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令銀
為了實現公司的戰略目標,提升公司整體的管理水平,許多企業都采用了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以實現對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然而,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預算管理也需要不斷創新與完善,不斷融入新的理念與方法,使之更加適用公司發展需求,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標桿法(Bench marking)是戰略管理會計的一部分,通過對競爭對手的財務及其他公開信息的分析,找出競爭對手的優勢,發現我方的弱勢,從而取長補短,保持市場地位的一種分析方法。標桿法可以促進企業成為學習型組織,不斷學習和改進,才能使企業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本文基于標桿法,探討如何通過與同行標桿企業的財務指標的對比,找出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分析存在能夠提高和改善的環節,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參考優秀企業的一些指標,使得預算編制更加合理,考核更加公平,在預算執行、評價過程中,通過對比標桿企業的業績,使得評價更科學、更具有信服力,達到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效果。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在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對未來的經營活動和相應財務成果進行充分、全面的預測和籌劃,并通過對執行過程的監控,將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目標不斷對照和分析,從而及時指導經營活動的改善和調整,以幫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業和最大程度地實現戰略目標。
目前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
1.預算編制周期長、工作量大。為了簡化預算編制過程,許多預算項目采用了增量預算法,但是,歷史數據可能包含了不合理成分,這樣的預算編制方法承認了不合理成分的存在。
2.預算目標偏離實際,沒能跟公司的戰略目標緊密結合。為了省去日后在預算執行時資金緊張,”預算松弛”、虛報預算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3.預算審核缺乏依據。財務部門在收集匯總所有業務部門上報的預算后,發現預算往往嚴重超支,這時候由于缺乏審核依據,不容易判斷每個部門的具體業務需求,無法明確認定哪個部門的預算不合理。
4.預算執行的浪費。如果部門預算在年度沒有執行完畢,為了下一年度預算額度不被消減,往往會突擊花錢,導致財務資源的浪費。
5.進行預算考核時,有可能獎勵那些設定的目標較低的部門及員工,那些設定較高目標的部門卻不能得到公平的對待。
另外,在預算執行的評價方面,由于指標設計的不合理、目標設定不科學等因素,很難得到各級部門的信服,預算的權威性也就受到影響。
標桿法是將本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與從事該項活動的一流企業進行比較,從中尋找優秀的實踐方法,從而提出改善行動的方法,以彌補自身的不足,促進企業自身業務持續改進。
標桿法有以下優點:(1)可以促進企業正確評價自身所處的位置,為優化業務流程標準提供依據;(2)引導企業關注在關鍵領域的改進,設定的目標往往具有挑戰性,但是能夠達到;(3)往往能激發出創新點,促進企業長遠發展;(4)分析結果往往能促進企業業績的改善,特別是在如何控制成本和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方面。
標桿法可以通過分析競爭對手的何種產品受到市場的歡迎,促進企業提供更多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幫助企業找到可以滿足市場需要的發展方向。與預算管理相比較,標桿法也是為了實現公司的發展戰略,從本質上講兩者是相通的。
在標桿法中,差異分析是關鍵,通過差異分析來探究發展驅動因素,有助于明確企業的改進方法,這個理念同樣也是預算管理的重要內容,對預算指標和實際值的對比,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等。
另外,標桿法的目標是發現與標桿伙伴的差距,為了縮小差距,必須通過學習和不斷改進,這個時候,可以使用預算管理,將改進措施分解為預算目標,從而使標桿管理通過預算管理實現真正的“落地”。
