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璇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傳統音樂教育人才培養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創新,新時期高素質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文章就從音樂教育人才定位出發,探討人才培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素質;音樂教育;教育人才;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26-01
一、引言
高校音樂教育的培養受到了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比較傾向于專業的音樂學院,注重技能的培養,雖然高等院校在音樂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目標和目的,但在專業特色和針對性上顯得不夠明確,這個原因與學生來源有關。由于招收的方式呈現出不明確化,以至于在高校音樂教育目的上也有所偏差。
二、高素質音樂教育人才的定位
音樂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最大區別在于其對學生的音樂素養有著特殊的要求,音樂素養并不是朝夕之間就可具備的,它需要學生長期在音樂藝術的熏陶中逐漸形成對音樂審美的品質及對音樂的個人理解基礎上的解讀與抒發,甚至也包括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獨特的行為習慣,這些都屬于音樂素養的內容。音樂教育的人才素質與素養有著不同之處,人才素質主要是指在社會需求之上,根據音樂本身發展特點而進行的定位,即適應社會對音樂需求的音樂專業人才的界定,就是音樂的人才素質。其中的音樂素養是憑借學生自身發展而形成的,而音樂的素質則是與外界需求而決定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根據社會的發展和對音樂的需求不同而進行調整。由于人才素質標準的不唯一性,現階段對音樂教育素質標準的制定,各高等院校也各不相同,但就教育界普遍認可的評判標準而言,音樂教育的專業素質應至少包含兩點:其一是對音樂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水平的接受程度以及音樂教學的業務實踐能力,這是每一位音樂教育者都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音樂教育素質中的主導。其二是以音樂相關領域的理論水平、技術水平、藝術水平相關的人文素質,人文素質對音樂教育的專業素質可以提供輔助作用,能夠幫助培養學生的人格和教育素養,從而為學生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三、高素質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策略
(一)更新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一個哲學概念,是從哲學的一個基本范疇來探討教育,看待教育的。觀念指導行動,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教育觀念對教育過程的實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高校應當一方面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及時更新音樂教學教材內容,與時俱進,這樣做的目的是強化音樂教育引導性內涵和人文精神的體現。
(二)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對于學科基礎相對較好的地方音樂院校、高等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在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模式上應側重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復合型人才主要體現在綜合素質高、專業視野廣、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等方面。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對學校的師資、經費、軟硬件教學資源等基本條件要求高,需要在教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建設、創新實踐環節以及考評體系等方面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綜合構建。構建跨學科的課程模塊和營造復合型音樂人才的培養平臺是關鍵。
(三)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得在學生畢業之后專業上面有所混淆,界限不明。高校音樂教育的課程需要在理論課程學習階段設置實踐課,以便適合社會的實際需要。高校音樂教育的課程設置基本符合了各個專業的發展,卻忽視了每門學科之間的融合性,如歌曲伴奏和自彈自唱,這兩門課程實踐較多,但大部分都以教學練習為主要目的。教師應該讓該課程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鍛煉,促使學生進步。
(四)改變教學管理思維,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從人才素質標準來看,高校院校的音樂教育素質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教學理論和技能,還需要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這與普通音樂類院校過于重視音樂技能訓練的辦學理念是有區別的。
首先,要建立音樂專業的教學理念,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音樂教育作為人文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其存在對于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作為學校基礎教育中的常設課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主要培養對象為中小學提供教師資源,所以在課程的安排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以基礎教育為依據,學生在專業水平、人文素養等方面都應達到基礎教育的標準。同時,在學科的設置上,還應該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避免學科過于獨立,以免造成學生的知識斷層,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把握。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音樂教育人才培養來說,創新才能為未來創造無數的可能,才能為學生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高校教育中,要創新,要變革,就必須從學生本位主義著手,明確師生在教育中誰是主體,誰是教育的主導者:要充分調動并合理利用學生的課堂時間,讓他們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習。