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
企業整體的內部控制應當具有適應性原則,整體的內部控制過程應當對企業的資產經營規模以及業務范圍還有經營風險進行控制,而且隨著市場環境以及自身業務的不斷調整,內部控制的方式也應當發生變化,內部控制的整體前提應當保證合理有效,對成本與效益做到相互協調。整體的成本應當保持合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整體的把控。企業整體內部控制活動,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有效盈利,因此所有的控制行為應當保證經濟價值,并對投入以及產出做到有效評估,而通過成本收益視角對內部控制進行把握,可以對未來的經營目標做到有效把控,使得內部控制制度的整體機制最大程度發揮。
公司整體管理中內部控制屬于較為特殊的一項工作,在整體的管理中處于監測以及管理地位,對公司的治理情況具有重要影響,而且內部控制的效率的提升需要公司各方面機制的有效協調,為內部控制提供良好的環境以及制度,以便提升公司的整體經濟收益。公司內部控制系統需要良好治理環境的同時,也需要確定好自身的經營效益目標,提升整體控制的專業性以及目標性,如果不能夠建立起有效的控制目標,則內部控制整體效率將難以得到有效滿足,甚至在一定情況下,公司的整體內部控制還會出現形式主義的狀態,不僅僅浪費公司的整體人力、物力,還不能夠為公司的盈利提供有效基礎,因此內部控制應當制定好有效的管理目標,符合企業長期盈利的方向,做好內部控制的管理工作。而且企業的內部控制在總體上屬于公司內部業務,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還需要按照公司的整體原則進行控制,實現成本以及收益的最佳比值,從內部控制的目的上來看,通過成本收益的角度對內部控制的治理效率進行分析,提升內部控制的治理效率,具有積極作用。
在新的經濟制度下,尤其是隨著市場變化的波動性增加以及目前國內市場的政策調整,公司內部控制效率的提升一般情況下需要進行最優內部控制制度的選擇,并對內部控制管理方式進行調整。通常在選擇最優控制制度的時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內部控制的功能以及目標既定的情況下選擇花銷相對較低的內部控制制度,而另一種則是在整體內部控制經費一定的情況下選擇可提供更多管理職能,實現更好目標的內部控制制度。在進行選擇時這兩種方式經常會搭配運用,從動態上構成公司有效的整體內部管理體系,實現良好的運行。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整體構建以及運行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而為了達到既定的治理效果,或者在既定的收益目標下實現成本的最小投入,都需要對內部控制治理效率進行調整,從成本收益角度來看,整體內部控制的效率可以看成是由治理收益以及治理成本組成的綜合體,治理收益以及治理成本之間的比值越高則代表整體的治理效率越好,而如果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則說明治理效率有所下滑。即整體內部控制的效率的提升,應當在保證整體治理目標既定的情況下,實現成本的最小投入或者是在治理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實現治理成果的最大化。這既是公司內部控制管理效率提升的基本方式,也是在成本收益視角下,整體內部控制效率管理的方式。
1.加強對成本收益重視,將內部控制貫穿整體公司流程
內部控制的效率提升,首先應當加強對于內部控制管理以及內部控制的會計控制,而且為了實現整體成本的收益提升,應當對內部會計控制加強重視,同時對公司內部財務部門的內部控制職責進行梳理,加強財務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與公司整體內部控制的結合,實現公司內部股東以及經營管理人員等不同人員的利益分配,并對人員的權力以及職責進行明確劃分,建立專門的內部控制監督以及激勵體制,實現公司內部管理的有效平衡,做到管理效率的提升。在整體內部控制中,相關人員應當對公司財產做到有效維護,以此為基礎,充分調動公司財產進行經營目標的實現,對內部的信息以及資金流動情況做到良好運行,實現投入與產出的最優比值。
在此階段公司管理人員還應當對公司內部的控制制度以及措施逐步完善并加強落實,提升整體重視程度,對公司內部的控制制度的結構進行優化,形成公司治理的整體流程管理從事前、事中、事后進行整體控制,加強整體的內部控制體系構建。
2.選擇內部控制最優方案,提升整體治理效率
公司內部控制效率的管理應當以經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的參考基礎并對邊際效益以及編輯成本進行管理,對整體內部控制中成本效益以及內部控制的效率進行研究,尋求整體內部控制的有效平衡。內部控制效率的提升對公司管理具有積極作用大內部控制的整體效率應當維持在一定范圍之內,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公司自身效益的實現。
公司內部應當對自身的經營數據以及資料進行總體管理,并注重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將公司內部的運營數據以及相關資料進行綜合管理,通過財務部門以及其他部門協調工作對財務數據進行整理,并建立好內部控制效益以及成本方面模型,尋求邊際效益與邊際成本相當的內部控制方案,實現內部控制方案效率的最大化提升。
3.實現內部控制與公司正常治理的交叉重疊,保障內部控制有效推進
公司的內部控制對于公司的正常治理具有有效的補充作用,并能夠幫助公司實現有效治理,而公司應當根據自身的規模以及組織形式對公司目前的情況進行全面掌控,建立好符合公司經營發展的內部控制體系,根據成本收益的相關情況對內部控制措施進行一定的精簡,減少不必要措施,降低成本投入,提升內部控制效率。
公司整體運行中對于內部控制方面應當做到足夠的重視,但與此同時也應當清楚認識到公司內部控制雖然對于成本收益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公司其他的治理內容對于公司經營效益也有有效的維護功能。整體的公司內部控制過程應當與公司治理進行一定程度的區分,不能將過多成本投入到內部控制中,影響公司其他工作的正常運行,而且公司內部控制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整體的內部控制手段效率應當維持在一定范圍之內,同時,采取其他防范措施防止內部控制可能帶來的風險。比如在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相應的監督機構的建立,防止內部控制不規范現象發生,保證整體成本收益得到有效維護,并建立起專門的績效考核措施,有效激勵內部控制中的表現良好的部門或員工。
公司內部控制的效率轉變對公司的經營具有有效推動作用,而內部控制的效率的整體追求應當基于成本收益進行考量,在追求邊際成本與邊際效益相同的前提下,對于整體的內部控制還應當做好管理工作,既要加強重視,也要防止可能出現的風險。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夠制定好最優的內部控制制度,提升整體經營效率,降低公司經營中可能面臨的風險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