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玲 濰坊學院
1973年麥金農和肖提出的“金融發展理論”表明了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性,即經濟中包含著金融,金融推動著經濟,兩者呈現出相互關系作用的姿態。然而,仍有一部分部分學者認為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更加顯著。國內學者談儒勇(1999)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0LS)對中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進行了線性回歸,結果表明中國金融中介體的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具有顯著的、很強的正相關關系;股票市場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具有負相關關系,但這種關系不顯著。所以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對重慶市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關系進行研究。
1.被解釋變量
本文選取GDP即重慶地區的生產總值作為被解釋變量,因為一個地區的生產總值反映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且數據較易獲得。
2.解釋變量
為了描述金融的發展狀況,研究的學者們往往會選取金融發展水平(fir)來代表,且金融發展水平=存貸款總額/GDP,本文亦選取該指標作為解釋變量。同時,為了更加直觀的探尋兩者之間的關系,本文還選取了金融機構貸款總額、存款總額以及保費收入來代表銀行業和保險業的發展狀況。
3.控制變量
因為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除去金融發展還有固定資產投資總額(nv)、政府財政等因素,由于本文重點探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所以要減少無關變量對研究結果的干擾。因此,本文選取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作為控制變量。
為了消除異方差的影響,本文中將一些變量作取對數處理,gdp取lngdp表示的是gdp的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總額(nv)取lnnv,其余不作處理。
為了探究重慶市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本文選取了1996年-2016年20年間重慶市的地區生產總值(GDP)、金融機構存款總額(s)、貸款總額(d)、金融發展水平(fir)、固定資產投資總額(nv)。下表是一些數據處理情況。

表1 部分數據處理情況

注:以上數據均為后期計算所得,剩余數據均來自重慶市統計年鑒
利用最小二乘法,構建第一個回歸模型

其中,lngdp代表的是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率,fir代表的是金融發展水平,x代表的是保費收入,lnnv代表的是固定資產總投資的對數,是待定系數,e代表的是殘差項。下面用stata14來做回歸分析,結果如下圖。

表2 模型一回歸分析

其中s代表存款總額,d代表貸款總額,nv代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其他同上,再利用stata14做回歸,結果如下圖所示。

表3 回歸二模型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回歸模型的整體擬合度是很好的,且解釋變量大都在1%以內顯著,這說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存在著相關關系,且金融發展會促進經濟增長。
1.加強銀行業的建設。由上述回歸可知,銀行業在重慶市現階段金融領域內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要大力建設和完善銀行業,適當的吸收存款,擴大貸款規模。同時在貸款方面,要致力于消除對中小企業的歧視,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從而使中小企業可以煥發新的活力,促進經濟增長。
2.鼓勵保險業進一步發展。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保險業的地位也逐漸加重,因此政府要引導人民群眾爭取認識保險業務,同時也要引導保險業向著更加正規的方向發展。
3.加寬投資、融資的渠道。隨著經濟增長,人們的閑置資金也會日益增多,這就需要政府加寬投資、融資的渠道,不斷刺激人們對于投資的需求。人們的需求越旺盛,政府部門會更加重視對金融業的建設及對金融體系的完善,這樣能使經濟能更快的增長。
4.重視平衡金融各部門的協調均衡發展。目前,重慶市金融結構主要以銀行為主,保險市場等其他的金融機構和經濟增長不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主要就是重慶金融業主要是以銀行業為主,保險市場發展較快但起步晚,整體水平不夠;股票籌資則是發展不快,基礎也不夠。重慶市應該加強對股票和債券的重視,另外注重金融資產內部結構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