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摘要:數學變式教學其實就是選取變式的教學方式展開數學課堂實踐教學,它在中國的歷史悠久,屬于我國數學教育領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學階段的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選取變式教學有利于學生提升個人數學素養,培養個人數學學習能力。因此,根據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融合變式教學的價值探尋,先說明了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變式教學的必要性;后敘述了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融合變式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變式教學
我們所說的“變式”,指的其實是老師有目的、有規劃地對命題展開科學的轉變。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數學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發生改革與創新。數學教學不應該僅僅被限制于一個狹窄的教材知識格局中,應該在學生對知識與技巧有了初始的認知和把握以后,再進一步深入學習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懂得應用教材的知識舉一反三,而且運用數學“變式教學”的教學方式是效果最顯著的方法。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變式教學的必要性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學習積極性
變式教學就是讓一個題目能有多種解答方法,還可以將很多題重新結合成全新的題目,給學生一種新穎生動的印象,可以有效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對新知識的探索。所以,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確保學生始終維持著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2.提升新課標的創新效率
伴隨社會的深入發展,小學階段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提出的變式教學可以讓老師重新看待思考數學課堂教學的方式,促使數學老師發現更順應現代社會發展腳步的教學方法,而變式教學倡導教師保障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與重視公平教學,順應現代社會實際發展需要,所以,變式教學能夠促使新課程的改革更好地落實。
3.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階段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的變式教學可以從多個層面、多個視角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繼而展開探討,討論解題方式,拓展學生的學習觀念,培育學生的創造水平[1]。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融合變式教學的對策
1.變化概念的敘述與表達方法
比如,在教學“圖形的規律”一課時,可直接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教具,讓學生先進行觀察,然后提出一個定義如:“有一個角為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再促使學生運用類似的語言自己敘述直角三角形,在給學生充分制造“說”的契機之上,老師可以運用“判斷”的方式,轉變語言的敘述方法,指引學生深化對“直角三角形”定義的認知。老師還能這樣說:
“三角形有一個角為 90形”定義的認識。該練習讓學生不單單習慣于解答標準模式的命題,同時讓學生可以輕松地排除變式導致的非本質屬性的影響,準確解答題目,繼而對數學的定義認識得更加深刻,還能夠有效培育學生的靈活思維。
2.訓練式變式
(1)可逆性變式
可逆性變式指的是數學題目當中的條件和問題相互交換的轉變。它需要老師在對學生展開積極思維訓練的時候注重對學生開展逆向思維訓練,繼而更好地培育學生在思維上的變通性,可逆性變式還能夠促進現實問題獲得有效的解決。比如,讓學生把求路程的數學題置換成求時間或者是求速度的數學題。實際驗證表明,時常展開這種真實問題的置換,有利于學生把握有關問題的構成,并多方面把握數量之間存在的聯系。
(2)開放性變式
開放性變式指的是轉變題目的問題或者是條件,讓答案或者解答方式更加多元化。它可以使學生突破思維定式的約束,推動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有效培育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變式可以劃分成條件開放與結論開放兩種變式。
條件開放舉例如“在一條筆直的大道上,小紅與小華騎車從相距 800米的 A、B兩地同一時間出發,小紅每分鐘行進 300米,小華每分鐘行進 200米,多長時間以后,兩人相距 6000米。”上述問題去掉了兩人運動的方向,使其出現背向、同向、相向等多個解題情況。
結論開放舉例如“將正方形劃分成四個形狀與大小都一樣的圖形,你可以運用幾種方式落實?”
普遍來講,開放性變式訓練需要在一定的基本練習開展以后,按照教和學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展開。合理的條件開放與結論開放的變式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在落實學習目標的情況下,同時有助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求異思維、直觀思維的有效培育與提高[2]。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師應該不斷創新思維,因材施教,不斷健全“變式”教學方式,最后落實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時給學生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打下扎實的根基。
參考文獻:
[1]劉春連.小學“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2]冷曉慧.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