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萍
財務預算是圍繞單位的戰略要求和發展規劃,依據生產預算、成本費用預算等進行編制,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在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中處于基礎性的地位,要本著合理地利用現有資源、節約支出,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優化經費使用結構,通過預算指標規劃、控制或引導經濟活動,來實現預期的目標,最大程度的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遵循產銷結合的原則。一定時期內,單位的經濟發展情況決定總體目標的制定,而經濟發展主要通過銷售產品獲得利潤體現,通過產品銷售情況指導本單位的生產,以期達到供求平衡,防止產品積壓。財務預算是在銷售預測基礎上進行編制,通過銷售情況確定生產預算和相關的成本費用預算,匯總編制綜合預算。
2.掌握靈活運用的原則。財務預算的編制期要與會計期間保持一致,為確保預算靈活運用,對銷售預算、生產成本費用預算按季度分列,可以采取按季滾動編制辦法,確保預算的連續性。
財務預算包含現金預算、資產負債表預算和利潤表預算,編制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在編制財務預算時要按照“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的程序進行,編制報表前,要收集和分析往年的預算情況,匯總分析各部門的各項業務預算,以現金流量均衡條件,將各預算報表之間的數據相互對應,做好綜合平衡,促進各部門管理人員清楚的了解本部門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好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最大程度的實現整體目標。
1.制定總體目標。年初,根據單位發展情況和對預算期經濟情況的初步預測,本著量力而行、協調一致的原則,制定本年度的總體目標。
2.編制預算方案。各預算部門根據單位總體目標,制定本部門的預算方案報財務管理部門進行審核統計匯總。
3.財務部門對各部門上報的預算方案進行審核平衡,對不符合目標要求的提出修改建議,并反饋給有關部門進行修正,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和建議。需要明確的是,有關部門進行預算修正不能偏離單位的發展戰略和總體目標。
4.預算審批,財務管理部門根據各部門修改完善的預算方案,編制出符合本單位的財務預算方案,報單位領導討論通過。
5.下達執行預算方案。預算方案已經下達,就具有指令性,需要遵照執行,層層分解財務預算的指標,責任到人,對預算內的資金撥付,必須經領導或期授權人簽字,財務部門方可受理,對于預算外的資金項目不予受理,對于手續不完備或不符合規定的,即使領導簽字了,財務部門也應拒絕支付,除非變更合同或財務預算作出了調整,嚴格控制支付風險,以便完成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達到既定的經營目標。
一般情況下,對于下達的財務預算不予調整,如果在執行中,由于運營情況、市場環境、生產情況、國家政策發生重大的變化,或者財務預算執行的結果發生了重大偏差的時候就需要調整。調整時,需要向財務預算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詳細敘述具體情況及影響程度,并提出調整方案,財務預算進行調整時,首先不能背離單位總體的戰略方向和發展規劃目標,調整的重點要放在預算執行中出現的非正常的、重要的和不符合常規的差異性方面,能夠實現經濟上的最優化。
1.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建立固定資產臺賬,對固定資產的購買、使用、調撥、報損、報廢等各個環節進行管理控制,充分利用現有設備,提高現有設備的利用率。本著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落實好責任。
2.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財務部門要在進行常規性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加強對各項業務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和審計監督制度,明確責任,劃分責任范圍,層層防范,層層落實。
3.科學編制預算,強化預算控制和管理。財務預算是單位在計劃期內反映有關預計現金收支、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預算,是單位全面預算體系的最后環節,從價值方面總括地反映企業業務預算與專門決策預算的結果,在全面預算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要使資金達到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單位在制定年度經費預算時,必須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
對現金的收入和支出預算堅持既要積極穩妥又要統籌兼顧的原則,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為確保單位可持續性發展,要優先保障總體發展目標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并重點跟蹤經費開支比較大的項目,發揮預算的調控作用。審計監督部門協同各部門作好預算終了時的分析工作,對預算現金收入完成情況及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資金使用的效益性進行評估,不斷改進和完善預算管理。
4.建立財務核算和管理模式。財務管理包含核算和管理兩大職能,財務核算是對經濟運行情況通過一定的程序提供財務信息,財務管理則是以特定的技術和方法為手段,為單位領導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分別建立財務核算和管理職能,可以使具有管理能力的會計人員從日常的會計核算業務中解脫出來,專門從事財務管理工作,對單位的會計信息進行分析、評價,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率、降低經營成本、減少投資風險,為本單位決策者提供合理化建議。
1.現金預算。現金預算依據現金流量表主要項目編制的,是資金管理的重要依據,反映單位預算期內預計現金收入與支出,以及為滿足現金余額而進行籌資或歸還借款等的預算,以業務預算和專門決策預算為依據編制的,由可供使用的現金、現金支出、現金余缺、現金籌措與運用構成。財務部門應根據現金余缺與理想期末現金余額的比較,并結合固定的利息支出數額以及其它的因素,來確定預算期現金運用或籌措的數額。
2.利潤表預算。通過編制利潤表,可以了解和掌握單位預期的盈利水平,是最主要的財務預算表之一。編制利潤表預算是以各業務預算、專門決策預算和現金預算為依據。如果利潤預算表與編制方針中的目標利潤有較大差距時,需要調整部門預算,以達到目標預算,或經領導同意修改目標利潤。
3.資產負債表預算。資產負債表預算是按照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和格式綜合反映財務狀況的預算報表,是為了判斷預算反映的財務狀況的穩定性和流動性編制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預算以計劃期開始日的資產負債表為基礎,結合計劃期內各項業務預算、專門決策預算、現金預算和預計利潤表進行編制。可以通過資產負債表的分析,發現某些財務比率不佳,必要時可以修改有關的預算,以改善財務狀況,是編制全面預算的終點。
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到財務預算對發展執行力度,加強財務預算,加大財務管理力度,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核心作用,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