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士譽 衡水中學實驗學校
當今世界各國最關心的全球化問題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于20世紀90年代逐漸凸顯。21世紀,全球化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并且全球化伴隨著世界各國相互依賴程度的加深而不斷發展以及日益深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表示,Grand industries建立了由美洲準備好的世界市場,世界市場使商業、航海業、陸路交通有了巨大的發展。這句話表明全球化對各國既有有利的影響又有不利的影響,如何繼續保持和加強有利的影響,減少或消除不利的影響是當今世界各國應該共同解決的問題。
經濟全球化是指由于高科技特別是信息科技快速發展,從而使交通和通信成本大幅度降低,而直接促進世界各類經濟要素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使全世界的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并逐步邁向一體化的過程和現象。但是目前世界各國的經濟水平,絕對不利于把經濟全球化變為經濟一體化。
當今的經濟全球化面臨很多挑戰,首先的挑戰就是經濟價值的沖突,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發展中國家積極的引入外資,學習先進技術,改善國家的產業結構,使得經濟快速發展。而發達國家為了擴大市場,降低人工、原料成本等,也需要同發展中國家合作才能實現。因此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存在著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局面。雖然合作與互利逐漸成為國際關系的主流,但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仍存在著國家收益不均的巨大國際矛盾。
然后,伴隨著國際合作產生了較嚴重的環境問題。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顯示,發達國家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5000噸有毒或危險的廢棄物,把發展中國家視為自己的垃圾處理廠。據聯合國有關部門統計,產生污染、有毒的廢棄物較多的并不是在大力發展工業的發展中國家,而是在自給自足的發達國家,并且這種污染轉移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最后,資本在全球市場的流通加劇了市場的競爭,外來資本必定會和民族資本企業競爭,一般由于技術落后與資金短缺致使大部分民族資本企業倒閉,民族資本與一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如何解決外資與國家資本的利益沖突是經濟全球化面臨的又一難題。
經濟全球化的問題主要是由于資金分配不合理,制約了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限制了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發展。雖然經濟全球化的問題有很多,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只有加入世界經濟圈,積極打開開放的大門,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才能使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更是應該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經濟圈,積極引進外資,積極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成熟的經驗,才能使中國快速發展,才能使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經濟全球化的政治問題主要表現在政治價值的沖突上,經濟全球化的經濟利益的沖突導致了政治價值觀的沖突,這種沖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資本的擴張導致經濟的擴張。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達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獲取利益、實現全球資本的自由流通、最大限度的利用國際市場的目的,往往通過不平等交易來掠奪他國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某些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大國以所謂的人道主義為借口挑起、發動或操縱國際政治,引發國際爭端,甚至局部戰爭,使得世界局勢處于不穩定狀態。
第二,經濟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產生了影響。如今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高科技手段、資金流通已經不受時間、空間、國家以及地區的限制,使得一些國家的地位受到了挑戰。一些西方的學者,用荒謬的資本方法鼓吹國家非主權理論,在國際舞臺上大力吹噓“國家主權過時論”和“國家主權消失論”,某些西方國家政府則以這些理論作為對外擴張、干涉他國內政、隨意踐踏他國主權的理由。事實上,各國都有主權,加入全球經濟圈,打開開放的大門,積極引進資金與技術并不代表著要放棄國家的主權,經濟的全球化并不是全球一體化,因此經濟全球化并不應使得各主權國家喪失主權。其實,世界各國互相尊重,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外交準則,加強各國之間的協作,有利于解決國際矛盾,相反,如果世界各國不尊重他國主權,這個世界將充滿矛盾、爭端甚至戰爭。
經濟全球化確實給全球帶來很多政治問題,但是當今世界的主題還是和平與發展。中國身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時刻為維護世界的政治穩定貢獻出一份屬于中國的力量,堅持走和平發展之路,踐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宗旨,堅定獨立自主的外交立場,明確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在復雜多變的世界政治格局中處于不敗,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在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時無所畏懼。
經濟全球化不僅在政治經濟上存在一些問題,而且在文化上具有巨大的差異。隨著當今科技的發展,信息交流的頻繁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其他國家的文化都有著或多或少的了解,但是經濟全球化沒有也不可能讓全球的文化統一。事實上,雖然一些生活方式和文化越來越被人們所熟悉所接受,但是一些文化的民族性差異不僅沒有消除反而越來越明顯、越來越突出。文化價值的沖突主要建立在意識形態和政治概念的沖突上,一些發達國家強行把自己的政治觀念強加給發展中國家,并且在人權問題上搞雙重標準,這種做法遭到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強烈反對,受到全世界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強烈譴責。某些發達國家不僅在經濟和政治上對發展中國家進行侵略,還在文化領域攻擊發展中國家,搞文化擴張和文化侵略,文化侵略不僅沒有削弱民族文化意識,反而強化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民族意識。文化的發展其實是有著特殊的規律的,各個民族的文化是和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緊密聯系的,一般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才具有價值,只有這樣的文化才能走向全世界,只有這樣的文化才能讓全世界人民所接受,也只有這樣的文化才能使人類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應該發揚那些經過歷史大浪淘沙的文化,傳承好的、有歷史性的文化,才能使全世界人民容易接受中國文化,使得中國文化為世界文化的傳播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經濟全球化具有雙重性,我們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必須積極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引進外資,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我們必須利用機遇積極的發展我國的經濟,提高經濟水平和國際地位;同時我們還要冷靜減少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危害,維護國家主權完整,促進民族工業發展;最后,我們必須保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維護我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