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翔 建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在投資實踐中,市場規模及市場格局、商業模式、公司治理等關鍵信息,是對企業投資決策進行判斷的重要依據之一。在這些關鍵點的背后,是看不見的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在起作用。而投資管理活動本身,亦體現出了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的影響。
企業規模經濟描述了企業的產品平均成本隨著“產量規模”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而范圍經濟描述了企業的產品總成本隨著“業務范圍”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馬歇爾是最早研究規模經濟的經濟學者,在其著作《經濟學原理》中首次提出了規模經濟的概念,此后規模經濟的內涵從馬歇爾的內外部規模經濟范疇,延伸到聚集規模經濟等更寬泛的領域。馬歇爾對內部規模經濟的分析主要基于“大生產”的優勢。新古典經濟學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生產函數模型,但主要是針對內部規模經濟而言,通過對勞動和資本兩類生產要素的投入,論述了規模報酬遞增、不變及遞減三類情形。阿爾弗雷德·韋伯則提出了聚集經濟的概念,這一概念通過引進空間向度,揭示了空間意義上的規模經濟,從而成為研究產業集群的重要基礎。聚集經濟揭示了經濟活動在空間上并非均勻分布,而是呈現局部集中的特征。如專業市場與產業園區,存在縱向關聯的產業上下游企業在空間上的聚集,人口聚集與服務業發展的關聯等等。
范圍經濟的概念首次由美國經濟學者Panzer和Willing提出,范圍經濟是指廠商不再專注生產一種商品,而是生產多種產品,且隨著經營產品種類的增多,平均成本下降。這主要是針對生產領域的。周天勇等國內學者則提出,范圍經濟還應加入時空因素,認為范圍經濟也存在于區域經濟中。長期來看,當某一區域生產多種產品所獲得的收益大于生產單一產品帶來的收益,且成本要小于生產單一產品的成本時,則該區域就存在范圍經濟。范圍經濟的本質,源自企業剩余資源的充分利用,如生產設備、廠房、倉庫等有形資源,渠道、品牌、管理能力、組織體系等無形資源。尤其是無形資源具有通用性,不可分割,有利于內部各類業務共享,形成范圍經濟。
經濟活動中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現象,也可以通過交易成本進行解釋。科斯認為市場交易遵循的是價格機制,而且每一次交易都是有成本的。為了節約交易成本,就形成了企業,原來通過市場進行的交易就可以在企業內部來完成,因此企業存在的原因就是為了避免交易成本。但是科斯也指出企業內部組織也是需要成本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成本或組織成本。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可以解釋企業一體化的并購活動、多元化發展。哈特從資產的專用性角度,對此進行了精辟的論述,形成了“哈特定理”:當不同企業的不同業務所涉及的專用性資產之間存在著高度互補關系時,企業的兼并(一體化)就成為產權配置效率的客觀要求;而企業間兼并則導致單個企業組織的規模擴張,帶來了一體化規模經濟形態,這樣既實現了產權效率,也節約了交易費用。而在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信息獲取的成本與企業組織成本大幅降低,尤其是平臺經濟的出現,不斷突破傳統的企業邊界,成為一種新現象。不過,科斯的理論說明了企業的規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個合理最佳規模,一旦超過了這個界線,就會導致規模不經濟。范圍不經濟與規模不經濟一樣都是源于管理約束這個共同的問題。
作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性規律,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對企業商業模式的選擇及管理影響較大,而行業市場規模與格局、商業模式與公司治理是股權投資重要的考量之一。行業不同,規模經濟的效應(規模效益)也不同,有些行業規模經濟很顯著,有些行業則不是,或出現規模不經濟現象。我們以醫藥大健康和資產(投資)管理兩個行業為例,論述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在兩類行業的不同表現。
中藥飲片作為中醫藥行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年復合增速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全國市場規模約兩千多億元。但飲片行業集中度較低,行業龍頭康美藥業市場占有率不足3%,年銷售額不足億元的企業占70%市場,市場相當分散。根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國內中藥飲片企業CR10<10%。因此,從目前的市場結構來說,飲片行業相對分散,沒有出現規模經濟現象。而這與飲片行業獨特的因素密切相關。簡單點來說,制造業無非產銷。從生產端看,飲片的上游中藥材具有農副產品屬性,生產流通相當分散,受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不同的藥材來源于不同的產區。具體到品類上,中藥材有數千種之多,流通市場中常見的有七八百種,商務部跟蹤統計的重點品種也有近五十種,相比小麥、大豆等大宗農產品缺乏規模化、標準化。因此,中藥材在商貿流通領域就大幅提高了難度,自然就對生產企業高效、安全的采購產生了不利影響,需要企業加大對倉庫和存貨的投資,并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的規范性問題。這一點與化藥領域精細化工的商業模式差異較大。不合規格的藥材在工藝上已很難得到矯正。而在銷售層面,由于缺乏國家標準,且難以辨別品質與品牌,飲片的銷售缺乏終端規范及標準,渠道資源的維護也頗費周折。加之飲片行業初加工的性質,門檻較低,行業內通常也是以銷定產。總體來看,飲片的產銷本身就決定了行業難以產生內部規模經濟,因此行業內的橫向并購鮮有發生。而從近年來飲片行業并購案例來看,也基本上都是下游中成藥或醫藥商業對上游飲片的并購。加之監管的倒逼,包括飲片企業在內的中醫藥企業也開始進入道地產區進行布局。這也揭示了中醫藥領域具有范圍經濟,但可能不具備規模經濟的特征。但從產業聚集層面看,飲片產業發展較好的亳州市,聚集了大大小小數百家飲片企業,中藥飲片產值占全國的30%以上,成為全國飲片發展的區域領頭羊,仍然具有聚集經濟效應。
在中醫診療與連鎖藥房領域,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相比飲片則呈現了不同的情形。相比于心腦血管、腫瘤癌癥、神經及關節骨科等西醫科室,吸引了全國各地慕名而去的患者尋醫問診,由于“治未病”的特性,中醫診療覆蓋的人群范圍相當有限,具有明顯的區域意義上的范圍不經濟。在這一點上,連鎖藥房可能更突出,地理范圍限制更明顯。因此,他們的增長空間主要在于跑馬圈式地規模化發展,需要大量資本投入。而在這一點上,連鎖藥房相比依靠老中醫這種資源的中醫診療更有優勢。
在資產管理領域,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也導致了不同的細分領域規模經濟懸殊巨大。這種懸殊主要體現在資本市場一二級市場領域。一級市場由于存在著較高的交易成本,市場低效,投資標的的尋找、篩選、交易都相對困難,因而在不同的投資階段,存在著不同的規模經濟邊界。這種邊界在風險投資或創業投資領域會更加明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貨幣政策持續寬松,不同投資階段的單筆投資金額也更大了。相比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交易成本更低,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資金操作。因此,在同等規模下,二級市場或證券市場的資產管理相比風投等更具有規模經濟效應。
而在范圍經濟的范疇上,可能在不同的層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在一些保險機構或許多資產管理機構層面,資產分散配置具有已被世界范圍內廣泛證明的作用,并不涉及范圍經濟效益。而在綜合型財富管理公司和一些跨一二級市場的私募機構層面,范圍經濟的效果則仍待觀察。這主要與機構自身能力建設相關,也與機構面對不同的客戶群體相關。當這些機構試圖拓展客戶群體,擴大規模時,自然也要匹配不同客戶的流動性及風險收益需求,就要進入不同的領域,短期內有可能超出自己的能力圈范圍。但對于綜合性投資公司而言,需要匹配資產負債以及廣泛分散風險,就要全方位進行資產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