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芬,鐘 文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510375)
頸型頸椎病又稱韌帶關節囊性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的頸椎病類型,也是頸椎病各類分型的早期,是治療頸椎病的最佳時機[1]。近年來,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加上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等各種因素,導致頸椎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隨之下降。研究表明,刮痧在頸椎病的醫治中具有重要意義[2]。艾灸療法具有溫經、活血、止痛的作用,對頸椎病的治療有促進作用[3]。溫通刮痧法具備刮痧和艾灸的雙重作用,本研究將溫通刮痧法應用于頸型頸椎病患者的治療中,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科收治的100例頸型頸椎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齡(51.41±3.17)歲;平均病程(6.2±0.6)個月。對照組男19例,女31例;平均年齡(52.75±2.97)歲;平均病程(5.9±0.7)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主訴有頭、頸、肩酸痛不適感。②頸部正常活動受到限制,肩頸部有壓痛點。③X 線檢查:頸椎生理弧度在病變的相應節段、不穩定椎體或骨贅形成、骨性關節炎和鉤狀骨關節鈣化等方面變化[4]。
1.3 排除標準 肩部及頸部皮膚受損、有明顯外傷或手術史者;伴有肩頸部其他疼痛性疾病者,如落枕、肩周炎、肩關節鈣化性肌腱炎等;有出血性疾病病史者;精神病及腫瘤者;已接受其他治療者;中途放棄治療者。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治療,內容如下。①患者入院后根據其中醫證型給予相應的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進行“米”字操功能鍛煉,早晚各1次,每日2次,每次5~10min。②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看報等。③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療儀照射阿是穴,每日2次,每次20min。④給予鎮痛消炎、營養神經藥物口服;活血化瘀、通筋活絡藥物靜脈滴注。療程為2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新型能量艾灸杯進行溫通刮痧,隔日1 次,每次20 min,療程為2周。溫通刮痧法嚴格按照醫院的護理操作流程執行,科室護士接受統一、標準的操作培訓,保證刮痧手法的一致。
(1)實施前準備 ①評估病房環境,確保無易燃易爆物品,保證治療環境安全。②詳細詢問患者對熱力的敏感度,以及是否可以接受艾灸。③經絡穴位的選取。主要經絡: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主要穴位:大杼、風門、風池、肩井、風府、大椎、玉枕、天柱。④將艾條插入杯中的固定針上,其末端距離杯口邊緣3~5cm,點燃艾條。
(2)操作方法 ①患者坐于椅子上,背對操作者,低頭以充分暴露肩頸部,先用溫水清潔皮膚,擦干,在肩頸部位均勻涂抹適量艾葉精油。②點燃的艾灸杯距離皮膚約1cm,每條經絡來回施艾3次,在主要穴位上停留懸艾3s,使肌肉松弛,穴位張開[5]。③艾灸杯的杯口邊緣與皮膚呈10°~15°角,使刮痧和艾灸同時作用于體表。首先刮拭督脈,從風府到大椎,刮15~20次。其次刮拭膀胱經,從玉枕、天柱到大杼、風門,從后發際線往下刮左右兩側,每側刮15~20次。最后用弧線刮法刮拭足少陽膽經,從風池由上向下,經過肩井,刮向肩端,每側刮15~20次。
(3)注意事項 ①刮痧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隨時查看局部皮膚有無水皰,防止燙傷。②刮痧順序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力度適當而均勻,以皮下出血凝固成大米狀紅斑為宜。③刮痧過程適當涂抹艾葉精油,保持皮膚潤滑,避免刮傷皮膚。④刮痧結束后,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外感風寒。
3.1 觀察指標 ①根據患者主觀感受,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疼痛程度,0分代表無疼痛,10分代表劇烈疼痛。②利用頸椎病臨床評價量表(CASCS)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內容包括:主觀癥狀(18分);生活、工作和社會適應能力(9分);臨床體征(73分)。評分越高,表明臨床癥狀改善越明顯,患者滿意度越高。
3.2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頸部活動恢復正常;顯效:大部分癥狀、體征消失,頸部活動基本恢復正常;好轉:癥狀、體征減輕,頸部活動好轉;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4]。治愈、顯效、好轉計為總有效。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頸型頸椎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頸型頸椎病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頸椎病的病理機制是由于頸部各種負荷不斷增加,或意外損傷,導致頸部肌肉勞損,椎間盤張力降低,椎間盤不穩而失去平衡,肌肉和防御痙攣。西醫治療頸椎病以止痛為主要目標,治標不治本,可以暫時緩解患者的疼痛,停止治療后癥狀又會復發。中醫認為頸椎病是由于局部經絡阻塞、肝腎不足、筋脈失養,或久坐耗氣、筋肉勞損、外邪入侵等,造成氣血瘀滯,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故當疏經通絡,調暢氣血,舒筋榮筋[6]。
刮痧療法是中醫臨床(針灸、按摩、刮痧、拔罐)四大特色技能之一[7]。研究表明,在頸背部相應的腧穴進行刮拭,可糾正氣滯血瘀、氣血不通、經絡阻滯等引起的酸痛不適癥狀,以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同時能有效緩解患者頸背部炎癥,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8],降低對機體的損傷。劉愛芳[9]采用刮痧療法治療頸椎病35例,均獲得顯著療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并發現刮痧有緩解頸部肌肉痙攣、改善椎動脈供血的作用。艾灸具有溫經散寒、祛毒清熱、活血通絡、扶正祛瘀、保健養生、延年益壽等作用,在氣滯血瘀型頸椎病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艾灸治療可明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紅細胞聚集指數和紅細胞壓積,從而改善血液循環,糾正血瘀所致的缺氧和內分泌紊亂[10]。
溫通刮痧法取代了傳統刮痧法工具冰冷、穴位閉合的缺點,具有疏風解表、補氣益中、祛濕散寒、疏通經絡的作用,可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痛、失眠等多種病證。通過刮痧和艾灸結合的作用,可以放松肩頸部肌肉,改善肩頸部血液循環,達到疏通筋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從而改善患者癥狀,恢復頸椎的正?;顒蛹吧砉δ?。溫通刮痧法憑借其操作簡單、滿意度高、效果顯著等特點,在臨床上得到患者的認可。本研究結果表明,溫通刮痧法治療頸型頸椎病效果顯著,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