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喬冰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我國政府對會計制度進行改革,以順應當前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在改革之前,我國事業單位主要采用預算會計核算的方式,事業單位的主要精力放在預算管理上,管理會計工作存在很大缺陷,影響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研究新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進步,我國對會計制度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改革,經過2015 和2016 年會計準則的鋪墊,于2017 年正式出臺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新制度的出臺對事業單位財務和預算管理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有利于現代財政制度的順利實施,在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面會體現出財政制度的優勢。具體而言,新會計制度的實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有利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事業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時,要充分考慮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從而有效反映會計要素各項活動,有效提升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從整體價值來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由獲取到報廢是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2)有利于固定資產實效性的提升。加強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需要很多基礎性工作的支持,固定資產在管理主體上必須明確,從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固定資產進行合理的利用,以有效提升固定資產的綜合使用效率,促進事業單位各項工作順利的進行。
1.相關政策缺失。從管理制度上來看,我國很多事業單位缺乏相應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導致在管理過程中隨意性較大,工作人員無章可循、無規可查。例如,一些資產的采購和入庫管理在審批程序上比較簡單,影響資金的合理使用和長期有效的管理。在資產報廢制度方面,很多操作設備已廢棄多年,但是賬目上依然存在,一些應該及時處理的設備長期閑置,占用場地的同時也喪失了其二次利用價值。在資產交接時,管理人員對交接手續認識不足,認為有簡單的交接程序即可,對以后的管理十分不利。有些事業單位雖然制定了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但總體內容上較為空洞,可操作性不強,制定流于形式,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造成一定障礙。
2.管理意識薄弱。事業單位隸屬于政府部門,由政府投入大部分的資金,資產總類上屬于國有,造成很多事業單位領導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薄弱,在管理過程中往往重視現金的管理,對實物管理比較輕視,對資產的使用價值和效率更是考慮較少。“只求需要,不求效益”,造成事業單位很多設備發揮不了應有的價值,資產配置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重投入、輕管理,重規模、輕產出”,“積極購買、浪費使用、無人管理”等現象在事業單位中非常普遍。
3.管理中賬實不符。賬實不符現象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非常普遍,一般情況下,固定資產財務賬由財務部門主管,而固定資產由資產管理部門主管,實物由使用部門管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由于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這些部門之間缺乏及時有效地溝通,產生一些固定資產的購置、保養、調撥和報廢時信息不對稱,進而造成賬目與實際嚴重不符,給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造成很大的弊端。
1.提高思想上的認識。在進行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事業單位領導和相應的管理人員應意識到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重要性,逐步建立健全內部管理體系,制定一系列可操性強的管理制度,從而有效提高固定資計提折舊理的綜合效率的操作的完整性。在崗位職責安排方面,建立職責分明的管理體系,將內部控制責任落實到個人,誰出問題誰負責。強化工作人員管理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鼓勵全員管理,加大固定資產的維護和保養,對于一些設備應加強日常檢修,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全員內部控制體系。在考評機制上,要注重管理人員理論知識的培訓,做好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相關操作軟件的在崗學習,對培訓結果進行考核,對于考核不合格進行重新培訓。積極引入專業的高校固定資產工作人員,及時進行人員調整,對尸位素餐者及時淘汰,對優秀職工進行鼓勵。加強管理人員和外界的溝通交流,不斷學習和更新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理念,做好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為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打下堅實的基礎。
2.規范會計核算。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類型來看,不僅包括構筑物、建筑物等,還包括機械設備、器材等,為了有效提升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在進行計提折舊前應減少不必要固定資產的使用頻率。不僅如此,在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法上有多個,在選擇時應確保前后相同,如果在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轉變方式,單位應成立一個專業的機構來進行相應的核算工作。具體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時,應當考慮下列因素:(1)固定資產預計實現服務潛力或提供經濟利益的期限;(2)固定資產預計有型損耗和無形損耗;(3)法律或者類似規定對固定資產使用的限制。此外,由于稅法在固定資產計殘值估算時有諸多限制,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不考慮預計凈殘值,應充分考慮會計核算的區別,從而確保會計核算工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后,無論是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已提足的固定資產,可以繼續使用的,應當繼續使用,規范實物管理。
3.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推行固定資產網絡化管理。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比如記錄、保管不全、傳輸和儲存不方便等,容易造成賬面和實際不符,造成資產重復購置、固定資產利用效率低下等,不利于綜合管理。利用網絡化和信息化技術可以大幅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可以實現資產的動態化管理。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實行更新管理信息,方便用戶根據權限進行瀏覽、查閱和使用等。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新會計制度的改革,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受到較大的影響。在新的會計制度背景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會趨向規范化、科學化,為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進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推動我國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