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王洪艷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建設比肩世界一流灣區,被稱為蓄勢待發的世界灣區第四極,是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群之一?;浉郯拇鬄硡^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開展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具有深厚的產業發展基礎,現今,在新時代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必然引發產業格局的重構與調整,其中物流運輸產業率先進行調整升級,大灣區現代化物業產業鏈的構建正在引發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的變革??v觀粵港澳大灣區,其具有天然的地理區位優勢、擁有良好的國際地位,而且粵港澳三地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以諸多優勢資源為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必將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核心物流樞紐區,并向著世界級國際物流中心發展邁進。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建設世界一流物流供應鏈樞紐的經濟基礎。從粵港澳大灣區當前的經濟總量來看,目前大灣區經濟總量在全球經濟體系中位列世界第十二大經濟體,其經濟規模處于俄羅斯及韓國之間,在世界四大灣區中排名第3,僅次于東京和紐約灣區,具有顯著的經濟發展優勢。不僅如此,粵港澳大灣區在地理位置上也占據先天優勢。就區位優勢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坐擁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交通網絡極其發達便捷,擁有先進的高速軌道系統;而且以核心城市建設為引擎,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了港澳兩地服務業同珠三角制造業的有機融合,逐漸形成以金融、創新科技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港深莞惠都市圈,以現代制造業、綠色經濟為主的澳珠中江都市圈,以及以工商服務和現代制造業為主的廣佛肇都市圈,三大都市圈不僅是目前世界物流量最大的區域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腹地。因此,粵港澳大灣區雄厚的經濟基礎為其世界級物流供應樞紐地位的確立提供了最有利的支撐。
新時代環境下,物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中處于基礎性、戰略性的地位,在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了21個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其中囊括了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加之香港物流產業發達,也是國際航運和國際貿易的中心城市,夯實了粵港澳大灣區優先發展物流業的根基。而且,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遙遙領先國際水平,高鐵、公路、城際軌道交通路網交錯貫通十分便捷;香港、廣州及深圳三大國際化機場環繞,同時毗鄰惠州機場、澳門機場以及蓮溪機場,能夠有效輔助疏通航運壓力;此外,在港口端形成了以香港、廣州和深圳為主導的三大龍頭港口,以及珠海港和惠州港為輔的世界級港口圈,陸??战煌ňW絡的交錯密布極大的拓寬了粵港澳大灣區對外合作交流的空間和能力。并且,在不遠的未來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虎門二橋跨海交通群的落地通車必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能力再升級,使區域經濟邁入聯動發展的新臺階。基于此,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的交互聯通對于推進區域內要素的自由流動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并為構建世界級物流供應鏈打下堅實基礎。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顯著特點便是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同時也是制約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業實現合作共融的最大難點。從世界范圍來看,一國兩制屬性的灣區尚屬首例,粵港澳三地在政府管理體制上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性,難以完全實現各類要素的自由流動,而且部分領域內同質化競爭以及資源錯配現象依然存在。就物流行業管理而言,廣東行政干預程度較為嚴重,具有管制嚴格、程序繁瑣等典型特征;由于港澳地區受西方制度影響深刻,干預性強的行政審批制以及信息不對等,增加了港澳物流企業進軍內地發展的困難性。此外,珠三角地區物流行業由于受到行政區劃分因素的影響,存在突出的行業競爭問題,難以有效實現物流資源的配置和優化??傊噍^于港澳地區自由化的市場體制,廣東相對復雜瑣碎的審批制度以及政策弱化了營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阻礙港澳物流企業進駐廣東的不利因素。因此,在一國兩制基礎上,打破行政及制度壁壘使要素獲得自由流動,進一步促進物流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從有機整體的角度出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供應鏈的構建,方能實現物流管理運作效率的有效升級。
