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琦
【選“重復的奧妙”一課目的與意義】
STEAM是一種將各學科結合在一起的跨學科教育法。它不是將重點放在某個學科,而是放在引導學生采用學科融合的學習方法,運用跨學科思維解決現實問題,將多領域分立的知識體系與日常生活進行聯系。STEAM將多學科知識融入數學教育中是對數學課程的良好補充,能夠幫助學生優化對不同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重復的奧妙》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好玩》中的一課,本課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體會簡單的“重復”規律,這節課也是教材第一次設置獨立的課引導學生探索規律。本課的情境圖是一幅信息豐富的畫面,圖中存在著多個具有簡單重復規律的信息,情境圖中豐富的規律有助于幫助學生感受規律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性,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一、按STEAM理念創設合適的情境
情境決定著一節課的基調,只有情境有趣、好玩,才能先聲奪人,抓住學生的眼球。
如在“重復的奧妙”一課中,為了使學生感受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從學生身邊實際情境出發,設計了“美化校園”這一情境:為了進一步美化我們的校園,后勤老師準備用彩旗裝飾我們的校園,這串彩旗是由兩種不同顏色的旗子組成的,你們看,第一面是什么顏色?第二面呢?猜猜第三面呢?情境圖中豐富的規律有助于幫助學生感受規律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性,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變得不再枯燥,學生以數學課堂為樂,沉醉其中。
二、按STEAM理念激發學生的興趣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如在“重復的奧妙”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我們是小小作曲家。請幾名同學和我共同“作曲”,用音樂課上學生常用的一些樂器,如響板、三角鐵、碰鐘、手鈴、木魚等“彈奏”一組有規律的音樂,其他同學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所聽到的規律。學生以音樂為媒介,積極參與到創造活動中,體會數學與音樂之間的聯系。
用多種方式表示規律、創作規律的過程,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借助各種媒介,幫助學生建立學科間的聯系。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創造規律,在聽的過程中感受規律,在寫的過程中表示規律,學生在集體創造和表演的過程中,充分與他人交流、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調能力。課堂上,孩子們情緒高漲,爭先恐后加入到學習的隊伍中來,這豈不遠比我們照本宣科地教學生動自然的多。
三、按STEAM理念組織動手實踐
STEAM理念指出:通過提出并解決相應的問題的過程,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每個學生都應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重復的奧妙》一課中,我設計了“尋找生活中的規律、創造規律”的環節,孩子們利用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集合小組共同的智慧,創作規律。
有的小組用畫圖法表示規律,運用對稱、重復等原理創作規律,孩子們在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開拓了視野,拓展想象力,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感受到美術與數學之間的聯系。
有的小組運用體育課學到的動作表示和創作規律,將體育課內的收獲與數學學科有機融合,發揮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四、按STEAM理念合理安排課后作業
如本課作業——制作“重復的奧妙數學小報”,記錄本節數學課的收獲。有的孩子們將本節課學到的知識給家長畫出來;有些孩子將生活中發現的各種重復規律畫了出來;還有的孩子通過畫圖等方式創作規律,考考爸爸媽媽能不能讀懂她們的“創作”。孩子們在制作小報的過程中,將各學科與數學有效融會貫通,將課堂中的數學與生活中的數學有機融合,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又從課外回歸到課堂,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愉悅與成功感。
五、按STEAM理念合理制訂信息化教學策略
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將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將數學課堂化靜為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如:“尋找生活中的重復”這一教學環節,我利用多媒體動態展示生活中“重復圖形”,一張張充滿“重復”的精美的畫面、優美的樂曲以及動態的展示效果,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進一步體會到“重復”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重復”的美。
總之,基于STEAM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拓展性教學,就是讓學生動手完成自己感興趣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和項目。學生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習得知識與技能,提高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我們作為老師,應該直面大改革,從容小實踐,讓STEAM教育理念真真正正落實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