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書菊 山東青島膠州市李哥莊鎮人民政府
前言:農村經濟、農村集體經濟二者相輔相成。結合農村集體經濟的實際情況,著眼系統本身,提高隊伍專業素質,從根本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但是在實際操作落實中還是存在一定問題,本文通過對問題的研究分析,提出具有現實意義的策略,希望切實保障農村群眾的利益。
1.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實性差。經過分析發現,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制度本身內容不完善,并存在落實性差的問題。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制度不適應基層集體經濟實際情況,出現基層管理人員有心無力的問題。同時,基層財務管理人員沒有意識到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落實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制度,出現問題時,互相推卸責任;管理人員離任時,徹底撒手不管[1]。
2.基層核算工作不扎實,表面文章。在部分地方集體經濟財務管理中,存在核算基礎工作不扎實、流于形式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表現:第一,會計憑證和賬簿保管不當。賬簿丟失、損壞嚴重,甚至沒有賬簿,除了現金、銀行流水賬外,沒有使用正規會計賬簿進行記賬。第二,賬簿更新速度慢,部分村級會計多年使用一套賬簿記賬。未按照相關財務管理要求嚴格對集體經濟財務事項進行記賬,出現會計事項核算不清、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無法及時對賬,使得賬目不清、賬實不符問題愈加突出。
1.審計監督發展滯后,人員短缺。相比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鄉鎮審計發展相對滯后。部分地區對審計和監察的不重視,相關人員短缺,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導致部分地區審計監督力度缺失,最終做出沒有參考性的審計結果報告,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體制產生了巨大影響。
2.上下級聯系不密切,傳遞慢。農村基層集體經濟審計和監督部門存在與上級審計監督部門聯系不密切,甚至缺乏聯系的問題,同時上級審計監督部門不能深入農村基層,推進、了解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在下級實施情況,使得上下級部門出現協調不同步,出現工作進度不統一的問題。
1.完善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體系。根據財務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完善當地財務管理制度,借鑒學習其他地方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體系的優秀推行成果,結合地方實際經濟發展狀況改善財務管理結構,從根本上將農村財務管理職能轉變到財務部門[2]。制定并推行符合相關地方實際情況的相關管理法規,由財務部門對地方農村集體經濟財務進行依法管理,發揮財務部門的對口性和帶頭性,嚴格監管基層集體經濟財務管理,真正落實管理制度。做到獎懲并行,在處罰違紀者的同時,對遵規守紀且表現良好的員工予以獎勵,使財務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2.提高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目前,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人員缺乏相關法律意識,造成了集體經濟財務管理混亂、主觀性強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上級部門應做好帶頭作用,在加強自身隊伍法律意識的同時,加強地方隊伍的規范化法律培訓。前期可以派駐人員至地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幫助地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逐步建立科學的集體經濟財務管理模式,引導地方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合法化、專業化、權威化。
1.依法規范審計程序,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完善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系統,2007年10月30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農民承擔費用及勞務管理條例》等法律,頒布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規定》(以下簡稱《農村審計規定》)。其中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范圍進行明確規劃,對審計職權和獎懲提出了依法限制,對審計程序做出了依法規范?!掇r村審計規定》的出臺從制度上加強審計監督隊伍規范發展,促進審計監督內部組織健康發展,健全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制度,提高農村經濟效益,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2.創新審計監督方式,加強上下協作能力。針對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工作中出現的上下級聯系不密切,工作不同步問題,有上級部門派駐專業審計人員深入當地集體經濟組織,加強工作溝通,及時了解當地農村集體經濟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審計和監督問題,及時反饋給上級部門,上級部門迅速做出反應和處理。同時,創新審計監督方式,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積極調動當地村民,參與到農村集體經濟的監督中,做到農村集體經濟賬務公開化、透明化。
3.建立獨立審計機構,提高隊伍業務水平。建立獨立的集體經濟審計機構,由上級直接委派專職審計人員,保證審計結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同時,組織在崗的審計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加大在崗審計人員培訓力度,提高審計隊伍業務整體水平。
總結:綜上所述,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和審計監督保障了高水平農村集體經濟的建設。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扶持下和相關部門的重視下,逐步提高財務管理隊伍人員素質、完善農村財務管理體系,依法規范審計程序,加強相關部門上下級協作能力,加快我國新農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