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軍輝
【引言】目前,我國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國有企業集團在市場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要想切實有效的為國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相應的保障,相關的管理人員就要給予財務內部控制足夠的重視,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國有企業集團內部的資金利用率。而要想從根本上提高企業集團財務管控的高效性,相關的工作人員就要對財務管控的核心內容有充分的了解,不僅要保證子公司的經營靈活性,還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稅務風險與經營風險的發生,使國有資產能夠得到增值與保值,使國有企業集團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逐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在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存在籌資資金方式單一的現象,融資渠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內部的資金占用分散,沒有在企業內部建立責任制,導致企業的資產流失情況嚴重,導致財務風險發生。另外,沒有將企業的資源利用率發揮到最大化,出現現金流不平衡的現象,對國有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造成一定阻礙。
在國有企業集團內部,經常存在事中監督乏力的現象,相關的財務管理人員對企業的實際財務狀況不夠了解,導致財務核算工作存在一定隨意性。有些子公司的財務報表存在一定的不真實性,進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無法為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由于我國的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國有企業在完善財務管控模式的過程中,可以合理的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手段,對各個環節進行監督與管控。就目前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國有企業集團在財務管控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都更加關注子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水平。也就是說,都是利用人為監管的方式。若在進行財務數據信息的整理過程中,經過多個層級工作人員,就會導致財務數據失真的現象發生。國有企業集團在內部建立ERP 信息系統,就能夠加強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簽訂合同、資金周轉等方面更加方便。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不僅能夠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財務信息的高效性。與此同時,國有企業集團還可以在建立財務信息化技術平臺的基礎上,借助社會中介機構,對企業的內部經營活動進行持續性審計,還能夠進行動態化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財務信息的準確性,避免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的發生。基于此,國有企業集團通過信息系統,創新財務管理模式,逐步實現戰略性發展目標。
在國有企業集團的實際運營管理過程中,財務決算中心的作用十分重要,只有強有力的資金紐帶,才能夠形成較為牢固的凝聚力。基于此,相關的管理人員要強化財務管控力度,對于閑置資金進行調控與監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對企業的資金進行集中管理。另外,通過規范化國有企業集團組織建設,能夠保證財務公司的單獨決策權,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在國有企業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利用結算中心能夠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減少國有企業的借款行為,為資金的安全性提供相應的保障。
(1)構建集權與分權適度的財務管控體制
在小型國有集團企業內部,大多數都會存在沒有專業的財務人員、資金不足的問題,導致財務管控能力不強,因此,需要給予子公司一定的管理權與財務決策權;在中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與良好的經濟資源,相關的管理人員就應當利用集中財務管理模式,實行集中的財務管理體制;大型國有企業集團雖然具有資源豐富、資金穩定的優勢,但是因為其子公司所處的區域分散,在管理過程中會面臨一定的困難。基于這種情況下,就應當利用構建集權與分權適度的財務管控體制的方式,建立完善的財務管控機制。
(2)基于戰略性發展目標,制定財務管理體制
國有集團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企業的戰略性發展目標,逐步擴張規模,對子公司的發展過程進行監督,鼓勵其開拓市場,還要給予子公司相應的管理權與決策權,盡快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母公司的管理人員要對集團內部的融資權與投資權進行全面管控,進而對子公司的運營管理過程進行監督。另外,根據子公司對集團的盈利能力進行全面分析,逐步創建出適應的財務管控模式。
(1)構建財務管理組織體系。在國有企業集團內部,相關的財務工作人員要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組織體系,對母公司與各個部門的財務行為與活動進行協調。在管理過程中不管是利用哪一種財務管理機制,都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財務管理機制的統一性與和諧性。企業要徹底轉變傳統的重視會計核算工作,輕視財務管控的經營模式,在管理過程中遵循統一管理、分級管控的基本原則,逐步實現會計核算功能與機構分離的基礎目標。國有企業的子公司與母公司應當各自設立會計核算部與財務管理部門,務必要明確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的基本職責權限。基于現代化改革背景下,相關的工作人員要積極履行財務管理職能,將自身的工作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2)建立財務約束機制。國有企業集團在落實財務管控的過程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子公司的財務工作進行合理約束:①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管控體系,樹立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②建立健全的審計體系,對子公司與母公司的資金進行集中管理,樹立責任制,使員工都能夠明確自身基本職責;③建立投資管控體系,對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的投資權限進行明確的劃分,對于各個項目進行實時追蹤,逐步實現國有企業集團的可持續發展。
(3)建立財務風險防范機制。國有企業集團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首先,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其次,要建立財務預算信息收集與傳遞機制,進而為國有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方案與集團創新提供相應的依據。再次,要逐步構建完善的財務風險分析機制,將財務風險責任落實到個人,通過強化事前的風險評估、事中的延伸管理與事后的監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將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逐步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發展目標。
在國有企業集團的實際運營過程中,要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與規模,選擇適當的管控模式,還要逐步增強財務管控能力,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還能夠優化集團資源配置能力。通過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相關的財務人員要注意財務管控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隨著發展階段與子公司經營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從國有企業集團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相關的工作人員要研究適當的財務管控模式,解決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為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打下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