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生
摘 要:穩定有序的政府采購是各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健康運行的必要保障。在當前的政府采購活動中,各級監管部門對于違規違法行為監督得比較嚴格,對各采購單位的培訓也比較到位,此類現象正在逐年改善。在日常政府采購活動中,采購人更多面對的是瑣碎的事務。采購執行中,有時會在需求設計、流程執行等細節上出現一些疏漏。當這些疏漏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供應商察覺時,就很容易被其利用。政府采購責任重大,而工作中的疏漏只能預防卻無法徹底避免,這令采購經辦人十分苦惱。
關鍵詞:政府采購;問題;建議
1目前政府采購中存在的問題
1.1采購預算脫離實際,編制缺乏嚴謹性
一是編制預算前缺乏實際調研,脫離實際。由于采購預算一般在年初編撰制定,若對單位采購需求不明確,沒有可行性分析,根據自己預測盲目上報需求計劃,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預算偏離實際需求。若最終預算過高,會造成采購計劃指標的浪費,若預算無法滿足實際采購需求,導致有需求的采購活動無法進行,而延誤工作需求。
二是預算編制過于粗略,不嚴謹。多數人誤認為預算只是報送一個數據,編制簡單易行,其實預算編制是一個精細化要求較高的工作。嚴謹的預算需要對采購需求進行事前調研和可行性分析,切合實際,增加精準性,降低偏差可容忍度,避免浪費預算指標或是耽誤實際需求。
1.2政府采購專業人才匱乏
一是采購部門缺乏專業采購人員。采購人員是整個采購活動的重要參與者,與整個采購流程的效率息息相關,因此需要采購人員掌握有專業知識,熟悉采購工作各個環節。但基層政府受多方因素影響,采購人員短缺,且采購人員均為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于采購業務專業性不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采購的效率。
二是采購評審專業庫人員缺乏。由于政府采購范圍較廣、規模較大,因此對于評審專家的需求也多種多樣。基層政府采購專家庫中登記在冊的專家無法與省級政府相比,缺乏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在政府采購評標時有失公允性,無法真正起到采購評審人對采購項目的專業評判效果。
1.3采購程序不規范,采購效率偏低
目前政府采購雖然受法律法規的約束,但因采購信息發布透明性有待提高,競爭機制未充分顯現。且隨著政府采購規模擴大,工作量增加,但凡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會拖延政府采購項目周期。鑒于采購預算編制脫離實際,缺乏專業人員,以及政府采購中依然存在的“歪風”等諸多因素影響,從而導致政府采購效率低下。實踐中,可能因采購中心人員缺乏專業性,招標工作不嚴謹,致使項目流標;也有可能因未納入預算,導致采購項目需重走流程,整個項目的周期用時較長。
2政府采購的優化建議
2.1加大宣傳,提升意識
政府部門可以通過新聞媒體、政府工作會議、培訓學習等宣傳和強調政府采購工作的重要性,讓采購部門和其他部門充分意識到采購的必要性,提升按規定程序采購的自覺性,從思想上開始轉變,樹立新的財務支出理念。
2.2電子采購
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改變了政府采購完成的方式。良好的電子采購系統能夠促進采購基本原則的實現,提高有效競爭、透明度、采購效率和優化采購決策。《貿易法委員會公共采購示范法》(下文簡稱《示范法》)和《政府采購協定》(GPA)近年來都將電子采購的內容納入規范范圍。《示范法》的《頒布指南》(2012)指出:“電子采購對于促進《示范法》目標的實現具有潛在作用。從經濟角度來說,此種益處可能高達公共采購價值的5%,還對減少腐敗和舞弊有相當大的潛在作用。電子采購能夠提高整個采購系統的資金效益,有助于改善這一重要政府活動領域的治理。”
2.3增強政府采購的計劃性
提高政府采購的計劃性要求各個部門做好預算規劃,并盡可能細化預算編制,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以采購物品為例,具體說來,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列出采購清單,即確定需采購物品的規格、性能和價格等具體內容;第二,與財務等部門進行充分溝通,保證預算編制能通過審核,所需物品能及時購買;第三,明確采購時間,即限定政府采購計劃的變更時間,除特殊情況外,采購計劃的變更應該規定一個統一的時間,從而優化采購組織方式,減少采購次數,節約時間,降低采購成本。
2.4提升人員素質,完善采購制度
提升人員素質,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對政府采購人員進行《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理論和市場經濟理論等方面的專業培訓。另一方面,將政府采購人員的隊伍建設納入到制度建設中,提升采購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政府部門還應該完善采購制度,圍繞“專業高效”這一核心,以流程電子化、執行標準化、管理高效化、監管嚴格化為目標,對采購的流程、審批程序、管理方式、監管原則等各個環節建立具體的規章制度,做到政府采購有規可循,有章可依。
2.5規范招投標過程
第一,嚴把招標文件的撰寫關。招標單位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撰寫科學、合理的招標文件,既不設立過多限制,也不過于寬松,讓符合要求的更多企業參與競爭,并根據以往的招投標情況建立企業誠信檔案,作為招標的參考;第二,加強對產品、工程和服務的認證工作。通過技術指標、財務指標和服務能力指標等的評分考核,了解企業狀況,促使企業在投標過程中客觀真實的反映自身實力狀況;第三,嚴格執行合同。采購合同作為雙方合作的依據,也是雙方利益的重要保障。合同簽訂后,一定要嚴格執行合同,在驗收時,組織專業人員對產品、工程或服務的質量和財務支出狀況進行詳細檢查,使政府采購保質保量完成。
2.6加大監督處罰力度
一是理順政府采購體制機制,實行管采分離。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要求,實現財政部門政府采購監管職能與集中采購職能相分離,對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和采購中心進行職能歸位,進一步明確各自的職責范圍,不越權、不缺位,避免政府采購行政監督主體多元化帶來的工作低效率。二是要建立科學規范的政府采購監管體系。要逐步建立財政、審計、監察的長期聯系協作機制,充分發揮各監督管理部門的作用,逐步形成以財政監督為主,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政府采購監督機制。三是財政部門要切實履行好職能職責,監管要到位,不缺位、不越位。對內要處理好和財政內部各支出口的關系,在預算編制、資金撥付等方面形成正常的合作機制;對外要處理好外部關系。要處理好財政監管部門與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評標專家、投標人之間的關系,明確各自的職能職責和權利義務,使各方真正做到權責清晰,依法依規采購。要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對政府采購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從嚴懲處;要化社會監督,建立政府采購舉報投訴機制,暢通舉報渠道,推動社會公眾參與監督;要積極探索制度建設,完善采購監管和監督問責機制,強化對采購活動特別是事后(標后)薄弱環節的監管,真正使政府采購活動在陽光下運行。
結語
綜上所述,政府采購工作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各個環節均容不得出錯。在如今大數據時代,給政府采購工作帶來了不可小覷的影響,各單位應利用數據信息化,規范政府采購流程各環節,思慮整體又注重細節,提高政府采購效率,促進政府采購工作標準化。
參考文獻:
[1]王亞琴.我國政府采購的質疑與投訴制度[J].行政與法,2004,(5):79-82
[2]鐘雪斐.論政府采購中超期質疑的答復投訴處理[J].法制博覽,2018,(12):203
[3]劉偉.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如何正確處理投訴[J].中國財政,2015,(16):55-56
[4]王叢虎.淺析政府采購質疑投訴的性質定位及制度設計[J].中國財政,2017,(1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