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瑩 王洪俊
摘要? ? 森林康養產業將成為綠色經濟新的增長點,森林資源是森林康養產業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其開發利用直接影響到森林康養的功效。本文論述了森林資源的分類及功能,針對森林資源開發與保護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森林康養基地的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 森林康養;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 ? S78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139-02
Abstract? ?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industry will become a new increasing point of green economy,and forest resources are the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industry,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ave a direct effect on the efficacy of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In this paper,the fun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were discussed,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base.
Key words? ?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forest resources;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森林康養基地的建設順應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有利于提高國民經濟和健康指數[1]。森林資源作為森林康養產業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巨大的綠色寶庫,但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何開發利用關系到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前景,只有了解其可再生的特性、遵循自然規律、合理開發利用,才能保證森林康養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2],帶動旅游、醫療、保健、餐飲等產業的發展,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1? ? 分類及功能
森林資源按其物質結構層次可劃分為林地、林木、林區野生動物、林區野生草本植物、林區微生物以及森林環境6類資源。林地資源關系到康養基地的建設規模,依據林地面積可建設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森林康養基地,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發揮森林的康養功能;林木作為森林環境的主體,在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提供農副產品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綠色的森林環境有助于緩解疲勞、明目清神[3],森林小氣候環境可提高人體免疫力,植物精氣可殺菌、凈化空氣,空氣負離子可降解有害氣體、降塵、消毒,從而促進人體身心健康[4-5];林區野生動植物及微生物豐富了物種多樣性,有利于豐富景觀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平衡。
2? ? 存在的問題
2.1? ? 過度開采,忽視保護
“當人類砍倒第一棵樹時,文明開始了;而當人類砍倒最后一棵樹時,文明結束了”,人類在利用森林資源的同時,也在不同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6]。一些康養基地為了擴大規模,過度開采、人工砍伐樹木而建設康養設施等行為破壞了森林資源,忽視了森林資源開發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只顧眼前利益、毀壞自然環境,被破壞的環境不能及時修復,導致生態失衡,影響森林康養功效。
2.2? ? 盲目開發,缺乏特色
新領域的發展往往會帶來一擁而上的模仿,正處于發展熱潮的森林康養產業亦是如此[7]。該產業市場潛力巨大[8],經營者在市場商機的誘惑下,企圖在短時間內建立健全森林康養產業,無標準、無計劃地盲目開發資源,造成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單一模式,競爭不占優勢,將以失敗而告終。
2.3? ? 政策缺失,認識不足
森林康養作為一種新興的多元化商業模式和業態,相關法律政策還不夠完善[9-10]、國家引導政策未能細化落地、行業規范標準不夠系統,很難保障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導致森林康養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受到制約。另外,政府以及媒體的宣傳力度不夠,大多數人只知森林環境清新美觀而對于其保健、康復、療養等功效知之甚少,認識程度不夠,從而導致資源浪費、產業滯后[11-12]。
2.4? ? 資金有限,人才短缺
森林康養服務需配備各項服務設施、開發優質的森林資源、優化森林生態系統等。目前,國家未設置有關森林康養產業的扶持政策,產業剛剛起步,缺乏商業模式,未形成較完善的產業鏈,很難引起各大企業的關注與投資,導致資金匱乏、森林資源無法有效開發利用、產業規模難以擴大、一些康養功能難以實現等問題。另外,森林康養產業缺乏系統規劃設計、療養服務、健身顧問、養生醫師等方面的專業人才[13],阻礙了產業向更高質量、更大規模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步伐。
3? ? 對策
3.1? ? 合理開發,持續發展
分析國外森林康養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可知,打造真正具有特色的森林康養產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沉淀,不能為求速度不計后果,過度開采和過快消耗森林資源,否則將導致森林資源很難再生;國家應制定強有力的法律條文保護森林資源,而不是執行時大打折扣的規章或條例。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森林康養產業已然成型,我們應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在森林資源開發方面可效仿美國遵守“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探索森林開發與保護的平衡機制[14],在保證后代子孫有資源可用的同時,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使有限的森林資源發揮最大的功效。
3.2? ? 挖掘優勢,打造品牌
我國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不同地域資源特色不盡相同,在森林康養基地建設中,應深度挖掘當地的資源特色[15],踐行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確保在同質化的市場環境中打造出差異化的品牌特色。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主張植樹造林不征稅,嚴懲亂砍亂伐;儒家創始人孔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的氣節早已成為人們的精神食糧;森林是佛家修煉、參禪、成佛的佳地;道家服食丹藥、存思、行氣等養生之法均與森林有關。康養基地建設時,應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有方向、有目標、有計劃地開發森林資源,打造獨具中國特色的森林康養文化。
3.3? ? 完善體系,注重宣傳
森林康養產業雖被社會各界認同,但仍沒有系統的政策支持,這需要各部門協同工作、協調統一,制定出有利于各部門共同發展的公共政策與標準體系。除此之外,政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舉辦森林康養體驗活動,利用媒體、互聯網等傳播途徑擴大宣傳范圍,使人們認識到森林康養產業對國家、地方及個人的益處,森林康養產業不單單是可供觀賞的美景,更重要的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可促進經濟增長,是一種利國利民的新興產業。
3.4? ? 招商引資,引進人才
國家應盡早出臺金融支持、財政補貼等扶持政策[16],政府部門應著力打造具有綜合資源優勢的項目,制訂招商引資計劃、組建招商引資隊伍、積極參與各類大型招商引資活動,招大企業共謀發展。另外,要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森林療養師、心理咨詢師、健身顧問等高精尖人才,著力打造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特色森林康養產業。
4? ? 參考文獻
[1] 柏方敏,李錫泉.對湖南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思考[J].湖南林業科技,2016,43(3):109-113.
[2] 譚建平,潘足姣.森林資源保護與林業可持續發展[J].吉林農業,2014(14):69-70.
[3] 何芳永.淺談森林浴的科學原理[J].四川林勘設計,1999(3):23-25.
[4] 陳曉麗.森林療養功效及應用案例研究:以日本、韓國為例[J].綠色科技,2017(15):234-236.
[5] 楊國亭,李玉寶,韓笑.論森林與人類健康[J].防護林科技,2017(6):1-3.
[6] 李穎喬,益凱.發展林下經濟實現森林康養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林業經濟,2017(2):75-76.
[7] 宋章.影響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相關因素措施研究[J].中國林業產業,2017(1):192.
[8] 吳興杰.森林康養新業態的商業模式[J].商業文化,2015(31):9-25.
[9] 孫抱樸.“森林康養”是我國大健康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J].商業文化,2015(22):82-83.
[10] 孫春濤,楊俊,肖軍山,等.基于發展森林康養新業態的思考:以湖南新邵鵬翔森林康養基地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7(6):173-175.
[11] 鄭群明.日本森林保健旅游開發及研究進展[J].林業經濟問題,2011,31(3):275-278.
[12] 劉福江,劉林,馮健,等.遼寧省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思考[J].遼寧林業科技,2016(5):63-66.
[13] 周彩賢,張峰,馮達,等.北京市以森林療養促進公眾健康對策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2):13-16.
[14] 尹思琴,李燕.淺談森林康養與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J].中國林業產業,2017(4):236.
[15] 何彬生,賀維,張煒,等.依托國家森林公園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探討:以四川空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四川林業科技,2016,37(1):81-87.
[16] 劉拓,何銘濤.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結果[J].林業經濟,2017,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