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聰
(一)業財融合有助于完善企業各類內控制度建設。在企業的內控建設中,制度建設占著重要的一部分,而內控制度的建設不可能一下子完成的,需要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逐步得到更新、補充、完善。通過業財融合,可以多角度多方面的發現制度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既可以使制度得到實事更新、補充、完善,又可以充分發揮制度的規范約束作用。
(二)業財融合有助于提升企業內控建設的能力與水平。企業內控建設涉及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某項工作的風險管理工作看起來只涉及某個部門,但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的起因不是孤立的,我們如果只從單個角度去分析,去管控風險,一定會影響風險管理的效果,而通過業財融合的風險管控分析,使問題可以得到充分的分析,進而可以采取更進一步的管控措施,同時也使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三)業財融合有助于提升企業內控實施的效益與效率。一方面企業通過業財融合使企業各類內控制度得到完善,使制度能充分發揮其功能作用。另一方面通過業財融合的風險分析與管控,使各類風險得到及時有效管控,進而提升了企業內控建設的效益與效率。
(一)風險管控上的問題。風險管控是企業內控建設的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內控建設在風險管控中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風險管控針對性不強,風險管控措施沒有得到精細,精準化,風險管控率不高。另一方面缺乏風險管控的預警體系,風險的防范措施遲后,風險管控效益不高。
(二)預算管理上的問題。預算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預算控制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方法。當前不少企業認為預算是財務部門的專職工作,因而在實際的工作中各業務部門對預算管理參與性不高,因而企業的預算管理效益效率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預算編制方法原始,很多企業的預算編制方法就是以上年的預算為基數,再增加一定的系數,這樣編制出來的預算與實際嚴重脫鉤,起不了預算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預算執行沒有得到嚴格執行,不少企業預算外支出很多,預算調整頻繁,預算控制效益不高。
(三)成本管理上的問題。成本管理是企業內控建設的又一個重要目的,內控建設在成本管理中的問題是,一方面是成本管理理念不正確,不少企業主要放在產品的物理成本中,而忽視了其他銷售、研發成本。而另一方面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學,例如多產品企業對制造費用中的電費攤銷,采用平均攤銷,造成成本計算結果與實際相反,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與市場競爭力。
(四)資產管理上的問題。資產是企業經營管理的物質基礎,資產管理上主要存在資產管理基礎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復購置。又如借用儀器設備不按規定辦理借領手續,造成資產遺失等。
(一)加強風險管控上的業財融合。風險管理是一項全面性工作,因為風險無處不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時刻會受到風險的影響,風險管理要得到良好的效果,必須對風險影響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同時對有可能產生的風險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這樣企業的風險管控才會有良好的效果。而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協同,更能發揮風險管控的作用,財務部門用精準的數據分析既可為業務部門的風險影響起預警作用,又可對其采取何種防范方法作參考,進而使企業能夠及時采取科學得當風險防范方法,進而提高風險的管控效率與效益。
(二)加強預算管理上的業財融合。企業各部門要糾正“預算管理是財務部門的專職工作”這種錯誤認識,同時要認識到只有大家一起參與,齊心協力,共同探討分析,預算管理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首先財務部門不但要分析前一年的預算管理中的問題及原因,爭取在下一年的預算編制中予以糾正完善,而且在預算編制前要下各業務部門作好調查研究工作,了解掌握業務部門對上一年預算執行情況的意見,聽取對預算編制與執行過程的想法,以及預算年度的業務規劃,集思廣益,財務部門采集大量信息后,采用切合實際的編制方法,進而使編制的預算科學又實用。其次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各業務部門要嚴格執行預算,如有調整,必須嚴格按規定進行,不得隨意挪用占用其他預算經費,同時財務部門要對各個部門的預算執行采取全程動態的監督,內審部門對預算的執行結果進行嚴格的審計,并納入部門與崗位的績效考核中,一整套嚴密的管理措施加上各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協同作用,必定使預算管理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加強成本管理上的業財融合。一方面企業業務與狹務要融合對成本管理的認識。成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成本是指商品的從原料進貨直接銷售后的全部成本費用支出,而狹義的成本僅指商品的生產成本。財務管理的成本管理是廣義的成本管理,因而它的管理范圍很大,成本會比生產成本高得多。廣義的成本管理應用可提高成本管理信息的科學性,實用性,有利于企業決策層作出科學的成本管理決策。另一方面我們認為企業財務部門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財務部門不可貪方便簡單,在不同產品之間隨意使用一種簡單的成本核算方法,否則會影響成本的真實性,造成決策的失誤。例如前文說的電費攤銷,如果AB 二種產品生產(耗用)時間一樣或差不多,采用平均法攤銷也可以,但如果差異較大,就不宜采用平均法攤銷,而應該采用工作量法給予攤銷。否則計算的成本:耗用時間短的會比實際大的多,反之耗用時間長的會比實際小的多。因而在成本管理過程中,業務部門要及時向財務提供生產經營的各種實際信息,為財務的核算提供依據。
(四)加強資產管理上的業財融合。在審計中我們經常會發現,賬實不一致的現象,這就是企業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不融合的明顯例子。因而我們認為,在企業資產管理中,要加強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協調配合。一方面企業業務部門要嚴格按照資產管理制度流程做好資產設備的采購、驗收、領借用、報廢處置等管理工作,及時把資產變動信息傳遞給財務,讓財務的賬務處理與資產的變動同步進行。另一方面,財務與資產管理部門要切實執行一年至少一次的資產盤點制度,進而使資產管理信息真實可靠。
綜上所述,業財融合對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有著積極意義,推進企業的業財融合對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提升企業內部控制能力與水平,最終提升內部控制的效益與效率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試就如何通過推進業財融合方式來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效率與效益展開論述,進而來證明作者關于“推進業財融合,是一條提升內控建設的有效路徑”的觀點,進而為企業推進業財融合工作提供信心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