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職業的基本特征在于“育人”,而與“育人”聯系最為密切的非本質屬性是示范性;示范性又來自教師的權威性、學生的向師性、學生的模仿性、教師手段的主體性等因素。
關鍵詞:示范性;教師;教育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質在于“育人”,主要是知識能力方面的,其次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再次是個體心理、生理發展方面的。基于教師職業“育人”的特殊性質和基本要素,相應的衍生出教師職業的各個特性,尤其示范性應是影響“育人”這一本質屬性或者是其聯系最緊密的一項非本質屬性,有著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示范性基于教師對教育對象而言具有權威性
教師職業的勞動具有示范性,這是通過教師自身的、固有的德識才學,體現教育內容的本質化,把知識、技能、社會行為規范等理論性或認知性內容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才能、品行的一種本質屬性。因而,教育及其教學從一定意義上講,都是對人類已有知識、技能及行為準則、處事方式、文化習俗的一種模仿,使之傳承。進而使得不懂事的蒙童在幼兒園會變得慢慢“知禮”,不聽父母訓斥的懵懂少年會在小學教師面前變得逐漸“聽話”起來,不聽從他人勸學而認真學習的孟浪青年逐步在中學老師的要求下“刻苦”起來……這些表面的或深層的“變化”是何以產生出來的呢?其實質是教師職業的權威性所起的示范性而致。示范性的基礎是來自教師的權威性,權威性又主要來自于淵博知識、高尚人格、奉獻精神等非權力影響力,使教育對象由衷產生敬佩、依賴和服從的心理,產生自覺行為。不難看出,遠至古代的孔子、朱熹,近至現代的魯迅、陶行知等名師,其對學生及社會成員的影響甚至社會的影響基本都來自于非強制性影響力。這種因示范性延伸為權威性的影響力與權力影響力相比,具有后者所難企及的持久性和巨大性。
二、示范性基于教師對教育對象而言具有向師性
從學生角度而言,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權威性就是學生對教育者的向師性(即喜歡模仿教師),向師性使得學生堅信教師言行的權威性、正確性,并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誨,且主動模仿教師的言行。因而就要求教師時時、處處、事事規范自己行為,在各方面都堪為楷模。由于傳統及文化習俗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學生常對教師有著超乎他人的特殊的依賴感和親切感。對此,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談得更深刻:教師對學生的培養如同船夫一樣將他們接上船,用愛再把他們送到理想的彼岸。師生之間建立起來的真摯感情,不僅不淡忘,甚至會越來越深。正由于顏回對孔子的“向師性”,他才“住陋巷,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也正由于“向師性”的巨大力量,黃埔軍校的許多學生都在周恩來主任的影響和引導下先后參加了中國革命。以上實例,于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人格、志趣,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事實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教育家、科學家無不具有這種人格魅力。
三、示范性基于教師對教育對象而言具有模仿性
由于教師具有權威性和學生存在向師性,教師職業對教育對象而言,還具有極強的模仿性,是模仿的直接對象。對此,教育家加里寧曾這樣講:學生處處模仿教師,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影響著全體學生,但還不止如此,可以大膽地說,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么這個教師影響就會在某些學生身上永遠留下模仿的痕跡。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寫過一篇題為《我深深地愛》,具體敘述了自己對教育工作的深切熱愛、對語文教改的執著追求和對青少年的無限關懷。這更確切和具體地說明了教育對象的深深模仿性,使得“師愛蕩漾”,更使學生不僅敬愛她而且模仿她,大多數學生畢業后若干年中身體力行,身上仍能看到于老師的影子。這充分說明教育對象對教育者尤其是堪稱“人師”的教育者具有極強的模仿性和向師性。因教師職業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向師性,才使教師職業具有很強的示范性。
四、示范性基于教師對教育對象而言取決于教育手段具有主體性
從勞動手段來看,教師勞動與其他勞動有著區別:不僅要采取各種物質手段(如教材、實驗儀器、現代化教學設備等),而且還要求體現出教育手段的主體性——教師要用也必須用自身的知識、思想、人格等主體(自身)因素去影響、引領學生并使之能“成人”“成材”,成為國之棟梁。主要體現如下:一是教育內容的主體性。教師要對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自身就必須要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就是所謂“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二是教育目標的主體性。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觀念樹立、人格培養,教師必然也必須要有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是教育行為的主體性。教師要求學生認真刻苦學習、努力完善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素養水平,自身必須身體力行地進行自我完善和努力上進,否則,便難以有效地體現主導作用。教育手段的主體性使教師職業更具鮮明的示范性特征。
教師對教育對象具有權威性,教育對象對教師又具有向師性和模仿性,教育過程的主體性特征和主導作用,構成和決定了教師職業(勞動)的示范性特征,并顯示出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因此,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對教師的要求和塑造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參考文獻:
[1]許佳.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及特點[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1.
[2]李冰,黃天娥.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特點和策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
作者簡介:田玉璽,男,回族,寧夏中衛市海原縣紅羊鄉中心小學,大學本科,一級教師。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