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時風
ERP 是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簡稱,是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達到企業資源共享,克服了人為操作流程,使企業按照科學合理的流程,讓企業各個流程更加順暢地銜接,從而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業務精度,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降低成本。
很多企業成本核算仍是手工或利用excel 表進行成本核算,而未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成本核算,有些財務人員沒有了解業務及生產情況,而是根據理論學習的成本核算知識,根據統計人員統計的數據,坐在辦公室里閉門造車,核算出來的成本數據的不可信,財務人員花了大量時間弄出來的數據不能給領導起到決策性參考意見。而ERP 做為一個信息化的管理軟件,集中企業所有業務,將企業實體“裝入”到軟件中,財務人員可以通過ERP 了解到各個業務流程,特別是各生產車間工作情況,使財務人員由單一片面的成本核算轉為全面動態的成本控制。
非ERP 時沒有清晰明確的業務流程,部門間的權責不明確。不同部門之間信息傳遞靠紙質單據或口頭傳達,一旦問題出現便相互推諉,而ERP 系統管理使各部門有清淅明確的業務流程,部門間工作的交遞及時準確,部門間的信息也能及時分享,對所有操作都有詳細紀錄,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追蹤到相關責任人,這樣減少了工作銜接、部門間溝通、問題處理的時間,從而減少企業的管理成本,領導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處理基礎性工作,有更多時間做決策性分析,把更多時間放在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上,讓企業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
1.采購材料控制
第一、采購材料主要通過ERP 主生產計劃(MPS)及物料需求計劃(MRP)系統來控制,通過MPS/MRP 系統將企業外部銷售市場對企業的銷售需求轉化為企業內部的生產需求和采購需求,將銷售計劃轉化為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研發人員根據研究出來的物料清單(BOM)錄入計劃管理中的生產數據管理中,物控人員根據銷售預測訂單、銷售訂單、庫存情況,進行MRP 計算生成計劃訂單,計劃員進行投放生成生產任務單和采購申請單,采購必須根據采購申請單下達采購訂單,對于供應商多發料情況,ERP 收料通知單無法錄入。相關領導也可根據采購訂單執行情況表進行跟蹤分析,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主材采購都在計劃內,防止急件采購增加采購成本。生產調度人員根據采購來料時間及銷售訂單交期綜合考慮進行生產安排,防止銷售超期交貨增加賠償成本。第二、ERP 物料編碼的唯一性和規范性,避免手工叫法的各種各樣,物控人員查詢庫存的不準確性,導致多采購。通過ERP 的計劃管理核算,不僅提高計劃下達的效率,增加計劃的準確性、及時性,而且從根源上杜絕不必要的庫存,減少浪費和因利益關系人為的操縱采購量。
2.單位用料控制
生產部根據主生產計劃和物料需求計劃生成的生產任務單進行下達,ERP 根據BOM 自動生成投料單,倉庫需根據投料單的限額發料,加工單領料數量需與投料單數量一致,如有超額情況,需經生產經理審核同意,倉庫才可以按新的投料單發貨。杜絕多領料,減少浪費。
3.材料利用率控制
①倉庫管理控制:批次管理,實行先進先出原則,防止呆滯料、廢料存在;倉位管控,以便庫存查詢;庫存的ABC管理,A 類占70%,B 類占20%,C 類占10%,按產品重要性進行管理。最終做到最低量的庫存、最快速的周轉。
②質量管控:第一對產品設計質量控制,研發人員根據產品的質量特性,制定出BOM,保證物料的檢驗方案一致性,并在ERP 的物料質量屬性中維護好,IQC 對來料進行取樣檢驗,根據實際情節輕重給供應商開不良品通知單,要求作出應急措施和永久性的改善措施。監督和追蹤具體落實情況,嚴格作到不接受不合格品、不漏檢不合格品、不傳送不合格品。并且每月根據采購檢驗質量統計表、物料別供應商質量比較表、供應商不良原因統計表進行分析,對質量不合格而又不改善的供應商停止合作。第二對制造過程的質量控制,通過工序流轉卡匯報單生成工序檢驗單,監督控制生產線的質量異常情況。檢驗單的數據不僅用于監測質量,發現異常后調整生產工藝參數,而且用于判斷本道工序生產的中間品的合格與不良數量,出現質量問題應及時查找原因。把合格品與不合格品區分出來,防止不合格品流轉到下工序。每月根據工序檢驗質量統計表、生產車間不良統計表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的措施提高產品質量。第三對產品發貨檢驗,產品在出貨之前為保證出貨產品滿足客戶品質要求所進行的檢驗,防止產生退貨成本。
4.采購價格控制
采購人員需在供應商管理詢報價管理中錄入所有產品報價,供應商存貨價格表的管理權由采購以外部門負責,如財務部、IT 管理人員等,并且有采購價格波動預警提示,采購訂單上的價格超過上次采購訂單價格時,系統微信提醒價格管理人員和采購人員。有采購訂單錄入時,對于日常采購,若沒有供應商存貨價格記錄,則訂單無法保存。總經理根據MRP 計算生成的采購申請單進行價格審核,同一供應商不同時期和同一時期不同供應商(主材需要三家以上)價格對比,指導決策者及時準確做出判斷。每月根據采購價格分析表、供應商價格趨勢分析表對供應商價格和信用度進行追蹤。這樣,公司內部減少了暗箱操作的機會,使企業采購成本不斷降低。
目前大部分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都單一的,而未建立統一的操作平臺。人力資源薪酬的核算,也只是通過excel 進行。數據的片面性、不及時性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帶來很大障礙。目前企業之間的競爭,可以當做是人才之間的競爭, 哪個企業掌握了更多的技術型、理論型人才,就很可能在競爭力占據主動。所以企業若想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就必須做好自身的薪酬管理工作。而ERP 人力資源系統可以通過規范、整合、集成各項人事數據,實現信息的及時、準確,管理的規范、高效。首先通過人力資源數據交換管理把應聘人員簡歷導入,相關領導可以隨時了解目前社會對企業需求人才的供應情況,并通過供應情況合理制定薪酬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及本企業人才的需求,而減少企業盲目招人增加招聘成本,人員薪酬制定不符合社會整體水平導致人員流失將增加企業培訓管理成本。其次通過工資管理中人員類別、人員變動進行管理,相關領導時時準確了解企業管理人員多少,一線員工多少,各部門車間人員分部情況,人員變動情況等等。通過人員分布及變動來了解企業人才管理情況,不斷改進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再次薪酬核算與生產經營一體化,一線員工計時計件數由工序流轉卡實際工時和數量推導過來,這樣減少人工輸入錯誤及人為的可操作性,保證工資更加真實準確,通過工序流轉卡合格率匯報情況分析報廢原因,涉及到人工操作原因需扣相關人員工資,核實工資核算是否有考慮這點;通過工序流轉卡橫縱對比車間報廢及產值情況,來做為各車間管理人員績效考核指標,不斷提高管理水評,減少單位工資率。
雖然ERP 對企業成本管理意義重大,但ERP 必竟只是一個信息化軟件,要把它真正用活,對企業管理起作用,仍需要高層領導尤其是企業”一把手”帶動全員參與,提高全員知識水平來更好運用ERP 系統。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確,做到有力管控。這更需要強有力的軟件公司及本公司高層領導結合軟件固有的流程及本公司生產特性制定一套適用本公司管控的流程,而不能盲目照搬,這也是目前國內很多ERP 系統目前慘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