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永誠 王薇
重慶工程學院
“大黨建”是我國黨建工作發展中的新型理論指導,從全新的黨建理論發展來看,社會政治建設發展進行了多次創新和改革,高校思政教育是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體現,將新時代的“大黨建”思想和高校思政教育緊密結合,能夠使高校思政教育有新的發展方向和突破點。
“大黨建”的黨建發展模式,概括分析就是集合了我國主要的黨建核心內容的全面性黨建理論,對黨的發展路線,思想、綱領等進行了綜合性的發展規劃。將高校思政教育和“大黨建”的發展思想結合發展,這樣大學思政教育就需要結合黨的“兩學一做”、“三嚴三實”等發展理念,將教育落在實處,使大學生思政教育有良好的理論基礎,也有過硬的實踐手段。
從黨建工作發展的“小黨建”模式來看,黨建工作主要傾向于個體黨員,各級黨小組的理論教育,以及在大的黨組織教育工作中個體黨員的思想作風發展等。在“大黨建”的發展模式下,要明確區分它和“小黨建”的區別,抓住黨建工作的發展主體。
從黨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國黨建發展秉承馬克思主義思想,從這一思想的發展內在來看,中國共產黨在發展中始終保持先進性和自身執政的發展前提,針對高校學生來說,社會政治參與較少,所以需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入基礎的黨建發展理論,在此基礎上,借助新的發展理論,使高校“大黨建”的發展模式得到實踐推廣。
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政治思想以及道德等多個方面,其中,黨建工作任務是指不斷加強黨的基礎理論及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讓學生從思想、組織等層面入黨,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與社會主義,這項任務的完成得益于學生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及理論實踐綜合能力。思政教育能夠讓學生獲取這一理論知識,但實現兩者協同的途徑與模式尚未明確,究其原因與缺乏重視有關。對此,加強各部門的重視意義重大。
任何黨的政策與路線制定,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同時要求各個黨員具有高尚的情操,信念堅定、無私奉獻,能作為其他學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楷模。對此,大學生的入黨動機也應當以為人民服務為主,但相關資料和數據表明,本著這一動機入黨的學生占比不高。由此可見,加強思政理論課教學極為重要,尤其入黨動機方面的教育更要貫穿于教學始終,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入黨意識。眾所周知,黨的先進性主要體現于理論的先進性。高校黨建工作應當圍繞建設學習型黨的目標,要求學生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并不斷學習先進理論知識,做到用馬克思理論分析社會與國際問題。理論層面的先進性,要求在思政課教學中向黨建方面側重,加強學生引導,使其自覺忠誠于黨,堅定共產主義信念。
高校思政教育為黨建工作展開做好鋪墊,高校黨建工作引領并推動著思政課教育不斷前進。在實踐中,一是要加大黨建教育力度,樹立黨員模范,提高其掌握先進理論的積極性,端正入黨動機;加強文化價值觀培養,使其具備高尚品質,發揮榜樣作用。二是要通過民主測評、設立民主監督機制等途徑完善黨建方面的相關制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等,糾正其學習思政課的態度。三是要加強作風建設,提高個人素養,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使其能夠影響更多大學生的個人素質。
將思政課成績作為黨員培養與考察的重要參照指標。利用學生入黨的熱情,提高其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思政課教學對培養學生三觀,塑造其遠大理想,提高其為人們服務意識,均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因此,要優化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要求加入黨組織學生的思政課成績達到80分以上。
當前黨員教育形式與黨組織形式多樣,但實質性活動內容相對來說不夠豐富且與黨建主題偏離,致使黨組織的威信降低,不利于黨員學習教育工作地有序開展。對此,應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思政課學習重點,使學生在堅定立場的同時,能夠運用理論觀點處理問題。同時,極有必要將思政課教育內容當作黨員學習的部分內容,并從領導體制方面予以保障。
高校思政課教育,不僅傳播黨的教育方針,而且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黨建工作關乎高校發展與國家命運,為順利展開黨建工作,應當積極構建兩者互動平臺。相關教育、教研工作者應當在了解兩者共通性與教育工作現狀的基礎上,從制度、管理、考核等多個方面入手,實現兩者的協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