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子琪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前言:互聯網+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易觀國際的董事長于楊提出的,在2015年的三月份,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正式提出互聯網+計劃。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智慧養老、遠程醫療、養老數據信息化等新興科技產業不斷興起,這給我國養老問題帶來了新的機遇[1]。當前,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養老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重點,居家養老是我國人民養老的主要方式。在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對現有的居家養老模式進行創新需要不斷地探索。
我國的人口基數很大,而且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但是現在我國的養老模式比較落后,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在我國人民的傳統觀念當中,年輕人不愿意讓父母去養老院,老人寧愿自己一個人在家過也不愿意去養老院養老,所以養老機構存在嚴重的供需不平衡問題,而且往往是供大于求,這十分不利于我國養老的發展[2]。此外,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基本上現在的家庭當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一個孩子要養父母甚至是爺爺奶奶等很多人,這也給現在的年輕人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在養老的過程當中問題頻發。
互聯網+背景下的居家養老是最適合老人的親情養老,它是傳統居家養老的升級和優化,繼續了中國儒家文化的“孝”道精神,既滿足老年人對“家”的需要,又合并了網絡遠程技術和實時健康管理的優勢,配合智能居家系統讓子女隨時了解父母的健康狀況,父母外出時也不必害怕出現迷路或走失等狀況,父母出現意外狀況時更能第一時間得到通知,充分滿足了子女對老人的呵護需要與管理,讓老人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通過現代化科技手段完善居家養老質量。
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是我們最為關注的事情,所以最好能夠實時掌握老人的身體情況,借助互聯網技術對老人的身體情況進行信息化管理。在互聯網+環境下,可以創設一個手機軟件,從而收集居家老人的身體信息,并創設一個完整的系統,當老人身體出現問題時,可以為老人提供相應的解決以及治療方法。利用互聯網云平臺,可以將老人身體情況的信息在老人家屬、醫院的軟件當中進行同步更新,以便家屬以及醫護人員可以隨時利用手機軟件查看老人的心率、血壓等情況[3]。提醒老年人按時吃藥、監測健康指數,并對緊急情況作出快速反應。并要創設高質量的視頻通話,以便在老人發生意外狀況的時候可以通過視頻對老人進行遠程的及時救助,以避免出現老人在家中發生危險的時候沒有人發現,也無法求助的情況。建立養老數據中心,包括老人基礎信息數據庫(檔案庫)、老人身體狀況管理系統、養老服務信息數據庫、醫療服務數據庫、綜合服務數據庫等。同樣,也要積極進行宣傳,并招募一定的志愿者,讓醫護人員以及志愿者定期在社區為老人提供免費的健康監測服務。
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能夠滲透到養老的各個領域當中,所以應該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二十四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交互系統。通過建設整個城市乃至地區以養老數據平臺為中心,集成多個養老應用平臺,整合社會各種資源,對接目前存在的公共服務平臺,組建數據實時交匯的網絡,實現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信息通道,為老人提供一個安全、便捷、高效、舒適的養老綜合服務。居家養老服務交互系統能夠通過軟件等各種高科技對老人的飲食搭配、衣著、身體等各方面情況進行信息交互服務,并增進老人與子女之間的溝通交流、老人與社會的互動、老人與老人之間的聯系[4]。同時,也要為老人配備定位裝置,以免出現老人走失等情況,如果老人身體殘疾或者生活無法自理的話需要為老人配備智能化設備,例如智能輪椅等,為老人的生活提供方便。
人生的老年階段,有權利在直到人生最后的一刻,始終保持充實的生活感。晚年不是尾聲,而是可以創造價值的人生另一個周期。讓老年人有尊嚴的走完人生的最后階段,是我們養老服務者的工作宗旨,因此提高老人養老生活的質量是重點問題。所以應該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借助社會的力量構建互聯網+養老產業鏈,從而不斷提高居家養老的生活水平、服務質量,推動我國養老的發展。互聯網+背景下應該不斷探索居家養老的新模式,將養老醫療、養老娛樂等產業相結合,形成一個專為老人服務的行業。同時,政府也應該為其提供政策與資金的支持,并不斷進行宣傳,提高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結語:當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技術滲透到了我國人民生活當中的每一個領域,因此智慧健康的居家養老模式迎合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同時,將技術與市場有機結合,不僅能匯聚信息也能夠實現技術的應用,有利于為居家養老提供良好的智慧平臺。可以通過互聯網云平臺建立居家老人的手機健康管理平臺、借助社會的力量構建互聯網+養老產業鏈等方式對現有的居家養老模式進行創新,實現智慧健康的居家養老模式,為我國的老人提供更加安全、健康、智能化的養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