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興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規劃可以歸納為政府以政府的關鍵問題和核心工作為重心,從治理全局和社會的長遠發展目標出發有效獲取和收集源數據的活動,即信息系統的輸入過程;高效將數據加工成為有用的信息或知識,即信息系統的處理過程;將經過加工處理的信息以屏幕顯示、文檔和報告等多種形式顯示的過程,即信息系統的輸出過程;根據信息系統輸出與預期目標所產生的誤差來不斷修正系統輸入或處理機制的過程,即信息系統的反饋機制。這個過程包括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技術實現和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應用,而這樣的實現可通過外包建設、合作共建、獨立建設等方式完成。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是對行政機關的管理活動信息進行管理的信息系統,按照安東尼的管理分層模型,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大致可以分為作業層、管理層和戰略層3層。電子政務信息系統也可以從層次上進行劃分,分為業務處理信息系統(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TPS)、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3種類型。
(一)業務處理信息系統。業務處理信息系統(TPS)是面向具體的日常管理和服務業務,并針對行政管理中的日常業務進行處理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就我國來說,鄉、鎮、區、縣、市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為加快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可以逐步實現網上辦理、網上審批、網上查詢、網上年檢,處理這類日常例行事務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都可以歸納為業務處理信息系統。所以,業務處理信息系統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開發量大,是目前各國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發展重點。
(二)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MIS)主要服務于中層政府管理人員,如縣級干部、市、省政府領導等,對于本地區情況的調研統計,合理配置資源,落實中央的政策等重要決策和行政管理工作都有重大的意義。
(三)決策支持系統。決策支持系統(DSS)以人機交互方式進行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決策的計算機應用系統,是管理信息系統向更高一級發展而產生的先進信息管理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為確立國家地區或行業發展宏觀目標,其面向的不是結構化的問題,使用頻率比管理信息系統更低。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規劃與設計是政務實施的前提,是整個電子政務的關鍵環節,因此,完善的政務規劃是電子政務信息系統順利建設及運行的前提和保障。為此,電子政務信息系統規劃與設計規程主要遵循三項基本原則和五大基本步驟。
1.高度前瞻原則。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是一項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系統工程,且處于不斷發展過程。因此,其規劃一定要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以開放的姿態對待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發展,確保建設能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2.統籌規劃原則。統籌規劃原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在制定時一定要牢記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核心是政務,所有部門和行業還是要服從政務。(2)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不同于傳統的工程項目建設,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的系統工程。因此,在這個工程建設中,各部門需要以大局為重、相互配合,切忌各自為政。3.實用安全原則。在規劃規程中,必須要從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需要出發,確保設計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切實符合實際需求。在實用的基礎上,安全可靠是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的另一個基本要求,所以,做好政務信息的系統安全維護顯得尤為重要。
1.合理構建專門的規劃小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規劃與建設是一項較為長期的戰略工程,必須有一批專業人才,他們要熟悉政府管理,也要熟悉信息技術。這支隊伍通常由高層黨政領導、通信技術專家、網站設計人員、政府規劃人員、第三方專家等組成。2.深入開展調研和需求分析。調查和收集是電子政務信息系統規劃的重要環節,對于規劃中涉及的目標任務、需求措施等,都要通過調研和分析,非常清楚地了解和把握本地區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歸根結底是為經濟和社會服務的,在規劃前搞清楚國家和本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3.合理確定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確定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應從加強推動政府市場監督、經濟調節、社會管理、職能轉變,構建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同時更要根據政府行政管理和電子政務系統的實際情況制定階段性目標。4.明確規劃內容,設計規劃初稿。在調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擬定規劃內容和項目,并按照確定的各項內容擬定規劃初稿。這里的擬定內容主要包括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網站設計、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總體設計以及技術和功能層面的細化。5.確定規劃方案,制定實施細節。規劃初稿完成后,應通過各種手段合理利用媒體發布相關內容,并廣泛向政府、社會、公眾積極征求意見和建議,再根據反饋情況和試點數據進行反復修改直至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