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時代的發展,圖書館及其他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方向發生改變,圖書情報工作的發展離不開高校對圖書館與情報學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因此為了讓更多優秀的人才輸送到社會各個崗位、階層,高校圖書情報專業應該不斷地優化教育目標、改進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計劃、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信息時代的圖書館與情報學專業教育發展,詳細提出教學目標、課程體系規劃、師資隊伍建設等方向的優化改變。
關鍵詞:課程體系 ;教學方法 ;CAL ;師資隊伍
一、如何確定圖書館與情報學專業的教育目標?
互聯網信息的普及,已經滲入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信息資源的需求,我們獲取信息資源的其中之一的途徑就是圖書館。圖書館在我們傳統觀念里所扮演的角色不能完全滿足于現狀,因此數字化圖書館成為新時代的產物。信息時代的教育理念是通過多元化和多渠道方式擴大教育規模,以信息時代用人標準,快速實現大眾化、社會化的高素質人才儲備;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為一體,實現科學和人文教育融合,改變傳統教育模式,重點把握知識與能力、專業與全面素質、傳承與創新的平衡,培養專業知識與實踐創新并存的專業人才。
圖書館與情報學專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圖書館和信息管理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我們在這里要所說的專業人才具備的專業素養有:系統的圖書情報學基礎理論知識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從事圖書情報的采集、組織、傳播、開發和管理等的能力,新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定位目的在于能夠培養專業人才適應各種類型圖書館和信息結構,并夠從事社會和科研工作。
二、如何設置圖書館與情報學專業課程體系?
為了讓圖書館與情報學專業學生得到合理的知識結構,高校不僅要選擇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還要構建完善的課程內部體系。傳統的圖書館與情報學教育只針對圖書情報機構,人才適用面比較窄,當代圖書館與情報學教育則要求面向社會且滿足信息時代圖書館的發展需求,相比較,傳統專業教育不能適應新時代發展,因此,需要變革傳統的圖書館與情報學專業課程。
通常,高校分為專、本、碩、博幾個層次,雖然我國碩士教育迅猛發展,但還是以本科培養為核心。以下是針對本科及碩士層次進行課程探討。
(1)公共必修課,包括外語、思品等,這類高等教育專業必須接受的學習課程,也可設置成繼續教育的課程;(2)專業必修課,包括計算機原理、圖書情報學基本理論、數據庫、現代信息技術等,這類是為專業技能提供基礎,也是圖書館與情報學核心基礎課程;(3)專業選修課,包括信息組織、信息檢索、網頁制作與網站設計等,這類是專業會涉及的知識內容。課程體系要按高等教育的目標為導向,既要體現專業的課程核心和特色,又要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課程設置要做到課程合理、專業齊全及培養有層次。
除了層次培養外,模塊課程設置也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它根據教育的實際情況適當的調整教學大綱規定的核心課程,以此創建核心課程模塊,同時,對其他專業必修課進行分類、擴充,形成圖書館與情報學專業的課程模塊。
三、如何進行圖書館與情報學專業教學?
如果高校針對專業進行課程最優設置,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卻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教學手段,也是很難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的。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專業教育能夠培養本科應用人才的同時,也為研究生學科打下了牢實的基礎,它最重要的目標是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因此,高校加強基礎教育和實踐操作能力,鼓勵學生多方向發展,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及時地向社會圖書與情報行業輸送優秀的專業人才。
如何進行專業教學?課程內容以圖書館為例,針對圖書館的管理、數字化信息等抽象的課程內容,采用實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課程內容,同時加強的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應用經驗,知識要先學會理解,才會學會運用。其他工具課程是更好學習專業課程的基礎,因此包含應全面,例如外語,包含英、日、俄、德、法等大語系及部分小語系,不僅可以為專業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方法,還可以在整理記錄外文文獻和期刊時提供很好的幫助,現目前,我國的學生外語水平急需提高,高校也應該加強外語水平的教學力度;計算機是現代信息技術中尤為重要的課程,在圖書館與情報學中將包含了大量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對計算機操作的能力也有相當高的要求,它不僅可以可以提供專業系統操作和資源整理,還可以進行網站建設、服務平臺搭建等,為圖書情報管理提供技術支持;以及其他數理及系統課程都能很好的幫助圖書館與情報學專業的能力提升。
就目前社會發展而言,計算機編目、網頁制作、信息檢索等能力對圖書情報專業十分重要,因此高校可以引進CAL教學,并多向發展,例如多媒體、網絡化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學內容應該廣泛而有趣,授課方法應該生動而多樣,融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和實踐能力操作。當然,知識內容廣泛與否、授課方法的生動多樣是相對的,我們只能從實踐中探索相對適應當代學生專業學習的最有效的方式。
四、專業師資力力量的建設
除了教育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因素影響專業教育成果,另外,老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起主導地位,他們的自身素質能夠影響培養出來學生的專業素質,因此師資力量的建設是重要內容之一。
(1)師資隊伍的定位,高校的教育目標隨著社會不斷更新,因此,師資隊伍的定位也應該隨著高校教育目標的更新而不斷調整和優化。老師應該從根本上突破傳統觀念,以當代圖書情報需求發展為依據,重視現代科技及網絡服務力量,靈活應用實例和CAL教學,完善自身知識儲備,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加強老師參與新課程設置工作、深入研究課程和提高實踐能力,只有自身的能力過硬,才能引導培養出社會需求人才。
(2)教師的深造計劃,以目前中國高校教師所持學位多以學士和碩士學位為主,且高校辦學層次偏低,從未來的社會發展來看,目前的教育體制制約圖書與情報學發展,擴大研究生招生,促進圖書與情報學教育發展。除此之外,為教師提供再教育機會,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五、與社會需求單位合作教學
我們一直強調社會需求人才,但高校中的學生對于工作經驗就像一張空白的畫紙,因此,高校加強與社會需求單位的合作,共同參與學生教學。學會到創新是需要一個過程,系統的知識并不能完全都會學生真正的工作過程是什么樣的,學生只有走進工作中,才能在一天天學習中真正了解,進而有創新的可能。
總結:
圖書館與情報學是一門應用性強的學科,它不僅為公眾提供圖書服務,創建服務平臺,還要進行后臺資源整合、圖書資源的收集記錄等多個領域,因此它就要求本專業學生要學習廣泛的學科知識。一切以社會需求為目標,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及內容,引進CAL教學,提升師資隊伍的素質及提高教師培訓,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加強社會實踐能力,為當代信息時代的公共圖書館及其他需求單位提供基礎、科研及信息處理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傳夫.中美圖書館與情報學師資隊伍的比較與啟示.圖書情報工作.2000(4).82-85.
[2] 鄧蔚杰.對信息管理專業教育的幾點感受.圖書情報工作 .2001(4).74-84.
[3] 馬紅艷.數字圖書館的系統實現.圖書情報工作.2000(8).49-51.
作者簡介:
陳臣(1987-) 女,淮陽,漢,周口師范學院圖書館,本科,館員,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