在全面預算管理中運用標桿法的意義在于明確目標,發現差距,縮小差距,從業務源頭查找真正的驅動因素出發去解決問題,并能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
在預算編制階段,主要的工作是確定考核指標,并確定目標值,比如目標利潤是多少?增長額為多少?可以參考同類公司的目標是多少,結合公司自身的發展戰略進行調整,以保證公司的市場占有率等達到預期目標。
1.戰略標桿分析
標桿預算管理的第一步應從企業發展戰略入手,重新審視企業所處的環境,分析企業各項戰略性領域。只有對企業自身的發展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才能正確選擇標桿對象,才能確立科學的標桿預算標準。
企業應分析哪些戰略領域需要進一步改進,從而選定合適的標桿伙伴,通過深入對比分析,尋找對方發展的優勢及其驅動因素,為后續的預算指標的確定打下基礎。
2.確定預算目標值
全面預算管理的難點之一在于預算目標和指標的確定,如果目標設定不合理,便會形成過高或過低的預算目標的現象,也就無法發揮應有的激勵和約束作用。在引入標桿管理思想后,可以為預算目標和指標的設立提供參照,使得預算目標具有可行性。
在確定部門業績指標時,毛利率等指標也可以參考同行公司的實際完成情況。在確定了目標利潤值,目標毛利額后,就可以倒擠出目標成本、目標費用額度,以促進公司通過價值管理來降低不合理成本、節約費用。
標桿預算制定后,需要對其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計量、反饋和分析,及時判斷標桿預算目標能否可以實現。在預算執行階段,可以通過調查等多種形式收集標桿企業的相關信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實地考察,深入了解學習對象,以達到模仿的效果。
同時,可以開展內部業務部門之間的對標,發現優秀團隊,并形成榜樣,激勵其他部門向其學習,形成比學趕超的生產經營場景。
在半年度或年度終了,企業應針對標桿值與自身實際值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確定差異產生的真實原因,從中找出改善途徑,并形成反饋報告,為后期的預算管理提供支撐。
1.發現差距
在信息收集的基礎上,比較自身的特點和競爭對手的優點,以獲得最佳的業績表現和標桿差距(Bench marking Gap)。標桿差距便是公司需要改進的方向,比如減少產品質量缺陷、按時供貨、增加產品功能、減少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等。
2.采取行動,趕超競爭對手
通過以上分析,確定差距后,便需要采取措施縮小差距,這是標桿分析的最困難的階段,有時候可能涉及到對組織內部的重構、員工的培訓、新的資本的投入等。
在標桿法的應用中要注意避免一些誤區,主要包括:一是標桿法絕對不能針對某一家進行簡單的模仿,而應分析多家,最終找到成功的共同點,才能用于指導工作。二是標桿法往往關注于如何正確的做事,而忽視了如何做正確的事,這個區別就像效率和效果一樣,一項流程可能很有效率,但是效果并一定很好。三是標桿法是用別人昨天的辦法來解決明天的問題,容易忽略問題及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四是標桿法是一種追趕,而不是開創某些有區別的辦法;我們使用了標桿的操作方法,可能標桿對象又更新了他們的操作方法。五是它并非沒有成本,可能會分散、轉移管理層的注意力;如果信息不夠準確,容易產生誤導管理的結果。
另外,為了更好的發揮標桿法在預算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形成全體員工重視標桿管理的意識,各部門都應積極接受標桿管理的理念,全員參與,敢于暴露自身的不足,承認對方的優點,進而不斷學習、持續改進;二是要深入分析對標企業,找出形成標桿企業優勢的根本動因,結合我公司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實施標桿法管理;三是需要建立多維度的對標指標,指標不僅包括銷售毛利率等財務指標,還應包括客戶滿意度等非財務指標,往往非財務指標具有前瞻性,在企業管理過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四是在進行差異分析時,應考慮到雙方的會計處理差異等因素,從中找出最佳的學習途徑和改善方案,通過預算考核等使得標桿管理真正落地。
毛主席曾在1956 年闡明了對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將標桿法運用到預算管理中,便貫穿了這一核心思想,即通過各種方法分析競爭對手的戰略定位以及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以挖掘和保持自身競爭優勢,謀求自身長期發展的一種管理手段。每個公司都有其值得效仿之處,惟有不斷地改變與學習才能適應社會及環境的快速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