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津瑞 北大博雅元培商學院
一家在頗有影響力的企業大學將“解決問題”作為其定位,他們用各種手段和方式歸納總結各個業務單元、子公司在運營中的遇到的常見位問題、典型問題;不僅如此,他們還將與問題相對應的成功解決方案萃取提煉,形成了“內化解決方案”;同時,他們將解決方案制作成了音頻、視頻既有企業內員工的出演、也有外請的專業演員的演出,有的還被制作成了專業的動畫形式,這樣多媒體的課件;同時,企業同學從各個分子公司和業務單元遴選出了一支內訓師隊伍,這支隊伍由管理者和業務骨干構成,經過嚴格的篩選進行培訓后,成為不同專業問題線的培訓師,為員工定期開展面授培訓和輔導,并對學員按照企業大學的考核辦法進行考核。這還不是這所企業大學的全部功能,在組織的戰略轉型階段,他們設計出了一套完整的配合轉型的人才儲備與干部任用方案,使組織轉型的業務開展成為可能,同時通過價值觀強化等文化建設,規避了戰略轉型過程中人心惶惶人員流失。成功地配合、促動、保障了戰略轉型。而這所企業大學的定位及其成功的運作系統成為各個企業大學學習的標桿,也代表了企業大學越來越成為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綜合來說,具有如下特征:
培訓作為人力資源全流程“選、訓、考、用、留”中的一個環節,不再孤立地存在,而是與人力資源的其他環節相互作用,互為條件,最終形成人才培養的全面解決方案。
(一)企業對于員工“選”到“留”的過程就是每個員工個體職業生涯的全過程,培訓貫穿這個過程的始終,以此為依據,同時又成為最為重要的資源支持確保員工在每一個職業生涯階段目標的實現。
(二)沒有培訓支持的考核,只能讓考核成為形式,僅僅加大了員工的壓力卻沒有對員工能力的提升提供主動的支持。而只有培訓沒有考核,即無法檢驗培訓的成果,又無法提供晉升的依據,難免使培訓流于形式。因此培訓、考核、晉升全面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一)企業大學的中立屬性。作為人才培養部門,企業大學、培訓中心是企業中的中立部門。其“持中”的特征使其代表組織的整體利益,而不僅僅代表企業中任何其他部門的利益。這樣一個類似中立第三方的獨立組織,更容易在深度訪談和調研中獲取更加有效的真實地客觀信息。
(二)發現冰山之下的問題。在所提煉的信息中不僅僅包含了業務部門所取得的成績,同時包含了那些敏感的不易被觸碰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平日因由或利益的牽制、或隱藏在“冰山之下”被某些現象所掩蓋,而恰恰這些問題是制約組織執行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作為組織問題解決的平臺樞紐,企業大學、培訓中心將其挖掘提煉,并依據此形成了對企業現狀的診斷。為下一步的解決提供基礎。
(三)萃取“組織記憶”系統解決問題。組織記憶的萃取需要達到兩個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將某一類問題中的解決方案歸納總結分析,即找出“有誰做過”“有誰錯過”“有誰解決過”,博采眾家之長,總結出普遍適用的針對性的標準化包含有流程和話術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不僅僅是解決某一個崗位上,一個點的問題,并且由點代面,即解決了冰山一角的現象問題,又要將冰山之下的根本原因和相互作用關系呈現。這樣以來,培訓規劃就從崗位個體技能走向了組織系統設計。
綜合以上,企業大學擔當了組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作用,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組織進行的梳理和重建。
戰略轉型的實現,是依靠文化先行、組織變革、流程優化、人才儲備這4個關鍵動作來實現的。這其中,人才培養和文化滲透是組織變革的前提,其中人是變革中變革后的執行主體,而文化是確保人之價值觀認同的環境基礎。這四個關鍵動作,都可以通過企業大學/培訓中心來實現,這個時期的企業大學即成為了戰略轉型的排頭兵又是生生不息的蓄水池。
總結:綜上所述,當下企業大學正在越來越成為組織的戰略合作伙伴,是組織戰略實現的報警器、清道夫。并且在未來逐步成為戰略本身,成為組織變革的排頭兵和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