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暖倩
目前,經濟全球化的腳步不斷加快,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環境。基于此背景下,企業只有不斷強化內部管控力度,才能夠保證各項經營決策的正確性。在利用內部審計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當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不斷創新管理機制。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應當發現各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合理的審計模式,吸納優秀企業的管理經驗,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為國有企業的穩定發展奠定穩固基礎,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從現代風險導向的含義進行分析,一般都是對國有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分析,還要開展風險控制評價活動,逐漸得出剩余的風險系數,并結合審計追加的程序,對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合理優化。基于現代風險導向開展內部審計活動,逐步規范化審計內容與范圍,將內部審計資源匯集到相同的管理區域之內,有效提升內部審計效率。國有企業應當遵循國際審計準則,加強內部管控力度,為后續活動的開展打下穩固基礎。
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責任十分重大,涉及到企業的經濟監督及管理工作,相關的工作人員不僅要注重企業的管理活動,還要對于財務收支加大重視力度。根據風險大小預測審計的重點,有效降低審計成本,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創新審計實踐要求,要進一步把握新時代的形勢及基本要求,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創新內部審計技術方式,對發展計劃進行合理的編制,推動國有企業的進步。
A 企業成立于2008 年,是一家國企業,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各項投資項目利潤能夠保持在26%左右。由于營運資金充足,不斷提高投資金額。但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導致現代化風險頻頻發生。基于此背景下,相關的管理人員應當建立風險管理預警機制,編制合理的發展計劃,對各項經營活動進行審計,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控制。但在實際的審計過程中,A企業還存在許多問題,具體闡述如下:
A 國有企業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原有的風險管理機制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發展需求,存在許多不確定的風險因素。在風險管理機制中,對于員工的風險控制意識有一定的要求,在獲得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進而制約了國有企業的全面發展。就目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雖然大部分國有企業都已經意識到了風險管理機制的重要性,管理者容易忽視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獨立性與剛性,沒有受到領導層的直接管理,導致內部審計職能流于形式化。
當前的審計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內部管控的需求,對審計工作的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由于信息化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審計人員也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沒有結合新時代發展的優勢,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技術與平臺,導致A 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受到種種限制。若審計人員沒有對國有企業經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就無法編制合理的發展計劃,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基于現代風險導向背景下,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十分重要,不僅能夠保證風險管理機制與審計模式相互制約,還能夠為實現長遠發展目標作出巨大的貢獻。審計人員要結合年度內控評價并與風險管理部門進行排查,摒除傳統的管理模式,合理利用獎懲制度,不論員工的日常工作表現如何,都應當加審計執行力,將管理目標進行合理的劃分,保證其能夠明確自身的基本工作職責。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明確審計的基本內容,發現各個環節中存在的特殊風險,不僅要保證內部審計評價的真實性,還需要將其作為控制風險的基本職能,制定合理的審計方案。若國有企業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出現異常問題,就應當采取風險預警機制,使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能夠盡早做出優化與解決措施。結合國有企業的發展情況,編制合理的審計報告。在明確審計重點內容的基礎上,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問題發生。
基于現代化風險視角下,制定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滿足基礎的內部審計需求,明確各項業務的操作流程與標準,逐步規范化審計人員的行為,還應當出臺規范化的規章制度,國有企業要根據行業的基本特點與企業的發展情況,并將方案及時反饋給領導層,進一步健全化內部審計部門,向相關的審計部門進行定期匯報,保證各項經營活動都能夠得到嚴格的審計。國有企業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應當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合理的配合,各個基層的監督管理人員都應當開展良好的評估工作,逐步落實內控責任。對于國有企業的重大投資項目進行分析,若出現財務異常的問題,審計人員就應當開展專項的審計工作,找出其中的動因。在開展采購工作的過程中,逐步落實審計的基本職能。
與此同時,要想從根本上規避經營風險發生,就應當建立崗位不相容制度,避免審計人員出現貪污違法的行為。國有企業務必要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還應當將員工的績效考核評價與國有企業的發展直接掛鉤,將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最大化。通過建立績效考核機制的方式,將內部審計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化。
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開展內部審計的過程中,應當從傳統的形式轉變為會計電算化,使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能夠更加方便。在審計信息化進程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被計算機審計功能替代,有效縮減工作時間。相關的管理人員應當對資產的使用情況進行動態化監督,做好事前的風險評估與事中延伸管理及事后的審計工作。國有企業應當搭建健全的信息化平臺,對各個部門的數據與信息進行存儲與分析。合理利用大數據技術幫助企業的內審人員解決信息過多的問題。因此,國有企業要建立審計資料的數據庫,不斷提升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加快信息的共享速度,結合企業原有的財務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等,將其進行有效的整合,逐步建立審計綜合管理系統,從而達到提升內部審計效率的基礎目標。
總而言之,基于現代風險導向背景下,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信息源也不夠成熟。不管是從價值創造還是長遠發展的角度進行考慮,相關的工作人員都需要及時發現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將風險防范工作做在事前,進而避免對后續工作的開展造成影響。通過創新內部審計模式,建立內審對賭,開展內審工作的合理評價,進而為企業的戰略性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