互聯網時代下,信息的高度共享以及充分有效的大數據支持,是進行大灣區國際化物流供應鏈構建的關鍵環節。如果粵港澳大灣區各行政區域內都建設了大量的同質化物流基礎設施,不僅是對資源的浪費,也會引起物流供應鏈體系間的相互干擾而降低運轉效率。目前,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為引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爆發,成為大灣區實現物流供應鏈管理智能化、物流產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契機,這就要求與之有關的大數據資源要能夠確保真實有效性。然而,當前大灣區內尚未構建起完善的大數據信息庫,而且信息平臺發展不足導致大量物流信息難以進行有效對接,直接影響到物流資源的合理配置,并造成物流成本增加。因此,要全方位搭建并鞏固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供應鏈的國際樞紐地位,必須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構建真實可靠的大數據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供應鏈的管理運營,必然建立在灣區內物流企業協作發展的基礎上。然而,目前粵港澳三地在港口物流運輸業發展方面依然處于彼此競爭的狀態,物流企業缺乏錯位發展以及協作共進的意識,導致物流運營管理效率落后,不利于大灣區物流供應鏈的長遠有序發展。比如,港澳物流企業擁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對國際市場規則能夠作出準確的把控;廣東物流企業則具備顯著的內地貨源優勢,如果兩岸物流企業不能達成發展合作共識,必將造成物流優勢資源的浪費,不能有效利用錯位發展理念來促進實現共贏。倘若兩岸物流企業能夠提升協調合作能力,對于國內產品進軍國際市場具有良好推動作用,并且通過借助香港物流業先進的管理模式以及前沿的科技技術,對于促進廣東物流業服務水平的提升,加強灣區內物流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具有積極影響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供應鏈的構建,首先要依托于強大的物聯網絡,其中交通路網、互聯網以及電訊網絡的交互融合,是確保灣區有效進行協作發展,保障各類物流要素在粵港澳區域內得以高效、順暢流動的關鍵所在??v觀全球,國際化世界級的大灣區均擁有完備便利的交通路網,全面打通粵港澳大灣區交通路網,為三個地區間商貿活動、物流交易等要素活動提供基礎動力支持,確保灣區內物流供應鏈中各個環節之間能夠實現有效銜接。在進行大灣區交通路網建設的同時,應注重完善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及時進行粵港澳大灣區通關制度的調整優化,確保大灣區物流供應鏈能夠充分有效發揮自身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供應鏈要實現穩定有序的管理運作,并促進物流供應鏈的良性發展,勢必要對當前三地物流業的無序狀態以及彼此之間的惡意競爭問題進行處理。積極推進大灣區落實產業融合理念,大力實施三區物流業錯位發展協調機制,是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供應鏈體系化發展構建的重要途徑。大灣區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要獲得成功,必須重視城市群軟硬件水平以及服務能力方面實現全方位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應充分合理的發展各地優勢產業,做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以發揮協同效應帶來的巨大推進作用。比如香港擁有發達的金融、物流以及貿易產業,深圳產業創新能力強具有高科技優勢,而珠三角地區在制造業方面表現突出,據此三地應摒棄以往各自發展的做法,積極進行三地產業的融合發展,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供應鏈的推動力量,加快實現產業格局的調整升級,同時,也為大灣區物流供應鏈更加科學、高效的開展三地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新動能。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重大戰略,不僅對地區發展有深遠影響,對粵港澳民心的融合也有重要影響意義?;浉郯拇鬄硡^物流供應鏈的構建是以全球化為標桿的,要實現灣區內物流要素的充分有效流動,打破區域間行政政策壁壘是根本途徑,加快促進三地公共政策接軌是實現協作融合發展,確保高端人才要素自由流動的基本前提,而人才的交流又為灣區物流供應鏈的創新管理運營輸入新鮮血液。因此,必須注重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政策一體化建設,加強粵港澳三地公共服務以及社會保障工作的推進落地,為灣區物流供應鏈管理運營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性物流樞紐中心的構建,正在改變世界物流發展新格局,是具有重大新時代意義的國家發展戰略舉措?;浉郯拇鬄硡^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以及產業優勢,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也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灣區國際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步伐正在推進,加快了物流產業的升級蛻變,大灣區物流供應鏈管理運行能力的不斷提升,將為粵港澳三地物流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最有利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