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紅 湖北省審計廳科研所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政府投資項目的數量大幅增加,規模不斷擴大,發揮的作用和產生的效果愈加顯著。但審計發現,政府投資項目建設過程中,在程序執行、項目監管、合同履行、造價控制及財務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一些問題。
(一)基本建設程序執行不嚴。部分項目違反基本建設程序,未辦理土地使用證或施工許可證即開工建設,違規補辦施工許可證;超面積征用土地,不按規定進行圖審,重大變更不報經相關部門審查批準,不按《開工許可證》規定的開工時間開工,邊設計邊施工;未辦理竣工、環保、消防驗收等即投入使用,工期控制不嚴導致未能如期完工等。
(二)招投標程序不合規。部分項目未經公開招投標,由建設單位將工程直接發包給施工單位,將前期地勘、環評、可研、設計、咨詢、工程質量檢測等服務項目直接委托給相關單位,采用直接委托方式確定材料、設備、儀器供應商;違規采取邀請招標、自行組織招標、先施工采購而后補辦招標手續等方式確定施工、供貨單位;部分項目評標過程不規范,評委對投標文件未響應招標文件、投標資料與招標文件要求不符等問題未提出異議,評委評分匯總錯誤導致不應中標的投標單位中標;招標清單編制不規范,未按規定時間公告評標結果;項目中標人弄虛作假,提供不實社保證明材料,借用其它單位資質投標,與其它投標單位串通投標等。
(三)項目監管不力。主要表現在:項目中標單位違規轉包、分包工程,將工程轉包他人施工,違反合同約定將部分工程分包給不具備資質條件的單位或個人施工,重復發包工程;個別項目未按規定實行“代建制”;參建單位履職不到位,項目代建、施工、監理單位未經建設單位批準,隨意更換投標時確定的項目現場管理人員,個別項目經理無執業資格;項目總包單位施工日志記錄及簽字不全,建設單位部分工程資料簽字手續不完備、不真實,有關工程施工質量的資料管理混亂;監理履職不到位,不按規范要求在相關資料上簽字,監理日志記錄及簽字不全等。
(四)合同簽訂、履行不到位。部分項目不按招標文件要求及投標響應內容簽訂合同,違背招標文件要求擅自提高預付款比例;施工單位未按招標文件要求出具履約保函、繳納履約保證金,合同在履約擔保金、結算時間和程序、進度款支付時間和金額、付款方式、誤期賠償、工期與結算等方面的約定與招標文件不一致;有的項目建設單位未按照合同約定收取履約保函或履約保證金,違規超額支付施工單位工程預付款和工程進度款,合同外收取管理服務費等。
(五)工程造價控制不嚴。部分項目概算編制漏項、高估編列、勘察設計工作不到位、工程暫估價過高;項目建設單位擅自提高建設標準導致增加工程造價;有的施工單位通過高套定額、重復計量、虛增工程量、調整價差等方式,多計多報工程價款;有的項目擅自改變建設材料,變更采購內容,造成投資增加;個別項目因方案和設計變更進行拆除改造、擅自改變項目用途、管理不善、方案論證不嚴造成損失浪費;項目前期規劃滯后導致重復委托設計等。
(六)財務管理薄弱。有的項目未按規定進行專賬核算、專戶存儲;項目資金管理不規范,建設單位列支與項目無關費用,挪用征地補償款用于經費開支,列支其他項目費用,向施工單位和個人出借資金,超標準列支建設管理費,違規使用拆遷補償資金,違規發放補助補貼,列支工程指揮部及征遷人員補助、獎金;個別項目施工單位支出不規范,報銷票據不合規,無合同支出等。
(一)健全決策機制,嚴把審批關口。相關主管部門應緊緊抓住項目審批這個源頭,嚴格項目審批程序,把好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及概算的審批審核關,對項目的可行性、建設規模、建設時序、總投資等按程序進行嚴格審核,科學合理地控制項目規模和建設標準,要以創新的思維、發展的觀點、求實的態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促進政府投資資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切實防止項目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出現偏差。
(二)健全整改機制,增強監督效果。對審計查出的問題和提出的審計建議,被審計單位應承擔主體責任,限期整改,追責問責;被審計單位主管部門應強化自身的監管指導責任,及時督促單位整改,并將整改結果納入部門考核考評機制。同時,主管部門應舉一反三,要求本部門管理的其他單位自查自糾,對存在的類似問題進行限期整改,以避免同類問題在本部門連年發生。對有些審批程序問題,相關職能部門要從改革發展大局出發,通過“放管服”改革,合理確定審批程序,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健全懲戒機制,強化結果運用。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應切實履職盡責,強化對建筑市場的監管,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應依托信用信息監管平臺,建立發改、住建、國土、環保、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等多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將具有不良行為的單位列入黑名單開展聯合懲戒,不斷規范投資行為。對代建、招標代理、勘察、設計、施工、供貨、監理、造價咨詢等參建單位的違規行為,應依法予以嚴懲。同時,要建立健全建筑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加快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將誠信缺失的企業清理出市場。相關部門應將監督檢查及整改落實結果作為制定完善政策、安排投資計劃、改進投資管理的重要依據,共同維護市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
(四)健全監管機制,加強日常監督。投資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和財政、監察部門應全面加強協調配合,依托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立健全與相關部門橫向到邊和市州縱向到底的縱橫協調聯動監管機制,切實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監督管理。發改、住建、國土、環保、財政、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等部門在項目前期工作、項目審批、計劃下達、資金撥付、進度控制、竣工驗收等環節應各自履行監管職責,依法查處建設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建設項目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