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摘 要:信息技術的第五次革命,將人類社會帶入了計算機和網絡時代,使社會發展搭上了快速列車。但是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對于學校教育來說,不僅僅是教學生理論知識,現在最重要的是轉變觀念,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理論的基礎上,能夠動手去實踐自己的想法,從而培育更全面的社會人,因此機器人競賽和科技體育競賽便在校園內蓬勃發展起來。著重介紹臨夏地區競賽輔導思路和初步輔導方案,為后續學校科技創新輔導摸索更切實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機器人競賽;科技體育競賽;輔導方案
隨著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成功舉辦第十八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甘肅賽區)競賽,臨夏地區機器人競賽活動的學習熱情被點燃了,使得科技創新類項目在本地區蓬勃發展,駛上了快車道。那么在臨夏地區科技創新類競賽應該如何選擇?如何組織?如何輔導訓練呢?
一、競賽項目初識
1.機器人競賽
最新一屆既第十八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甘肅賽區)競賽,設置六類競賽項目,一類展示項目,分別為綜合技能比賽、創意比賽、FLL挑戰賽、VEX工程挑戰賽、WER工程創新賽、創意工程挑戰賽(現已改名)、校園機器人文化展示與交流活動。
而最新一屆亞太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國區甘肅賽區選拔賽,設置了八類競賽項目,分別為墨攻挑戰賽、鐵甲鋼拳競賽、綜合技能競賽、百米競賽、投擲競賽、障礙競賽、人形機器人競賽、創客綜合實踐競賽。
2.科技體育競賽
甘肅省科技體育競賽項目包括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定向錦標賽、電子制作錦標賽、航海模型教育競賽、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建筑模型教育競賽、車輛模型教育競賽。
二、開展活動輔導思路
由于臨夏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類似項目發展滯后,所以起步階段從眾多項目中選擇適合本地區學生開展的項目進行。讓學生從易到難逐步認識提高。具體實踐輔導實行三階段訓練法,讓學生從理論到實踐逐步掌握。
機器人競賽參加機器人綜合技能比賽、機器人創意比賽。科技體育競賽參加無線電測向、無線電定向越野、測向機制作錦標賽。
三、開展活動輔導方案
1.遴選學生
選取有基礎、有熱情、有組織能力的少數學生成立學校科技創新活動社團。考慮到學生及家長對科技活動的認知情況不明,后續工作通過社團進行,由社團廣而告之招收學員,根據興趣、能力篩選歸類,再分層分類進行輔導訓練。
2.訓練時間、地點
在學校輔導課或者課余時間進行,理論上課地點在專用輔導教室,實踐地點在學校操場及教學樓宇周邊。
3.組織形式
輔導老師整體負責,確定每次輔導課程內容,進度管理,實時指導。學生以8~10人小組為單位,指定組長負責,小組內活動由學生組織管理,包括器材的管理與使用。
4.訓練項目
機器人綜合技能比賽,是在隔離區域的固定場地上設置任務,要求學生拼裝機器人,再編程、調試和操作。
機器人創意比賽,為機器人的創意、設計、編程和制作,可個人參賽,也可組隊參賽,最終完成自己的機器人作品參加比賽。
機器人比賽重在激發學生對前沿科學技術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與設計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
無線電測向比賽分個人賽和團體賽,個人賽主要是用耳機辨別電臺信號,再按照指定臺序尋找隱蔽電臺;團體賽對參賽隊人數和比賽項目有明確規定,最后按照個人賽成績綜合評定團體成績。
無線電定向越野是根據比賽地圖,使用指北針按照指定路線和順序尋找電臺。相比較測向,定向比賽更考驗參賽者的運動能力,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跑動,并準確找到目標電臺。
測向機制作競賽一般在室內進行,需學生自帶洛鐵等工具,在一定時間內用賽會統一提供的測向機套件,制作能收聽到信號的測向機。此項比賽主要考查學生的電路知識、識圖能力、動手焊接等能力。
5.日常輔導(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既輔導之初,由輔導老師統一安排,先理論后實踐。先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熟悉工作原理,掌握器材的操作方法,有進入競賽狀態的基礎,隨后分組、分層、分步進行實踐訓練。
6.鞏固提高(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根據前期訓練情況,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在小組間相互競爭和比賽,讓學生在互相競賽中提高和鞏固實踐應用能力。
7.組隊競賽(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擇優選取思維敏捷、能力突出的學生,組成代表學校或地區的比賽隊,進行精細化,具有針對性的磨合訓練,最終完成競賽任務。
四、初步實施訓練的其他問題與解決
1.對科技活動的認知
受地區發展限制,本地區少數民族聚居,部分學生和家長認為學生應該多花時間學習文化課知識,對科技實踐活動認識不到位,不愿意在實踐活動中花費時間。因此需要和學生、家長通過座談等方式溝通,讓他們認識到目前社會發展需要理論和實踐共進,最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輔導器材的購買和使用
由于經濟的發展滯后,學生及家長的經濟能力有限,而科技競賽所需器材一般都價格不菲,而且每次比賽所用器材都有變化需要重新購買,所以輔導和比賽用器材需要學校和當地相關部門大力支持。
近幾年,科技創新類競賽舉辦頻率增多,舉辦檔次逐步提高,參加單位和人數逐年增加,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發展狀態。此類活動的大力開展,為學生提供和搭建了鍛煉機會與平臺,讓處在校園中的學生接觸科技前沿知識,構建科技思維,鍛煉動手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海芳,李鋒,任友群.關于中小學機器人教育的思考與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4):81-84.
[2]魏東霞.在中學階段開展智能機器人教學研究[D].現代教育技術河北師范大學,2013.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論文,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77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