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星 華僑大學法學院
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其快速便捷、信息傳播廣泛的特點,使得利用網絡進行民事執行成為可能,并已經逐步常態化運作。網絡拍賣作為利用新型網絡模式對涉訴資產進行執行的先進模式,有著無可比擬的諸多優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減少流拍現象、壓縮腐敗空間等優點的存在,使得網絡拍賣迅速獲得各地法院地青睞并高效推廣開來。但與此同時,這一制度在運行中的困境阻力也普遍存在,其實際執行的效果如何也有待考證。結合當前民事執行中網絡拍賣的運行現狀,以及其所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予以優化完善。
新的制度在面世之后,勢必會出現與傳統格格不入之處,也會因各方面考量的不足而出現困境問題,網絡拍賣亦是如此。盡管網絡拍賣已經初步構建起制度體系,也有程序規范,但實務運行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立法仍不夠清晰完善。對于網絡拍賣這一行為,我國尚沒有完善的、明確的立法對其作出規定。從民訴法的規定來看,法院可以作為司法拍賣的主體,自然也可以發起網絡拍賣活動。但法院在網絡拍賣中,是自行拍賣亦或者是委托拍賣,在哪一階段可以選擇這一拍賣方式,何種情形下才能適用網絡拍賣制度等,這些問題都沒有相應的規定。如此一來,勢必會導致實務中的操作展開沒有明確、統一的法律依據,影響了這一工作的高效、規范展開。
(二)運行程序存在諸多問題。網絡拍賣運行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何種法律程序,各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如何準確界定,是實務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立法層面對傳統司法拍賣的規定,難以直接適用,因此法院要求當事人及優先權人“到場”就面臨實現上的困境。網絡虛擬的環境下,并不存在“到場”的問題,有優先權的主體如何在網絡拍賣中行使這一權利,也沒有合理地解決方式。
(三)監督機制不健全。盡管網絡拍賣與傳統司法拍賣的平臺、方式路徑存在差異,但在這一過程中,確保司法拍賣的公平公正卻是共性的要求。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有完善的監督機制。網絡拍賣中,法院是主體,一旦法院方面存在工作的疏漏,出現監督上的不到位之處,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會呈現出擴大化之勢,更影響損害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此外,網絡司法拍賣大多是借助于淘寶等第三方平臺來進行的,為確保拍賣順利完成,有意向的拍賣人需要事先支付保證金,拍賣完成后,這一保證金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返回拍賣方的賬號。由此一來,可能會導致出現大量沉淀資金,這一資金的監督也存在缺位現象,極易出現問題。
(四)責任救濟機制不完善。網絡拍賣必然會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如果因網絡環境方面的問題,如某一方網絡突然斷開等,而導致了拍賣活動受到影響,法院方面是不會因此而擔責的,相關主體的損失如何才能得以彌補,并沒有相應的對策。一旦產生糾紛,法院、淘寶網等第三方的網絡拍賣平臺、拍賣人等之間的關系不明,所形成的協議性質未定,由哪一方來承擔責任、賠償損失,也是未知數。
從制度優化完善的層面來看,要更好地發揮網絡拍賣在民事執行中的積極作用,需要遵循以下路徑而展開:
(一)完善相關立法。立法層面,應該對實務中運行的網絡拍賣活動有所回應,理應通過立法的完善,來構建起完善的制度體系,明確網絡司法拍賣的流程,理清不同法律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確定相應的操作規則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網絡司法拍賣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簡稱《網拍規定》),對網絡司法拍賣的相關問題作出了回應,讓各地法院在處理中有了基本的規范準則,下一步也需要有更高層級的立法來作出更周全詳盡的規定,以指導實踐操作展開。
(二)規范運行流程。要確保網絡司法拍賣真正發揮作用,沿著規范的軌道運行,則需要結合其特點,循序漸進地展開。考慮到我國各地網絡發展程度不一、經濟水平不一,在推進網絡司法拍賣時,也要適當體現出地區的差異性。各地可以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網絡司法拍賣的規則、流程。同時可以考慮依據拍賣客體的類型,選擇委托拍賣或是網絡司法拍賣,并逐步統一形成“一體化”的交易平臺,以此來使各種類型的拍賣活動都能順利展開。
(三)強化監督監管。利用網絡的便利優勢,對網絡司法拍賣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以免法院權力被濫用。法院可以考慮放權,將司法拍賣活動交由技術過硬的第三方來進行管理、主持活動,與現階段第三方完全協助的模式不同,適當地賦予第三方更多的權力,而法院更多地進行監督。鼓勵公眾等通過網絡方式來對網絡司法拍賣活動進行監督,調動起群眾積極性,利用網絡匿名的優勢,擴大監督范圍,優化監督效果。當然這也需要法院、第三方網絡平臺,最大限度地做到網絡司法拍賣信息的公開,以為監督的實現奠定基礎。
(四)完善救濟機制。要妥善地保障在網絡司法拍賣中各方主體的權益,也需要進一步更新救濟機制,以確保在出現問題時,權益受損的一方可以獲得相應的救濟。
明確法院、第三方平臺的法律責任。比如法院方,負有告知義務、監督義務等,因這些義務履行不到位而導致競拍人、案外第三方利益受損的,則可以要求賠償。再如,明確網絡第三方平臺的義務,比如確保網絡環境理想,排除各方面風險,救助義務等,一旦相應義務履行不當,也可以要求其對權益受損方進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