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欣
1980 年9 月10 日通過的《個人所得稅法》,象征著我國首次開征個人所得稅,征收對象為中國境內居住的所有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但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是針對各類收入及報酬征收的一種稅。從實施起,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隨著社會發展也在不斷修改和完善,1993 年至2011 年間進行了6 次修改,工資薪金的扣除標準從最初的800 元/月提升到了3500 元/月,稅率從九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七級超額累進稅率,逐漸形成較為穩定的個人所得稅征收體系。
2018 年8 月31 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改決定通過,標志著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迎來了第七次修改。這一次修改,可以說是個稅發展的一次重大變革和突破,一是首次采用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二是首次設置專項扣除,三是優化稅率結構,提升費用扣除標準,四是實行預繳與年度匯算清繳相結合的征收方式。
在本次稅改之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采取的是分類征收管理,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經濟社會以及政治政策特點,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征收模式已經不能公平合理的調節社會貧富差距,同時這種模式的計算較為復雜繁瑣,間接上造成稅制復雜,增加了納稅人依法納稅的難度,給稅收管理部門的征管帶來一定的困難。而從全世界的角度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普遍為分類征收、混合征收和綜合征收三種模式,以綜合和混合征收為主。因此在本次改革中,考慮到我國目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情況,以及向國際接軌的目的,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使用費這四類所得項目合并為綜合所得,實行分次預扣預繳、年度匯總清算的征收方式;經營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等方面的所得繼續按照分類核算征收,實現了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混合征收”過渡。
隨著我國教育、醫療、住房及養老等制度的不斷深化改革,個人所得稅在本次改革中的最大亮點就是新增了與家庭生計有關的專項扣除項目,即可以在每月綜合所得基本扣除的基礎上加以補充扣除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贍養老人支出、住房貸款或住房租金支出這六大項目。這一專項扣除的設置,極大的減輕了中等收入工薪階層的納稅壓力,在激發居民消費潛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稅改之后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起征點由3500 元/月提高至5000 元/月,并且進一步拉長3%、10%和20%這三檔較低稅率對應的級距,同時縮減25%的級距,保持30%、35%、45%這三檔較高稅率的級距不變。起征點和稅率級距這兩方面的變化調整,優化了我國個人所得稅稅率結構,使得納稅人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了稅收減免優惠,再加上專項扣除,中低收入人群如工薪階層實現了明顯的降稅減負效果。
在本次稅改中,首次提出并實行了匯算清繳概念。根據新《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當納稅人的收入僅限于工資薪金所得時,其在年度終了時的應納稅額與預繳稅額應當是相等的,不需要再次進行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但是對于存在勞務報酬所得、稿費所得和特許使用費所得,在兩處及以上地方去的收入的人群,則需要在年度終了時進行綜合所得匯算清繳,補齊或申請退還預算稅額與年度應繳稅額之間的差額。
實行按月預繳、年度匯算清繳的方式,雖然會增加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的申報納稅工作量,但是對于納稅人來說,在每月工資起伏較大、不穩定的情況下,可能達到節稅減稅的效果。
本次稅改將工資薪金等四項收入合并為一項綜合所得,是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收模式的中重要變革,但是仍然存在局限性。綜合所得,也叫勞動所得,實行七級超額累進稅率,而資本投資等所得,實行的是20%的稅率。然而,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來源,大部分是來自資本所得而不是勞動所得,因此在現行的稅收結構下,不能很好的體現按勞分配原則,容易造成稅收對收入的逆調節作用,違背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初衷。
所以隨著我國經濟和個人所得稅制度的不斷發展,以及稅收監管和納稅人納稅意識的不斷完善,個人所得稅必須向綜合所得制模式轉變,現階段的混合稅制絕不是終點。只有向綜合所得轉變,才能增強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的公平性,更好的體現稅收原則和公平原則。
目前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是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征稅,但是我國的實際情況往往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活開支,因此容易造成家庭稅收負擔的不公平。比如就最普遍的三口之家而言,夫妻雙方收入各五千,與另一個家庭夫妻一方工作、收入一萬元相比,兩個家庭的總收入是一樣的,但是第一個家庭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第二個家庭則需要繳稅。因此,以家庭為申報單位,將配偶及未婚子女的所得綜合起來進行家庭收入聯合申報納稅,能更好的體現稅收的公平。
新增了六項專項扣除項目,是本次個人所得稅改革最大的變化。但是,僅僅這六項專項扣除,并不能涵蓋家庭的生活必要支出。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方面,必然會向企業所得稅方向變化,即以收入扣除個人或家庭的生活必要支出后的余額計算個人所得稅。要實現扣除生活必要支出的公平和可執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就要求納稅人做到生活必要支出取得發票,以票為據,據實扣除。這就要求居民在日常消費中注意對發票的獲取,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對商家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加強我國增值稅稅收的完善和管控。
本次稅改后,稅務機關本著方便扣除的原則,實行“納稅人自行申報扣除項目,證明材料留存備查”的稅收征管方式。對于稅務機關來說,這一方式極大的減輕了稅務部門的工作量,同時節約了納稅人的申報審批流程,但是往往要求納稅人具有較強的納稅意識,能夠誠信據實的進行扣除項目申報。同時,本次稅改取消了原年收入超過12 萬人群的自行申報政策,這就要求各扣繳義務人履行好扣繳義務,同時加強稅局和銀行的互聯監管。結合我國目前的稅收情況來看,稅務機關必須要加強稅收征管方面的宣傳,完善各部門信息資源的共享,建立個人信用及監管制度,強化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