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



摘 要:思維定勢對解決問題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當思維定勢與問題的解答途徑相一致,就可促進正遷移的產生,使問題得到較快解決;當思維定勢與問題的解答途徑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往往形成負遷移,致使解答錯誤。平時教學中做到“三變”,可以降低思維定勢對數學學習的負面影響,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思維定勢;變數;變式;變通
一次面對外省教育代表團的教學展示活動,教學內容選擇的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3~4頁圖形的旋轉。這樣的活動,重點是展示學校課堂的美好,關鍵還不能出點差錯。因此,教研組磨課時在一道習題的取舍上產生了爭議。在聯系實際事例指出旋轉現象的要素后,安排了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其中哪些圖案是可以由旋轉得到的。其中有一幅圖(如圖1),在試教班級所有學生給出的答案都是“否”,而正確答案卻是“是”。穩妥起見,組內教師建議把這幅圖去掉。如果學生能想到那個圖形外的旋轉中心,自然是極好的。猶豫再三后,還是留下了這道題。
正式展示開始了,在判斷這幅圖是否可以由旋轉得到時,我們班的學生仍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接著我一句追問“這個圖案真的不可以通過旋轉得到嗎?”讓學生陷入沉思之中。片刻之后,學生紛紛表達了不同的思考。有一個學生用紙做了簡易的冰棍模型(如圖3)在投影上演示,一手按著小棒頂端,一手把長方形順時針旋轉90°,得到了圖4。由此想到(如圖5)長方形A繞著O點順時針旋轉90°與長方形B重合,所以圖1這幅圖可以通過旋轉得到。
還有部分學生根據教材第8頁的第8題(如圖6和圖7)聯想到圖8和圖9,也判斷出圖1可能通過旋轉得到。
此環節成為了這一節課的亮點,引得全場為我們的學生點贊。這樣的精彩絕非偶然,學生在做這道題時,受之前例子的影響,打破不了“旋轉的中心在圖形上”的思維定勢,頭腦中立刻呈現出圖2,自然會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而我們班的學生為什么能成功打破思維定勢呢?源于平時教學中的“三變”:
一、變數
課前預設時留有余地,讓課堂上的生成充滿變數。如:認識了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之后,逐一出示圖10、圖11和圖12,學生分別判斷圖中三個小朋友是否能用他們的三根小棒拼成三角形。學生很快判斷出小林和小強的三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并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解釋了原因。通過假設和推理,也說明了小明的三根小棒是不能拼成三角形的。提問:如果小明也想拼三角形,怎么辦呢?有學生提出換一根。繼續問:如果把②換成10厘米的小棒,那③的長度可能是多少呢?根據遮擋的長方形紙片的寬與三角形的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確定③的長度可能是7厘米也可能是8厘米。也有學生提出將①剪短,并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確定:①的長度最短是7厘米,最長是13厘米。
這一系列的問題,除去一成不變的呆板,讓數學課堂因充滿變數而生動起來,讓學生腦洞大開,享受步步有驚喜的成功感,久而久之便養成深入思考問題的習慣。
二、變式
多角度呈現信息,讓知識全方位展示。變式可以在新授環節,如在教學“近似數”時,學生因為“大約”一詞判斷出“學校圖書館大約有30000冊圖書”其中“30000”就是近似數。提問:與“大約”一詞相近的還有哪些詞?在學生說出了“大概”“估計”“接近”等詞后,讓他們用這些詞說一句帶有近似數的句子。學生在說詞造句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近似數的意義,為今后在解決問題中快速識別出近似數奠定了基礎。當然變式更多的是用在練習和復習中,改變一道題中的條件或問題,變成一組“型異質同”或“型近質同”的題目,進行歸類分析,讓學生通過練習抓共同的本質特征,掌握解答此類問題的規律,達到通一題而旁通一批的效果。讓學生在變式中去試探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
三、變通
遇到難題懂得轉向,讓學生不鉆死角學會變通。一個課間,學生拿一道題目求解惑。題目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有10級臺階,一步可以走一級或兩級,走完10級有多少種走法?課堂上,這位學生向全班學生敘述了這道題。頃刻間,教室間“一二一二”聲響成一片,學生都用筆在練習本上一一列舉起來。五分鐘后叫停了仍沉浸在列舉中的學生,我一邊在黑板上畫了圖13中的10級臺階,一邊說:有時候前方的路太艱難時,我們不妨退回起點另辟蹊徑。面對這10級臺階,上第1級有幾種方法?(根據學生回答在第1級臺階上板書:1)。上第2級臺階呢?可以一級一級上去,也可以一步跨上去(繼續板書:2)。第3級臺階?可以從第1級臺階上去,也可以從2臺階上去,所以有1加2得3種方法(板書:3)。同樣上第4級臺階可以從第2級臺階上去,也可以從第3級臺階上去,所以有2加3得5種方法(板書:5)。到這兒,學生立刻恍然大悟,原來前兩個數的和就是第三個數,很輕松地可以算到上10級臺階有89種方法。最后介紹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
在教學中,采用以上“三變”,能夠使學生克服孤立思考問題的習慣,不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同時還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擁有創造性思維,不僅可以隨時在數學課堂上大放異彩,在生活和將來的工作中遇到問題也能更全面地分析問題、更理性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張明亮.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J].吉首大學學報,2017(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