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
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發展階段,初中生物教師在生物課堂中引入游戲環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為整節課的高效完成助力。
一、小小橡皮泥,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成果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第一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一節中,在引導學生分別描述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后,做了一個小游戲“模擬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快樂大比拼”。比賽規則如下:小組內合作,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模擬細胞分裂過程,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完成得又快又漂亮。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選植物或動物細胞分裂過程,教師分發給學生A4紙,兩種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學生小組內合作,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表示二者的分裂過程,粘貼到A4紙上,并寫上名稱。各小組完成后把作品用雙面膠粘住貼到副黑板上。展示過程中學生積極踴躍,一會兒,副黑板上是學生滿滿的作品。通過這一活動,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動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及異同點。
七年級上冊的實驗《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在引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后,可以用同樣辦法,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組成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粘貼到A4紙上,并寫上動物細胞的名稱。各小組做好后把A4紙用雙面膠粘住白紙貼到副黑板上。鮮明醒目,學生對動物細胞結構印象深刻。
小小橡皮泥,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增強了學生的思考及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課的興趣。
二、小小圖片,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成果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第二節《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第10頁中有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形態圖六幅圖片。在教學過程中,學習完“家蠶的生殖和發育”這一環節,據課本上這六幅圖以圖片的形式分發到各組,讓學生按照家蠶的發育過程排列圖片,明確家蠶的發育過程。排列最快的組在全班前面展示,說出排列的圖片序號。大屏幕上也顯示出正確序號。排列結束,全班同學共同總結,完全變態發育過程: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學生對家蠶的完全變態發育過程印象深刻,鞏固了教學重難點。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第一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一節中,在學習了細胞核中染色體“先復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的分裂過程后,給學生分發了印有染色體分裂過程示意圖的A4紙,設計了“我理解 我參與 我快樂”的活動。圖片中用含有兩種顏色的豎條代表染色體的圓表示原細胞;箭頭表示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變化過程。第一次箭頭指向,要求學生用已給的顏色豎條在圓中模擬出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的復制過程;第二次箭頭指向,要求學生用已給的顏色豎條在圓中模擬出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平均分配的過程。這樣,學生通過自己思考、理解、動手明確鞏固了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先復制,后平均分配的過程。
小小圖片,愉悅了學生的身心,讓課堂生動,讓思維活躍,增強了學生的自信,鞏固了課堂學習效果。
三、小小體驗感,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第一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一節中,在引導學生分別描述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后,在課堂中與學生一起模擬動物細胞的分裂過程。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展示,其他同學跟著做。把手擺成心形,一個大的動物細胞,細胞核分裂,細胞質分裂,細胞膜在中部向內陷,縊裂形成兩個新細胞,完成分裂過程;與學生一起用手模擬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同樣一位同學前面來展示,其他同學跟著做。握緊拳頭,拳側相連,一個大的植物細胞,細胞核分裂,細胞質分裂,在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形成兩個新細胞,完成分裂過程。親身的體會,讓學生對動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有了鮮明的印象。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傳染病和免疫》第一節《傳染病及其預防》一課中,學生對傳染源和病原體兩個概念的理解比較費勁,課上先請一個學生到前面來,手掌上涂上很多粉筆灰,然后讓他與下面的學生去握手,有的學生很熱情,主動站起來跟他友好握手,主動握手的同學看了看沾滿粉筆灰的手,又調皮地與其他同學握手。在這些同學握手的過程中,一些同學卻不肯與他們握手。同學們的嬉笑聲后,引導學生用傳染病學中的概念來分析這個行為過程,學生很快就明白了:粉筆灰代表病原體,手上有粉筆灰的同學代表傳染源,與他握手的同學成為易感人群,不愿與他握手的同學則表示他們遠離傳染源。通過體驗,學生較好地理解了傳染源、病原體的概念,鞏固了課堂學習效果。
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在教學中適當安排一些活動,以此來轉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式,把較復雜的教學內容寓于輕松愉快的玩樂之中,利于學生鞏固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