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瑞蓉,劉建華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人民醫院,山西 呂梁033400)
踝關節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是一種關節內骨折,對治療要求相對較高,處理不當容易發生關節強直、創傷性關節炎、疼痛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2]。踝關節良好的靈活度與穩定性是人體正常行走與活動的前提,手術是目前治療踝關節骨折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骨折部位較為特殊,術后并發癥會影響術后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因此在踝關節骨折患者術后需要進行相應的康復護理,促進術后踝關節功能的恢復[3]。臨床研究顯示,早期功能康復鍛煉有助于促進踝關節淋巴系統及血液循環,同時能緩解患者踝關節腫脹、疼痛癥狀,有效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對患者術后康復具有較好的效果[4],但單一應用仍有部分患者康復效果欠佳。本研究探討了中藥熏洗聯合功能鍛煉在踝關節骨折術后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在中陽縣人民醫院接受踝關節骨折術的108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觀察組男29例,女25例;年齡19~64歲,平均(45.87±4.22)歲;Lauge-Hanse分型:旋前外展10例,旋后內收29例,旋后外旋15例。對照組男32例,女22例;年齡18~62歲,平均(44.62±4.87)歲;Lauge-Hanse分型:旋前外展11例,旋后內收27例,旋后外旋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均符合踝關節骨折的診斷標準[5],經X線檢查確診;均接受手術治療;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伴骨質疏松癥者;病理性骨折者;肝腎功能異常者;對中藥過敏者。
2.1 對照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功能康復鍛煉,遵循動靜結合、循序漸進、醫患合作的鍛煉原則,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在術后第15~30d,應用踩滾木的方法對踝關節內收、背伸、外展、跖屈功能進行鍛煉,每日2次,每次20min。第2階段:在術后第30~45d,將踝關節最大限度地進行內收、背伸、外展、跖屈6~8次,每日進行2次踩滾木鍛煉,每次30min。第3階段:在術后第45~60d,進行單純的功能鍛煉,在60d后扶拐進行負重功能鍛煉,然后根據影像、血常規檢查結果對骨折愈合情況進行判斷,逐漸進行負重行走鍛煉。4周為1個療程,治療3個月。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熏洗。在術后2周切口拆線后進行局部中藥熏洗,取伸筋草、海桐皮、牛膝、透骨草、獨活、蘇木、桑寄生、桃仁、防風、雞血藤、紅花、川草烏、劉寄奴各15g,放入1000mL水中煮沸,然后將患側踝部置于藥液上方進行熏蒸,待水溫合適時將足踝部放入中藥液中浸泡,每日2次,每次30min。4周為1個療程,治療3個月。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術后3個月評價兩組踝關節功能優良率,踝關節功能優良率根據踝關節Mazur評分評價:大于92分為優,87~92分為良,70~79分為中,小于65分為差。②術后3個月評價Baird-Jackson評分、視覺模擬評分(VAS),Baird-Jackson評分越高表明踝關節恢復越好,VAS 評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重。③治療前后用量角器測量踝關節活動度。④評價兩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評分越高表明焦慮和抑郁越嚴重。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踝關節功能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踝關節功能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踝關節骨折患者踝關節功能比較[例(%)]
(2)Baird-Jackson評分、VAS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Baird-Jackson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踝關節骨折患者Baird-Jackson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踝關節骨折患者Baird-Jackson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images/BZ_51_1606_1681_1608_1681.png Baird-Jackson評分 VAS 評分觀察組 54 93.45±6.71▲ 0.69±0.21▲對照組54 86.29±5.42 1.34±0.46
(3)踝關節活動度比較 治療后,兩組踝關節跖屈和背屈度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踝關節跖屈和背屈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踝關節骨折患者治療前后踝關節活動度比較(°,±s)

表3 兩組踝關節骨折患者治療前后踝關節活動度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跖屈 背屈觀察組 54 治療前 10.49±3.12 14.45±2.47 54 治療后 33.14±8.73△▲ 35.52±6.74△▲對照組 54 治療前 11.03±3.56 14.22±3.47 54 治療后 24.32±6.09△ 25.38±5.29△
(4)HAMA評分、HAMD 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HAMA 評分、HAMD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踝關節骨折患者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踝關節骨折患者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HAMA 評分 HAMD 評分觀察組 54 9.54±1.67▲ 10.21±2.25▲對照組54 18.48±2.73 22.09±4.04
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之一,具有特殊的功能和復雜的結構,是人體容易受損的關節。踝關節在受到損傷后,由于局部發生炎癥反應致使組織液滲出增多,滲出液在短時間內不能完全被吸收,進而引發踝關節腫脹,此外骨折疼痛也會導致動脈反射性痙攣,使微循環障礙加劇[6-7]。因此,踝關節骨折患者在術后應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功能鍛煉不僅可以預防肌肉萎縮,還能促進踝關節淋巴液的回流和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滲出液的吸收,達到消腫的效果,同時能夠促進骨細胞的正常發育和軟骨的營養吸收,促進骨折的康復[8]。
中藥熏洗的主要功能是舒筋活絡,利用熱能與藥效的結合,將藥物的有效成分通過水蒸汽滲透到患者骨折部位,達到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的效果[9]。中藥熏洗方中的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具有滑利關節、舒筋止痛的功效;防風、當歸、雞血藤、紅花、桃仁疏通經絡,養血活血;桑寄生、獨活、牛膝、劉寄奴、川烏、蘇木溫經通絡止痛,補肝腎。諸藥聯用,共奏活血消腫止痛、舒筋通絡、補益肝腎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3個月踝關節功能優良率、Baird-Jackson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踝關節活動度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說明在功能鍛煉的基礎上聯用中藥熏洗用于踝關節骨折患者術后康復護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踝關節功能,促進術后康復,有效緩解患者疼痛。分析其原因在于:中藥熏洗能夠滲透皮膚,對氣血流通具有促進作用,能夠使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促進瘀血和無菌性炎癥的吸收,修復軟組織和韌帶損傷,進而促進踝關節功能康復[10-11]。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會對術后康復造成一定影響,觀察組HAMA及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將中藥熏洗聯合功能鍛煉應用于踝關節骨折患者術后康復護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有助于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促進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中藥熏洗聯合功能鍛煉應用于踝關節骨折術后患者的康復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踝關節功能,促進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