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瑛
摘 要:課堂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優質的教學資源是教師所期待和關注的,特別是當前無線網絡與數字技術環境下,個性化、針對性、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更是學生和教師都期待的。高職院校面對當前“泛在學習、移動學習、在線學習”的普及,傳統的教育載體已經很難滿足課堂建設發展的需要,應積極創新教育載體,開展針對性研究。隨著3D虛擬演播室技術的推廣,微視頻教學資源有了更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更便捷的開發途徑。
關鍵詞:思政教育;微視頻;3D虛擬演播室
1 高職院校3D虛擬演播室建設意義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發展,現代信息傳播技術也得到飛速發展,使得傳統教育觀念更新,高職院校也不斷進行教學改革。3D虛擬演播室是符合現代科技發展的具有多種功能的教育教學信息平臺。在當下的思政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運用,不但豐富了教學手段與方法,也變革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微視頻的制作與應用已成為高職院校思政教學的重要手段,微課逐漸流行,同時,在日常的教學微視頻制作過程中,由于學科、技術、素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思政教學微視頻制作面臨諸多困難:微視頻制作工具要求復雜,對人員的操作技能要求高;視頻拍攝成片率低,造成制作周期長跨度大;資源媒介運用和錄制方式選擇不當,不能完全貼近思政教學;素材資源的整合與嵌入難度大,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打擾;視頻畫面設計不協調,雜音干擾,造成資源通用性差等。很多思政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都想用優質的微視頻資源,但又沒有精力與能力來定向開發與制作,造成需求與供應不足的矛盾。
2 高職院校3D虛擬演播室建設重要性分析
1)思政教學需要微視頻建設。在高職院校思政教學過程中,冗長的理論和枯燥無味的描述已完全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而視頻信息技術卻能通過形象、真實、生動的畫面,將不再枯燥的理論和優美的人物、景物和事物等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情況下獲取知識,開拓視野,知識易被學生吸收和理解記憶。(1)微視頻,大效果。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教學環節中有部分教學環節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既符合預定的教學計劃與目標,又突出教學重點難點,通過2-5分鐘的時間,把1-3個知識點、1種技巧、1個難點等講完整,通過推動視覺的教學形式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比傳統課堂教師講授更新穎,更能吸引注意力,進而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效率。(2)低門檻,全參與。思政教師在制作微視頻就是微研究的過程。把實際教學中需要突破的重點難點,按一定的系統與緯度,通過教師解讀、拓展提高、鞏固練習等實現。尤其通過開發課程資源,思政教師能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落實課程培養目標。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開展有效學習,創設教學情境(微視頻),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思政教師通過微視頻制作可以進行課程資源的積累、分享和交流,提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3)全系列,多元化。隨著無線移動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教學資源形態越來越多的呈碎片化、微型化、個性化發展,不同類型的微視頻教學實踐探索在高職院校逐漸推進。作為教學的主要場所,高職院校借鑒吸收各類網絡平臺推出的視頻資源,但最核心的,還是基于課程和學生實際,從思政學科入手主導開發微課資源,無論是完善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還是課程建設與推進,都產生更佳的教學效果。
2)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與思政教學的互融共榮。(1)教育先,技術后。教育是人們獲得工作技能和日常生活技能的一種手段。技術則促進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匹配才能促進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有時,教育發展快一點,可以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優質勞動力,促進技術的發展;有時,技術進步快一點,可以進一步來支撐和回饋教育的發展,讓教育效率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我們放眼世界,正如《教育與技術競賽》的兩位作者克勞迪婭·戈爾丁和勞倫斯·凱茲認為:美國的教育系統是其能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的根本原因。它在20世界的前四分之三時間,一直是教育發展走在技術革新的前面,受過教育的工人供給量的增長超過了對他們的需求,從而提高了大多數人的收入并縮小了貧富差距。直至1985年之后,隨著信息技術,特別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讓教育工作者感受到壓力,同時也促進了教育形態的多元化發展和教育效率的大幅提升。(2)思想先,行為后。當全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關注,由關注學生到關注教師,這或許是反映了我們教育改革的發展。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也越來越認識到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至關重要,應積極發揮其主導作用。事實表明,學生素質問題的背后也折射出教師的素質。如何將我們的教育需求與教育技術進行互相融合,讓教師充滿思想,讓教育充滿活力,需要我們的教育人充分借助當前的各種先進技術,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才能在新一輪教育發展和課程改革中,既提高效率,又成果滿滿。
3 基于3D虛擬演播室的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資源創作
1)突破空間限制,大膽創意腳本設計。思政教學微視頻不是簡單的錄像聚合,更不是圖片、聲音、動畫的簡單整合與播放。我們在制作微視頻的過程中,首先要合理規劃腳本,根據學情和課程特點,組織校內專家團隊、骨干教師進行充分論證,做好微視頻建設內容的策劃,明確建設內容和進度。以解決教學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內容既要明確有針對性,又要合適完整規范,使進入課堂的微視頻深受學生歡迎和喜愛。
2)構思場景調度,精心選擇頻道切換。思政教學具有政治性和嚴肅性,為更好發揮政治導向,構建和傳遞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在思政教學微視頻創作前,應統一設置好核心素材庫,進行統一管理和分發使用,支持不同類型的場景、標題、音頻、特效文件,以避免在使用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歧義、歪曲甚至是方向性錯誤等。通過預先設置一系列的思政主題模板系統,提供比較豐富的頻道預選和切換功能,以方便教師根據自身需要,直接拖動鼠標,轉入相關素材內容后,馬上可以實時預覽視頻的播放效果和特效軌跡。
3)提升視頻質量,快速批量添加字幕。3D虛擬演播室系統內置動態前景覆蓋模塊,可瞬間覆蓋影像與文字。系統配套字幕編寫疊加功能,可配合節目內容編寫需要的字幕添加在屏幕下方,或者添加制作教師的姓名等各種信息在屏幕的任何一個位置。同時也提供了本地畫筆功能,在教師直接講授本地PPT、視頻、圖片文件或者教師筆記本電腦輸送的PPT畫面時,可直接通過系統提供的畫筆工具,在虛擬大屏中移動鼠標標注需要特別強調的重點內容,以引起學生的特別注意。
4)展示學科特征,形成模板分享發布。3D虛擬演播室系統設計簡潔,設備操作簡單靈活。易用的操作界面,減少了操作者的培訓時間。教師只需拖放鼠標,便可實現系統功能的所有操作。隨著應用變化的需要,系統的性能和結構能夠更方便靈活。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好3D虛擬演播室,來制作一大批優秀的思政教學微視頻是我們要積極研究和探索的方向。通過載體創新,推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為思政課堂提供更強大的教學支撐,探索思政教學資源建設新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張化明,虛擬演播室的發展與應用[J].通訊世界,2016(09).
[2]羅蘊軍,肖穎,數字化三維虛擬演播室系統方案設計[J].電視技術,2015(12).
[3]劉冬梅,教學微視頻制作的困境探析[J].技術應用,2014(06)63-66.
[4]福建大娛號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dyhc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