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真
內部會計控制作為重要的內部控制機制,能夠幫助企業防范經營中未知的財務風險,科學合理的保證了企業的發展目標,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因此,企業加強內部會計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在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是一個企業是否形成完善治理結構的重要表現,目前我國企業還是會有管理混亂、無視法律法規的情況出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內部原因是缺乏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不僅影響企業財務活動的科學性與規范性,還會對企業的整體發展產生影響。下面針對于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以實現企業更為長遠的發展和不斷的進步。
會計系統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中的重要組成要素,不同的單位會根據國家統一制定的會計制度來制定適合于本單位的會計管理制度,方便于日后會計處理各種財務問題都能充分的發揮會計本職工作。企業內部控制是以專業的管理制度為支撐,將防范風險和監管作為目的建立全面的控制體系,進而達到理想中的生產經營效果。企業內部控制因素包括內部監督、風險預估等,例如內部監督,監督和監察企業中內部控制完善與實施的情況,以此為依據評價內部控制機制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如果在過程中發現內部控制的漏洞,及時加以補救與改進。
目前我國的部分企業對會計內部控制管理不夠重視,也沒有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一系列具有實用性與操作性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機制,內部會計控制的組織結構不完善導致企業資金、成本及預算方面管理制度也不健全。企業內部財政管理層面上出現責任不清晰、工作不明確、監督考核約束力差的狀況發生,影響財務信息的真實性。當前有很大一部分企業財政預算管理并沒有發揮到其職能,更多如同虛設一般,沒有起到預算管理、優化企業資金運作方面的作用,甚至還有的企業并沒有建立財政預算管理體系。在企業資金的管理方面,由于責任劃分不夠清晰,資金管理混亂的情況時有發生,企業財政風險加大的同時增加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企業的經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風險會增加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壓力,甚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然而仍有大部分企業不重視內部會計管理機制,風險控制意識薄弱,內部控制管理不嚴格,造成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各種籌資、投資等風險,風險管理的主動性相對較差。內部審計體系是一種相對客觀的監督評價手段存在于內部控制管理中,是強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管理體系中的一項基本措施。在目前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管理機制中,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逐漸趨于弱化,內部審計結構的獨立性相對也比較差,造成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管理收獲不到良好的效果和有效的評價,也不利于控制系統的發展與完善,進而阻礙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企業會計工作關乎著企業的根基,然而企業中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相對而言無法滿足企業內部的發展需求,甚至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高層管理人員為了滿足自身的利益,不惜犧牲企業利益。松散的企業管理體系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損害企業利益使財政制度無法真正的發揮具體的職能與作用,會計人員在工作中的專業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發揮,由于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較差直接影響企業財政資金的準確性,費用支出失控、資金嚴重流失等現象經常發生,內部會計控制機制缺乏制約性和嚴肅性。
1.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企業的管理部門應該加強自身意識,充分認識到會計內部控制對于企業管理的重要程度,并按照我國制定的如《會計法》、《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企業會計準則》等相關法律條例以政策建立和完善符合企業自身特點和發展方向的內部控制管理規章制度。明確企業的會計業務流程、企業治理體系、會計控制管理目標等制定出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內部會計控制管理制度,完善企業利益制衡機制,針對會計工作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重點制定細致化的管理條例,加強相應的處罰制度,對違法亂紀或不符合會計工作要求的工作人員進行處罰,嚴格控制工作人員的行為,確保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能夠順利的開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強化企業內部會計監督。企業內控機制的重要因素是要加強內部之間的監督,內部審計部門的主要職能是監督和檢查會計內控機制在企業中的實施效果和衡量風險,能夠及時的發現企業在內部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提出相應的措施與對策進行改進,提高企業的整體水平。然而當前的大多數企業未能樹立良好的管理意識,內部監督體系狀況百出。對此,企業應不斷加強高層領導的思想意識建設,同時進一步提升審計人員與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與專業技能的培養。摒棄不適合企業發展的內部監管體系,增強風險評估能力并將其列為工作重點,在日常的審計過程中,將企業經營財務風險的分析與評估放在首要位置,根據風險評估得出審計重點考察范圍進而加強監督,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確保審計工作順利開展。此外,企業應具有計劃性、合理性和針對性的實施審計程序,提高風險管控能力與內部會計控制能力。
3.提高風險意識及控制能力。企業應時刻具備居安思危的風險意識,建立相對健全的風險防范體系。利用識別、評估等手段進一步加強企業內部結構中的風險防控能力。在企業合作時充分了解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信用情況,注重合同的風險管理機制,嚴格監管合同起草、審批、執行的過程,認真審核每一個環節,避免環節中出現問題影響企業的整體利益。
4.完善企業財務管理系統。在完善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中要嚴格控制成本標準,依據企業實際情況對標準進行調整,企業需要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簽署責任書以確保控制成本標準的準確實施,約束雙方按照企業制定的成本標準進行合理運用資金,以免出現資金使用不知去向,費用增加無法控制的情況發生。企業在制定標準時要嚴格按照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對成本控制標準進行或增或減的調整,以保證成本控制標準靈活可控,使成本控制環節運作不受主客觀條件因素的影響。
我國企業應該嚴格意識到內部會計控制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及時發現內部會計控制中的問題,通過樹立風險意識,完善內部審計體系,加強內部結構監管,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相關制度,提高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能力,進而促進企業資金運轉穩定,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同時也推動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