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摘 要 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還比較稚嫩,稍不注意就會走向錯誤道路,因此將社會熱點問題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本文主要闡述社會熱點問題的含義和特征、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社會熱點問題的意義,并分析提高社會熱點問題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度的途徑。
關鍵詞 社會熱點問題 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 價值 途徑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46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cepts are still relatively immature, and a little neglect will lead to the wrong path.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social hot issu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hot issu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social hot issu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se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hot issu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social hot poi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value; way
在網絡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熱點問題更容易引發全民關注,這些問題發生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一切思想觀念都還未發展成熟,如果不注重引導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念,難免會在巨大的信息量面前、眾說紛紜的觀點中迷失自我,甚至形成錯誤的思想觀念,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毫無益處。因此,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成為各大高校關注的重點內容,將社會熱點問題和高校思政教育相結合成為必然趨勢,社會熱點問題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意義不容忽視,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不僅能夠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內容、培養學生正確思想道德觀念,還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1]
1 社會熱點問題含義和特征
熱點即全民或者國家最關注的話題,主要是指社會生活中或者各個行業中出現的,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問題。社會熱點問題之所以被廣泛關注,最根本原因在于其與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并影響人們切身利益,比如,目前全民最關注的“環境污染”、“三農”等問題。社會熱點問題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擁有廣泛和不確定性,因此社會熱點問題自身存在明顯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緊跟時代潮流。熱點之所以被稱作熱點,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所出現的問題緊跟時代潮流,能在第一時間反應人們最迫切的愿望、最新動態和最新發展趨勢,成為眾多社會問題中最顯著的一個,讓人們無法不去關注。
(2)解決問題存在挑戰。問題的產生就需要相應解決對策,但對于社會熱點問題來說,由于其解決方式、途徑等存在一定困難,因此解決就需要面對相應的挑戰,同時解決社會熱點問題也需要一定時間。
(3)社會熱點問題具有普遍性。這種性質不僅表現在問題發生領域的普遍,也表現在問題本身的普遍。正是因為如此,社會熱點問題的發生范圍非常寬廣,從經濟建設到精神思想再到我們的生存環境等各個方面。同時,問題本身的普遍性也決定了全民對該問題的關注程度。
(4)問題本身存在敏感性。社會熱點問題之所以會使人民群眾達成共識,其原因之一就是該問題主要是來自于社會較深層次中的矛盾,是該矛盾的具象化表現形式。因此,一旦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就會促使矛盾爆發。
(5)具有一定變動性。社會熱點緊跟時代潮流,這也就決定了該問題會隨著時間變化,或者人們的關注點改變而發生相應改變,甚至被新的社會熱點所取代。
2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社會熱點問題的意義
2.1 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內容
在融入社會熱點之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以課本為主,課本大多以說教形式編寫,理論性內容過強,內容缺乏變通性和趣味性,無法激發學生對思政教育課程的興趣,從而降低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課本中的內容大多比較固定,缺乏創新性和時效性,無法和實際相接軌,難以激發學生共鳴和認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將社會熱點問題和高校思政教育相結合,增強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時效性,使教學具有實際意義,社會熱點問題也是學生所熟知的典型案例,因此更容易引發學生共鳴,激發他們對高校思政教育學習的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高校思政教育目的。[2]
2.2 培養學生正確思想道德觀念
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并不成熟,可以說還處在一個雛形階段,在高校設置思政教育就是為了指引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不過,傳統形式的思政教育課程多以說教模式為主,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教條化,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不利于他們塑造正確思想道德觀念。將社會熱點問題和高校思政教育相結合,即將最具代表性、最熱門的話題融入到高校教學中,充分展現了社會熱點問題反應社會矛盾的特性,其中也包含了正確和錯誤的道德觀念,足以讓學生認識到正確思想道德觀念和錯誤思想道德帶來的結果差異,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達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
2.3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普及后的今天,國家將培養綜合型人才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社會熱點問題,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有助于提升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相對于高校思政教育課程來說,社會熱點問題相當于具體案例,屬于高校思政教育課程延伸部分。由于其屬于熱點,自然會引發學生關注并進行廣泛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對該事件的看法,有效調動學生對于思想道德問題的思考能力,促使他們自身思想道德觀念系統的成型。在發表意見和闡述觀點過程中,也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由于社會熱點問題是新近發生的事件,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課堂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本理論知識和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自主尋找解決問題途徑,從而鍛煉他們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2.4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道德觀念
如今,網絡信息化高速發展,網絡平臺因此充斥著各種信息,其中不乏帶給學生負面影響的不良信息,受到這些信息影響,對于思想觀念本就沒成型的大學生來說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容易將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引向錯誤方向。[3]將社會熱點問題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夠激發學生討論問題的積極性,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抒發自己的觀點,以便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真實想法,熟知他們的思想動態,并以此作為依據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身觀和世界觀。
3 提高社會熱點問題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度的途徑
3.1 促使老師明確熱會熱點問題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義
老師在高校課堂教學中擔任引導學生和傳播知識的角色,因此要將社會熱點問題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進一步融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老師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認知,使其明白這類問題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義,讓老師從思想上認可社會熱點問題教學模式,及時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同時,老師也要明白這種教學模式的意義,及時轉變自身角色,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翁,積極開展課堂討論教學,并做好學生引導工作。除此之外,老師也要明確將社會熱點問題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原因,以便淡化成績為先的應試教育思想,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3.2 加強社會設點問題和理論知識結合度
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的能力,是高校教育的目標之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社會熱點問題,也是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因此,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課本理論知識和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并在教學過程中堅持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提升教學效果。這種相互結合的教學方式,是對課本內容的有效拓展,豐富教學案例,使學生更快明白理論所傳達的實際意義,進一步提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同時,提高社會熱點問題和高校思政教育結合程度,也有利于老師優化教學方案,做好教學前相關準備工作,提升教學效果。
3.3 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教學模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社會熱點問題本身就是對教學形式的一種創新,因此具體教學模式也應做出相應調整,以便實現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模式最關鍵在于老師,老師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適時調整教學模式,比如改變傳統灌輸式課堂教學,增加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討論環節,讓學生真正做到抒發己見。同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確保學生每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從而提升學生整體思政水平,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目的。
3.4 增加相應社會實踐內容
社會熱點問題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處在象牙塔中的學生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了解和學習,能提高他們對現實生活相關問題的思考能力,培養正確思想道德觀念,從而提升正確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只靠課堂理論知識和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還遠遠不夠,也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4]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時,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加入相關實踐教學,比如涉及到孤寡老人以及養老等問題時,老師可以聯系相關養老院或者社區,并組織學生到養老院或者社區探望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現狀以便真正理解國家養老政策的意義,真正實現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價值。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價值主要在于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正確思想道德觀念,并將所學思政教育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真正目的。但要實現社會熱點問題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離不開老師的積極引導和相應實踐活動的開展。
課題:校級課題+蘇州大學黨建研究校級科研項目+歷史情境教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賀孝忠.社會熱點問題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J].祖國,2017(14):171-172.
[2] 梁克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會熱點問題的價值探析[J].亞太教育,2016(12):250-250.
[3] 司惠文,曹靜,吳曉培等.新媒體背景下社會熱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7):50-52.
[4] 劉方.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考試周刊,2017(4):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