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
當前,很多公司的金融操作風險管理現狀是,以監管合法、風險內控為基本原則,以金融操作中的風險管理目標、風險評估及應對策略等為基本方法。其組織架構一般為三道防線,即職能部門為第一道防線,風險管理部門為第二道防線,內部審計或審計部門為第三道防線。這樣的組織架構,在當前大數據背景下,金融操作風險管理中存在較大問題。如,三道防線能夠起到有效作用的關鍵,是人員的監控,在此過程中,無法規避關鍵崗位人員因自己失誤或徇私舞弊等造成的損失;雖然強調了定量、定性的風險評估辦法,但更多的依賴監控和具體指標,對大數據的應用或更高級的計算的應用缺失;在當前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時代下,新的難以預防的風險形式日益增多,私募拆分、非法集資、個人信息濫用等,當前傳統的金融操作風險管理難以做到全方位、全過程、穿透式監控,對中間環節和資金去向更難以全面覆蓋。
傳統的公司金融操作風險管理,面對的主要是市場、操作、信用等,還有負債、信貸等風險,以“前中后臺”為主要評估對象,具有具體化、流程化、定性化等特點。但是,在大數據背景下,金融混業經營成為公司發展的另一個主要業務,金融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原來“銀證保基”單一的與客戶聯系的方式,大大擴展了金融服務界限,使得金融服務更趨多元化。在這樣的形勢下,金融服務參與人群更加廣泛,自然帶來了更多新的風險,而金融服務更趨多元化的情況在為消費者帶來方便的前提下,造成不確定性因素增大,對風險隱藏和傳遞提供了滋生土壤。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公司金融操作風險管理呈現以下特點:創新性的業務風險比重越來越大,互聯網、物聯網等,強化了買賣市場,各個公司不得不提出創新的金融服務,與之對應的網絡金融、網絡保險等新的業務自然呈現,這就為公司帶來大量客戶,但同時因為是通過互聯網帶來的,同時帶來了信用評估、資質審查風險;創新性的產品風險比重越來越大,隨著社會發展,理財產品逐漸成為大眾的消費產品,這又無形中成為資本市場新的融資渠道,但是資本市場的產品波動不夠穩定,風險敞口較大,對金融操作風險管理難度帶來不小的挑戰;創新性風險防控技術比重越來越大,為應對新形勢下的新風險,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加強新技術的風險防控,將智能風險防控作為監控的共同議題。
基于以上在大數據背景下公司金融操作風險管理中的要點,在當前公司金融業務種類越來越多、數據類型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金融操作風險管理要建成自己的數據倉庫,將各項數據按照金融業務、金融產品等作為主體,結合客戶數據進行數據整合,綜合分析、整合計算后,對市場、產品等進行風險評估,實現公司金融操作風險管理的精細化。
(一)做好金融操作風險管理與大數據的結合,推動公司金融操作價值經營。在信息化技術浪潮沖擊下,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公司的金融操作、運營進行緊密結合,聚焦金融操作的實際價值,推動金融操作風險管理更加精細、全面。
(二)完善公司金融操作風險管理細節流程。通過筆者多方查閱資料和調查研究,公司金融操作風險管理可以將合規管理、內控管理和操作風險進行一體化建設,以此提高風險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合規、內控、操作風險三個管理對象都是流程,他們的信息來源都是從日常流程中獲得,也都運用了監測、報告等基本手段,他們在管理智能上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和互補性。如,充分利用三個管理部門的數據、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可以大大提高風險管理質量,同時公司可以及時發現在單方面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有效解決公司遇到的一些危機,使得公司更加穩固,價值隨之提升。
(三)深度挖掘大數據在公司金融操作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在大數據背景下,公司對數據的獲取便利性極大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標準化程度也隨之水漲船高,大數據的處理、實踐論證等日漸成熟,對數據的研判有效性自然大大提升,這對于公司在金融操作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幫助起到超值的作用。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具體的數據分析是否能夠進行更深的挖掘,筆者認為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如,最普及的信貸風險管理中的擔保分析,在大數據背景下擔保人和被擔保人的資金流動、社會影響、風險管控程度等等,是否能夠形成更加具體的數據進行參考?最易出現的欺詐和洗錢情況,是否可以根據公司日常數據,結合一段時間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預測;能否為客戶提供有效數據,對于公司的產品進行直觀分析,在獲得社會影響力和群眾支持的情況下,同時提升了公司金融操作價值。
結束語:在大數據背景下,公司金融操作風險管理不可避免的將遇到更多、更復雜的新的風險問題,同時也為公司的創新發展和競爭帶來不同的機遇和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大數據成為一個雙刃劍,如何有效運用、將之應用于積極的對公司發展有利的方面,還需要時刻面對新的問題健全完善新的機制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