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湖南省資興市就業服務中心
農民工指的是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為改善自身的生活條件而選擇到城市打工的擁有農業戶口的勞動者。農民工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我國所特有的現象。我國大量農民工背井離鄉,到各大城市充當廉價勞動力,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由于其不具有市民身份,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所能享受到的各項社會保障。近年來,雖然廣大農民工所能享受到的社會保障已經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但與城市居民相比,差距仍十分明顯。
在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的典型現狀就是參保率低,保障力度弱。具體來說,又存在著分布不均衡的現象。我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農民工社會保障存在著很明顯的發展不均衡現象。從地區而言,東部發達地區的農民工參與社會保障體系的人數占比遠高于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農民工的參保率是中部地區的近兩倍,是西部地區的兩倍多。從行業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農民工參保率較高,這是因為這些行業的危險系數較高,而相比之下,其他行業農民工的參保率要低得多。此外,農民工社會保障的統籌范圍較小,由于農民的戶籍在農村,大多數投保的范圍在縣級單位,很難實現更大范圍的投保統籌,再加上農民工的流動性較大,導致社會保障很難實現。
(一)農民工社會保障相關的制度體系不健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一開始就不是統一的,最初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在城市建立的,因此廣大城市的社會保障體系相對成熟。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在借鑒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起步較晚,很不成熟。同時,針對農民工的社會保障也一直處于停滯和低效的狀態和水平,制度體系的不完善導致農民工很難進入社會保障體系。相關制度和政策也沒有充分考慮廣大農民工流動性大、來源多樣、構成復雜等問題,社會保障機制難以匹配農民工的實際情況,不能夠充分有效地滿足農民工的實際需求。
(二)針對農民工社會保障的法律體系滯后。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同樣也離不開法律規范,有了法律依據之后,如果農民工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利益受到侵害,便可利用法律手段進行斗爭,爭取自身的合法權益。由于法律體系的滯后,廣大農民工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切實利益和實際訴求很難得到保障。一方面,在傳統的二元制城鄉社會結構下,針對農民工的法律保障機制不完善,農民工在社會保障方面很難獲得法律援助,在出現利益受損的時候,往往選擇忍氣吞聲,較少采取法律機制進行維護。另一方面,農民工在社會保障工作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政府部門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由于沒有農民工的積極參與和系統了解,從而不利于法律的進一步完善與充分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三)農民工對社會保障的認識不足。農民工的文化素質較為低下,其進城務工的主要目的是掙錢,他們只關心現時的經濟利益,而對社會保障缺乏足夠的重視,認為其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再加上農民工的收入普遍較低,如果加入社保,則自身需承擔相應的社保費用,從而導致農民工的到手收入水平更低,這也是廣大農民工參保意愿不強的一大重要原因。
(一)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的基本制度和體系。制度建設是社會保障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才能規范有序運行。具體來說,要結合我國廣大農民工的實際情況,建立具有針對性的分層分類的社會保障體系。首先,要完善最低生活標準,盡可能地將所有農民工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之內,這是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同時,考慮到農民工的多樣性,其生活情況、家庭情況和收入情況等各有差異,需以此為基礎,建立分類保障機制,在政策上對家庭情況較差的農民工予以適當的優惠。針對某些農民工短時間內出現經濟困難,社會繳納不上的情況,可采取恰當的年限推遲、企業補助以及政府扶持等相關政策,確定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的有效推進。
(二)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的法律體系
法律是社會保障工作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需加強廣大農民工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制宣傳和普法工作,并結合廣大農民工文化程度相對偏低的現實情況,以豐富多彩的,廣大農民工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維權意識、法律思想等深入到廣大農民工的意思深處,使他們充分意識到如果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可采取法律手段進行維權。另一方面,需建立針對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的法律援助平臺,針對重大的典型的農民工利益問題進行干預和援助,為農民工提供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指導。最后,也需鼓勵支持和引導廣大農民工積極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言獻策,使之更符合我國國情,更加有利于維護廣大農民工合法權益。
(三)加大對農民工社會保障政策的宣傳力度。農民工文化程度較低,對社會保障的理解不到位,從而降低了其主動參保的意愿,因此,加強相關的政策宣傳也顯得十分必要。一方面,各級地方政府可積極組織開展農民工社會保障相關知識普及講座活動,并邀請農民工參加,使其認識到參與社會保障的益處。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過報刊雜志、電視、廣播以及互聯網等多種傳播媒介,公開宣稱社會保障相關的知識,讓廣大農民工認識到社會保障的重要性。最后,用人單位在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很突出,政府也應向用人單位普及國家為鼓勵用人單位辦理社保的各項優惠政策,并引導和監督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依法依規為農民工辦理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