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摘 要:小學心理健康課程的設置是我國素質教育中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教學的意義在于關愛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其得到全面的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深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靈活采用教學的方法,要讓心理健康教學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保障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學生快樂成長。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游戲;應用策略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游戲是一種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的途徑之一,在小學心理健康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而滲透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心理訓練。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學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課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減輕學習壓力、培養學生健康心理、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心理健康課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部分,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心理素質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對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為了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學生心理素質的高低決定其整體的綜合素質水平,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發展都受心理素質的影響,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教師應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地進行教育,找準契機,提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二、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有效運用游戲教學法的具體策略分析
1.明確游戲規則,強化學生規則意識
由于小學生本身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差,在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結合游戲展開教學時,一些學生就會過于放松和投入,有時就會出現課堂紀律混亂、課堂失控、違反游戲規則、游戲無法順利開展完成的情況。為此,在心理健康教學結合游戲展開教學時,首先教師應明確告知學生游戲的具體規則,并說明必須遵守規則和課堂紀律,使學生在明確的規則中展開游戲,確保游戲教學法在心理健康教學中發揮應有的功能和價值,并且也可有效培養和強化學生自我管理、控制和規則意識,確保心理健康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有效性。
2.心理健康教學中運用游戲展開教學時,應重視學生在游戲中的情感體驗
在小學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所融入的游戲通常是教師根據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內容、心理健康教學具體學情、學生心理狀態以及學生的一些想法和意見精心設計的各種游戲。雖然這些游戲是教師和學生設計出來的,然而在學生參與游戲過程中所耗費的時間精力以及情感體驗卻是實實在在的。在心理健康課程中采用游戲教學法時,學生參與游戲的過程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都是學生本真的一種表現。所以,在此期間,教師應重視觀察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的情感感受,并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以及在未來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困惑等,此時教師再加以引導讓學生以積極的思想和心態面對壓力和困難,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價值觀念。在學生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在完全放松的狀態下表現出自己的心理情緒,并且也可在游戲中實現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愿望和心理需求等,讓學生在游戲中吸收積極健康的思想理念確保其身心積極健康發展。例如,在學生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和記錄學生在游戲中情緒、語言和行為等方面的變化,而后主動與學生展開互動和交流,從而獲得學生在游戲中真實的想法和感受,繼而分析在心理健康教學中融入的游戲能否實現幫助學生釋放情緒壓力,表現出學生內心想法的目的,通過學生的反饋對游戲進行優化和完善,確保心理健康游戲滿足學生心理健康學習需求,起到提高心理健康教學有效性的作用。
3.應采用多元化的游戲形式,確保心理健康教學有效性
由于小學生自身對趣味性強、富有變化、新鮮多彩的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所以,在心理健康教學中設計和選擇的游戲也應確保游戲本身具備豐富性、多樣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對心理健康教學中的各種游戲充滿期待,從而有效集中學生心理健康課堂學習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除此以外,教師也應確保心理健康游戲應具備相應的心理教育意義,可以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心理思想上的困惑,通過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游戲切實滿足不同學生心理學習需求,繼而確保心理健康教學更具全面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心理健康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自由度較高的沙盤游戲,學生通利用玩具和白沙自由地組合創造空間,在此過程中則可以體現出學生的內心情緒和需求,繼而起到幫助心理治愈的目的。又如,可以增強家校聯系,通過家校合作教師給予家長一定的指導,家長與學生可以在家中進行一些親子游戲,不但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和思想困惑,同時也更加有助于和諧親子關系的構建。
游戲教學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智力,在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有著很大的作用,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將游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根據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創設有針對性的游戲環節,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教師的心理輔導,促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李桂茹.用“愛的教育”思想 引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遼寧教育,2018(1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