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壁琪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科技人才是指在某一專業領域內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利用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創造價值、貢獻社會并且實現自身發展的人[1]。
從宏觀的角度看,人才生態環境是一個開放的、可持續發展的系統,由眾多影響人才的生存、發展和成長的因素組成,包括經濟環境、政策環境、文化環境、服務支持環境、科技環境、教育環境等多方面因素[2]。完善的人才生態環能夠吸引優秀的科技人才,激勵科技人才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提高整個區域的核心競爭力。
遼寧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門戶,人口存量豐富,2017年遼寧省的總人口為4369萬[3]。2017年,遼寧省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429.9億元,排名全國第14位,投入強度為1.82%,年末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5.3萬人,其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14.2萬人[3]。在高精尖科技人才方面,全省共有兩院院士53人,全國排名第7位,中國工程院所有學部都有遼寧院士;全省有120名科技工作者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有長江學者101人,有135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4]。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遼寧省對于科技投入力度較大,科技人才數量居于中上等位置,但與排名前幾位的北京、上海、深圳、江蘇等省市相比,科技經費的投入、科技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需要有持續提升的空間。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實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戰略,遼寧省出臺了“一帶五基地”的總體建設方案,對新時期遼寧省的長期經濟發展做出了詳細的規劃。同時,遼寧省各部門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的方針,加快技術和研發的腳步,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利用技術和創新振興東北,提高遼寧省的整體競爭實力[4]。
近幾年,遼寧省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發布了多項人才政策,對遼寧省“人才強省”的建設、科技人才的成長和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遼寧省響應國務院的號召,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省內出臺了《中共遼寧省委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遼寧省政府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并發布了《科技人才政策一本通》,從人才引進、使用、培養,到人才評價、流動、激勵等各方面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人才政策體系,既使科技人才有政策可循,方便科技人才全面了解政策,也提高了科技人才為遼貢獻的熱情和動力,努力為全省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自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新”的理念后,遼寧省全力推進,積極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和環境。目前,遼寧省共有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省級以上科技創業孵化平臺383個,其中國家級142個,入駐企業和團隊數量超12000余家。連續舉辦了6屆遼寧創新創業大賽,共吸引3100多個企業和團隊參賽,近500個企業和團隊在國家大賽和省級比賽中獲獎[4]。在高校中,通過舉辦創新創業等雙創活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加快培育和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使科技創新從小眾向大眾發展,為遼寧省日后的科技人才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為創新創業的文化環境提供肥沃的土壤。
1.服務環境
遼寧省科技廳簡化了科技公共服務的流程,依托于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線上辦理科技成果登記和轉化信息服務。同時,遼寧省建立了科技創新資源(文獻)共享服務平臺,科技人才可以利用此平臺進行相關資源和信息的查閱;遼寧省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服務中心也為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人才培養相關政策咨詢服務。簡化的服務流程、方便的平臺和個性化的咨詢為科技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
2.支持環境
大連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為遼寧省的科技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園區以大學生培養為切入點,聯合政府、知名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全面整合人才培養產業結構。產業園的大連生態城創訓孵化器的人才培養平臺及鴻雁聯盟人才服務樞紐港都極具特色,為遼寧省的科技人才的培育和發展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解決科技人才的實際困難,提供更多樣化的發展機會。
結論:科技人才對于遼寧省長期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遼寧省政府應該繼續深化改革,從經濟、政策、創新創業文化、服務支持四個方面完善科技人才生態環境,提高科技人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使遼寧省不僅僅能吸引科技人才,還能夠培育、留住高質量的科技人才,形成遼寧省的人才優勢和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