如:在學習某篇課文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形象和生動的課文內容,輔助真情實感講解,學生沉浸在特定情境中,加深了理解課文內容,激發了學生高尚價值觀。
3.依托識字教學來滲透德育
識字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目標。教師可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學生在識字中接受道德教育。我國文字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特點鮮明。為此,教師要結合漢字的這些特點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漢字結構,發現漢字和德育之間關系,將識字教育和德育有機結合。比如:在學習某些生字時,教師可以對這些生字組詞造句,促使學生在組詞造句中全面理解這些生字含義。
4.借助于閱讀滲透德育
現代教育教學研究表明,語文課文內容蘊含著豐富情感。這種情感體現了德育的多樣性。為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于閱讀作用,幫助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獨特思想感情,將自身心得體會于課文中,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親身體驗蘊含的德育內容。比如:在學習某篇課文時,結合課文內容,表達一些特定品質。學生在廣泛閱讀中深深體會這些特定品質,逐步改正自身在這方面的缺陷,培養學生優良的品德。
5.通過實踐活動滲透德育
德育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課外實踐也是實施德育的良好途徑。實踐活動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方面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參加實踐活動,通過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拓展學生視野、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比如:在學習某篇課文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比如:帶領學生閱讀類似教材的讀物、布置主題鮮明的黑板報、開展愛國愛家的演講活動、參觀博物館等等。這些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的活動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愛國愛家的良好道德。
6.結合課文特定思想滲透德育
現代教育教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由于自身認識水平有限,對于課文中隱藏的思想教育不能直接獲取。為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對于那些特定思想教育的課文,教師要通過詳細講解詞句來促使學生理解課文各個內容之間聯系,逐步滲透德育。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那些謳歌祖國大好河山和彰顯自然美的課文,教師要細致描述,豐富學生想象,促使學生沉浸在特定環境中,愉悅身心,體驗大自然的妙不可言。
言而總之,將德育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為此,我們將砥礪前行。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