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楠 新鄉學院藝術學院
2017年8月21日,新鄉市人民政府印發了《2017年新鄉市推進鄭新融合發展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確指出:“推進鄭新融合發展是我市深度融入中原城市群發展和鄭州大都市區建設的重大戰略。要加快推進鄭新融合交通廊道建設,依托鄭新融合交通廊道,構建現代鄭新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包括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城際快速路等鄭新融合交通廊道。開通鄭州—新鄉—南太行軌道交通、沿太行高速新鄉段等,共25個項目,總投資約1529.7億元。依托太行山區生態屏障,打造國家魅力發展區;區域聯手開發太行山文化旅游資源。”
牧野是個地域概念,牧野文化是以商周時期“牧野大戰”為代表的新鄉地方文化的總稱。“牧野文化”因此可以界定為發生在牧野大地上的各類文化現象。
通過梳理新鄉市歷史文化脈絡,可以發現,新鄉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都有遺址留存。新鄉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6處。擁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鎮各1座,中國傳統古村落6處,國家級千年古縣1個。國家級非遺項目4個,省級非遺項目31個。
見證朝代興衰更迭的“牧野大戰”、“陳橋兵變”,不畏強秦、敢于反抗的“張良刺秦”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里。牧野大地上孕育了不少歷史名人,如以比干、姜太公、周武王等為代表的商周忠烈群體;以張良、張蒼、陳平、周亞夫為代表的秦漢忠勇群體;以邵雍、許衡、姚樞、孫奇逢為代表的百泉名儒群體。這些歷史名人都是新鄉燦爛文化千百年來的見證者,也是牧野文化再現輝煌的寶貴資源。
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新鄉涌現了大量的英模人物,他們積極踐行黨的建設思路,用辛勞和汗水劈開了脫貧致富面前的重重大山。
這其中有“全國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好榜樣”史來賀;“全國鄉黨委書記的榜樣”、“太行公仆”吳金印;“全國模范縣委書記”鄭永和;“富而思進”、帶領全村人改變山區貧窮面貌的回龍村黨支部書記、“當代愚公”張榮鎖;“致富思源”、“全國十大最美村官”裴春亮等。這些英模人物,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燦爛的篇章,他們在新鄉大地的英雄壯舉,形成了典型輩出、群星燦爛的獨特現象,被譽為又一座“太行豐碑”。
近年來,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累計接待參觀者萬余人,結合新鄉先進群體的現場教學點,與先進人物對話,對黨員領導干部開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群眾路線、清正廉潔”等教育培訓,成為新鄉紅色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發展旅游,交通先行”。便捷高效的交通能打破城市間的交通壁壘,吸引周邊城市的游客前來度假游玩。
自2016年以來,“鄭新融合”正式上升為省級發展戰略,新鄉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工作推進會。鄭新深度融合發展,必須堅持交通先行,政府預計實施總投資560億元的交通項目45個,目前完成投資33.4億,鄭州—新鄉—南太行軌道交通、官渡黃河大橋等項目加快推進,新日高速封丘至原陽段、沿太行高速新鄉段、G107東移、S229快速路等項目均已具備全面開工條件。
2019年5月24日,河南省發改委正式通過對《鄭新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的評審,其中鄭新融合交通規劃依托中原城市群成績軌道網建設,將爭取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在新鄉布局,推動形成多層次的鄭新融合銜接軌道交通。毋庸置疑,對于鄭新兩地綜合交通發展的戰略規劃為新鄉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鄭州—新鄉—南太行軌道交通及沿太行高速新鄉段的修建為新鄉文化旅游產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交通便利,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鄭州或黃河以南城市的游客來到新鄉體驗新鄉的歷史文化魅力。
通過調研發現,與相鄰的安陽市和焦作市相比,雖然同屬南太行山脈,但是新鄉在文化旅游品牌建設以及視覺識別體系方面做的還不夠完善,建立統一的視覺識別系統將有助于新鄉文化旅游產業的品牌建設。
打造旅游景區的視覺識別系統首先有助于建立品牌形象,增強到訪游客的認同感,使游客獲得地區“差異化”的旅游消費體驗;其次,恰到好處的旅游景區視覺識別系統有助于傳承地域文化,向游客潛移默化的滲透新鄉獨有的文化魅力。研究表明人們對視覺的刺激是十分敏感的,視覺識別系統通常由一系列相似或者相近的視覺符號組成,如標志設計、標準色設計、吉祥物設計、交通視覺識別物設計等。持續的視覺刺激和朗朗上口的宣傳口號會使游客產生更為直觀的印象,進而加深旅游體驗,并起到擴大宣傳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人們經濟實力的提升,對旅游體驗有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游客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的游覽,千篇一律、毫無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也逐漸失寵,取而代之的是富有創意,既能體現當地文化內涵又具有地域文化符號的旅游文創紀念品。
新鄉民間文化遺產資源豐富,頗有開發價值。可通過與新鄉高校合作,聯合設計一系列能夠體現新鄉民風民俗的旅游文創紀念品,在新鄉各景區進行推廣和銷售。例如,將新鄉市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輝縣剪紙”進行平面化解構,提取可利用的視覺元素,植入符合游客多樣化需求的各種載體中。通過新鄉民間文化資源的再提取、再設計,將充滿新鄉地域文化風情的元素注入旅游紀念品中,既讓旅游文創紀念品具有地域性的特色,實現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又能拓展新鄉歷史文化遺產的存在空間與傳播途徑。
今年來,各大旅游景區的大型實景演藝舞臺劇火熱興起,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反響更說明人們不再滿足于“白天看廟,晚上睡覺”傳統旅游模式,游客們更偏向于深入了解發生在當地的歷史故事和歷史事件。由于游覽時間有限,慢慢感受歷史并不現實,所以一臺能集中展現當地歷史故事、體現風土民情的實景歷史舞臺劇就十分必要。
相關調查顯示,截止2018年底我國各大旅游城市在旅游演藝舞臺劇的投資超過百萬以上的就有200多個。如著名旅游城市張家界的《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杭州《宋城千古情》、開封《千回大宋》、重慶《天上黃水》等旅游演藝劇目都為當地的旅游產業增添了新的吸引力。震撼的視聽效果對城市和景區宣傳推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每一位游客都是宣傳主體,難忘的觀劇體驗會促使游客用小視頻或照片的形式上傳到網絡,無形中達到了宣傳的效果。由此可見,將新鄉的歷史故事與現代舞臺演藝相結合,會成為打造新鄉文化旅游招牌的新名片。
在“鄭新融合”的新形勢下,新鄉文化旅游產業將迎來更多的客源、更多的競爭,唯有緊跟政策步伐,盡快調整發展策略,構建旅游品牌視覺識別體系,開發推廣旅游文創紀念品與大型歷史實景演藝舞臺劇目,方能提升新鄉文化旅游產業的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