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兆培,王玉爽,馬朝利
(1,3.中國三峽新能源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19)(2.河南農業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隨著風電技術的快速進步,風電裝機規模逐年上升。據行業統計,2018年新增并網風電裝機2 059萬kW,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84億kW,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9.7%。風電項目開發過程中機位點的選址越來越多地受到林地、生態紅線等諸多因素影響,在項目開發初期需對擬開發風電場進行深入的全面調查了解,逐一排除風險,避免項目投資失敗。一般可把風險因素排查分為3步:了解擬開發風電場區域基本情況,搜集擬開發區域測風塔、其他已建風電場相關資料、大致裝機容量、土地利用規劃、林業保護規劃、生態紅線等政策性文件;現場踏勘,包括交通情況、接入情況、文物、壓礦等;可能影響項目開發的顛覆性因素專項排查。
開發人員首先搜集擬開發區域的風資源數據、氣象數據和周邊已并網發電運行的風電場數據,根據對擬開發區域的風資源數據分析初步確定可開發規模。與地方政府溝通,了解地方政府對開發風電項目的態度。通過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獲取土地利用性質規劃圖、林業保護規劃圖、生態紅線圖、城市發展規劃等,綜合分析項目可開發區域。確定可開發區域后到政府相關部門咨詢擬開發區域是否涉及軍事、文物、壓覆礦、自然保護區、森林濕地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等限制性因素,同時通過地圖大致了解擬開發區域的道路交通情況,與電網公司初步溝通項目擬開發區域附近15km范圍內有沒有可供接入的變電站。
土地性質為風電項目選址的關鍵因素之一。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暫行管理辦法要求風電項目不得占用基本農田。山東省2017年風電開發建設方案明確要求,2017年以后,山東省原則上不再安排占用基本農田的風電項目。因此現場踏勘要首先確認項目擬使用土地是否符合當地政策要求,是否占用基本農田,是否可調規,在現場踏勘前查詢土地利用規劃圖,并到現場實地考察。河南某項目根據現場踏勘,視野范圍內全是果樹、莊稼等(如圖1所示),現場初步判斷擬開發區域土地性質可能為基本農田,根據查詢土地利用規劃圖,區域內存在大量的未利用土地,風機機位可選擇在未利用土地上,但現場無法確定哪些是基本農田,哪些是未利用土地?,F場初步選擇風機機位點,將初步選擇的機位點坐標輸入到國土資源局的土地利用規劃圖庫內,逐個查詢機位點位置的國土性質,如果機位點處為基本農田,則對機位點進行調整。確保所有機位點國土性質均避開基本農田,符合風電用地要求,確定國土性質后的機位點位置。
圖1 項目現場圖
山地風電場項目大多沿地勢較高的山脊、山崗布置,并配套建設檢修道路和集電線路,點多線長。即使風機機位點不涉及林地,場內道路和集電線路也會不可避免地占用林地。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關于規范風電場項目建設使用林地的通知》(林資發[2019]17號)要求,自然遺產地、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鳥類主要遷徙通道和遷徙地等區域以及沿海基干林帶和消浪林帶為風電場項目禁止建設區域。風機基礎、施工和檢修道路、升壓站、集電線路等,禁止占用天然喬木林(竹林)地、年降雨量400mm以下區域的有林地、一級國家級公益林和二級國家級公益林中的有林地。項目現場踏勘時重點核查擬開發區域內是否涉及上述禁止使用林地的區域,如涉及,要及時避開禁止建設區域;如不涉及,及時與地方林業部門溝通,掌握清楚擬開發區域林業性質及相關林業使用手續辦理流程。
河南1個50MW風電項目現場踏勘發現山上植被茂盛,樹木較多,根據與縣林業局溝通,擬使用區域屬于集體林地和宜林地,可用于風電項目建設,需辦理林業使用手續。另外一個100MW風電項目占用國有林場,經咨詢林業部門,不屬于風電項目禁止建設區域,同樣需辦理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8]47號)要求,風場項目場址不得位于生態紅線范圍內和國家規定的其他不允許建設的范圍內。如果風電項目位于生態紅線范圍內,則項目終止?,F場踏勘時要積極與地方環保部門溝通,確定擬開發項目是否位于生態紅線范圍內,是否有可行的調出方案或替代方案。
江蘇省一個100MW風電項目已獲得核準文件和建設指標,但項目位于濕地市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屬于江蘇省發布的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該項目將無法實施。另外,河南一個50MW風電項目在開展前期工作過程中,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河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草案)》征求意見稿,此50MW風電項目部分機位和集電線路擬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河南省人民政府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提出“各風電開發企業參照《河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修改原則》重點核實是否存在符合修改原則但未修改到位的情況和是否存在符合修改原則但漏報未報的情況,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意見建議,提供佐證材料和矢量數據”,開發人員及時與市生態環境局溝通,50MW風電項目符合調出擬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相關規定,具備調出條件,及時將項目調出生態保護紅線范圍。
目前,已有部分省份發布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尚有部分省份未發布生態保護紅線規劃,正在征求意見中。對于正在征求意見的省份,風電開發企業要與地方政府密切溝通,確保擬開發風電區域不被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對于已經發布生態保護紅線的省份,風電開發企業只能避開生態保護紅線。
對于風電項目建設是否符合規劃要求,開發人員需前往規劃局進行確認,了解擬開發區域附近是否有規劃建設較高建筑物等影響風電場發電的因素,是否有其他規劃與風電場建設產生矛盾,企業與政府的信息要對稱,避免后續開展工作前后不一致,浪費時間精力。
開發人員根據初步確定的可開發規模和可開發區域,在附近15km范圍內尋找合適的變電站。一般50~100MW風電場考慮110KV變電站接入,100~200MW風電場考慮220KV接入。分散式風電容量較小,根據國能發新能[2018]30號文件發布的《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暫行管理辦法》,分散式風電可接入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在一個并網點接入的風電容量上限以不影響電網安全運行為前提。確定可開發容量和接入電壓等級后,需要深入了解擬接入的變電站情況:變電站名稱、位置、與擬開發項目的距離、有無可用的接入間隔,變電站形式(戶內、戶外)、電氣主接線圖、電網結構圖,上述情況需開發人員與電網公司發策部溝通,并到變電站位置實地考察一遍,以免出現信息不一致情況。根據經驗,分散式風電接入系統批復一般地市級電網公司出具批復意見,50MW以上風電項目接入系統批復由省級電網公司出具。例如,山東省風電項目獲得接入系統批復即意味著接入系統手續完成,但是安徽省外送線路在獲得接入系統批復后,還要編制送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送出工程的規劃選址、軍事、文物、壓礦等各部門的支持性文件和發改委的核準文件。
開發人員現場踏勘時還要特別注意擬開發區域是否涉及軍事、文物、機場、壓覆礦、探礦權、飲用水水源地等,擬開發區域內居民居點是否較多,機位點距離最近居民點距離是多少,項目是否涉及黃河委員會、淮河委員會、長江委員會水利管理部門的審批,項目所在地的土地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征收標準等。
現場踏勘工作完成后,及時填寫項目限制性因素核查表,對于存在可能影響項目開發的顛覆性因素,比如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機場、壓礦、生態紅線等,開發人員要盡快與相關部門溝通,辦理相關手續。
風電項目開發選址涉及的因素眾多,需要項目開發人員、工程技術人員、風資源分析師、運營人員、公司決策者等從各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項目可行性,同時開發人員要不斷積累項目開發經驗,尤其是現場踏勘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